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22日,毛主席、周总理来到杨家沟马氏庄园后,在此建起了临时指挥部。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住进了庄园里最大的建筑“新院”,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事业达120个日夜,留下了殚精竭虑、辛勤工作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院”是整个马氏庄园里最有特色的建筑,同时也是陕北地区最具特点的建筑,它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巧妙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窑洞建筑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院”的主人名叫马筑平,字醒民,是杨家沟马氏地主之一,为开明绅士。马醒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早年留学日本,专攻土木建筑,后因病回归故里,担任家族学校校长,陕甘宁边区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20年代末,陕北地区发生连年旱灾,农民吃尽了草根、树皮,纷纷外逃。面对大饥荒,为了挽救灾民,马醒民决定以工代赈修建“新院”。工程自1929年开工,1938年落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醒民是学建筑专业出身,对“新院”的规划和建筑全部自己精心设计,亲自监造。其设计理念一改陕北窑洞一线齐的呆板建筑形式,建为三关两套,就是三面突出,两面缩进,阴阳交错,若俯视观之呈“山”字形状,含有家业“稳如泰山”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突出的为西方教堂式风格,寄托着主人对神的敬仰;左面缩进去的为日式风格,体现了主人留日学习的纪念;右边缩进去的为陕北窑洞建筑,意味着主人根在陕北,永不忘本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屋面上设置了八根通天柱,通天接地,天地合一。屋檐建筑更是民间独有,龙头螭虎,精雕细刻,穿廊抱厦,搭檩飞檐,檐随窑转,回折连接,落落大方,俨然一派皇宫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马醒民后人讲,原准备在屋檐上安九个龙头,与院前的暗九龙(即九个土梁峁)相互对应,但风水先生极力劝阻,九五之尊,九为极数,只有皇室可安装,你一个平头百姓难以服住,小心遭灾。主人无奈只安装了八个龙头。1961年,马醒民去世时,对他的儿女说:“我要是知道毛主席会住我建造的房子,我一定要安上第九个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新院”已经恢复1947年底至1948春的陈设布局,中间是毛泽东、江青卧室和办公室,左边是周恩来卧室和办公室,还有一条向上的暗道直通山顶的“观星台”,作为防空洞和临时指挥室使用。(陕47,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14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