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有个哥哥,叫陈布达。据说,在陈布达出生的时候,他们的父亲陈强正好在布达佩斯演出,也正因此有了哥俩的名字。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被称为“多瑙河明珠”,知名度和维也纳布拉格不相上下。但在1956年的时候,布达佩斯却一度处于混乱之中。

这本《布达佩斯之秋:1956年匈牙利事件始末》,写的就是匈牙利的这次危机。作者葛君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史和德国史。在《布达佩斯之秋》一书中,葛君老师用简练冷静的、条理分明的文字,讲述了这一危机的始末和影响,严谨又客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匈牙利的一则笑话写起:一个拿着枪的小男孩,来到一个老人的家里。但老人对此却不害怕,也不关心小男孩要做什么。她只是让小男孩把鞋弄干净。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笑的笑话,反而笑出了心酸和无奈。故事中的“只道是寻常”,只怕会让人长叹一口气:原来在当时,连孩子和老人都卷入了这场暴力冲突中了。而这样的引入,一方面冲淡了这段尘封的历史与读者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也奠定了整个故事惨痛的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的匈牙利危机又被称作“匈牙利事件”,持续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也就短短的13天时间,却让三千多人因此丧生,接近二十万人因此离开故土。对匈牙利来说,这应该算得上是当头一击。但对很多人而言,这又是闻所未闻的——因为没听过,所以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不会做过多的思考。这也是读该系列的书所带来的,不仅能够了解这些重要的国际危机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能形成“睁眼看世界”的思维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口袋中的世界史”丛书的其中之一,《布达佩斯之秋》的确有种以“小书”见“大历史”的可读性。博弈的复杂,往往要等到事后梳理才能明朗,而不断发酵的背后,和压垮骆驼的末根稻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似乎在不断书写着“以史为鉴”四个字。

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之秋》书后的参考资料,即所推荐的书籍和影视,远比那些个长目录来得真诚,对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确实是很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