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5月梁爽出新书啦,正文开启之前,请允许我为新书《把自己重养一遍》打个call,争取当当给我个新书弹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全家逛商场,我被一个热闹的活动深深吸引——“BOOK思议”。

一书换一书,旧书换新友。

我走进摊位,看摆出来的书,好几本散发魅力。

换书规则是:

1、带来一本闲置书;

2、在卡片或扉页上,留下想说的话;

3、免费交换一本书。

我眼睛放光地挑了3、4本,因为担心被人换走,我问工作人员,想把它们压在下面、减少曝光可不可以,我立马回家,拿书来换。

工作人员说,暂时帮我保存。

我转身叮嘱老公带着女儿慢慢回家,我快步回家,路上想着拿哪些书来交换。

在家的书柜上,我找了几本已经看过的、觉得不错的、没画标注的,选了6本,背在书包里,奔向商场。

到了摊位,我把书放下,有几个换书人,看到新货,上来翻阅。

我用5本已阅的书,换了5本期待的书。

还有1本的额度,我在一个当面交换的摊位上寻觅。

遇到一位女士,我们对彼此带来的书感兴趣,聊了几句,特别合拍,当面交换,还各自找了一张卡片,给对方写了一句话。

这几天,我就在读她换给我的书,书里书外都有股神秘气息,这是我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

太喜欢这样的活动了,有意思,有意义,有创意,关键还能跳过中间商,把钱省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教母李欣频曾说: 以《佐贺的超级阿嬷》为例,假设把它定位成“穷人创意学”,在不景气的时代,这个故事很有价值,阿嬷在极穷困境中如何以创意谋生,如何以智慧保持乐观。

女到中年,感觉收入的进水口变小,而放水的出水口又大又多,急需恶补贫穷创意学。

于是,我趁热打铁,去看《佐贺的超级阿嬷》。

作者岛田洋七,在序言里说:虽然大家在说现在的世道真是很不景气,就算真的没钱,只要心情乐观,也能活得舒坦。

我心想这未免太鸡汤了吧,可越看越心暖。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爸爸“回广岛看看”,因核辐射而过世,妈妈一个人赚钱,实在无力养育儿子。

有次老家的姨妈来看他们母子,分别时,妈妈带8岁的儿子送姨妈,却在火车发动时,妈妈把儿子推上火车,让姨妈把他带到乡下,让阿嬷(外婆)抚养。

阿嬷的房子,是河水和学校之间的一间破茅屋。

而阿嬷是佐贺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和小学的清洁工。

她开朗乐观、笑对贫穷。

“阿嬷,这两三天都只吃白米饭,没有菜呀”?洋七刚抱怨完,阿嬷就哈哈大笑地回答说,“明天呢,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他和阿嬷对视,哈哈大笑。

阿嬷出门时,会在腰间绑绳子,绳子的终端绑上一块磁铁,磁铁沾着一路上吸过来的钉子和废铁,回到家取下钉子和铁屑,扔进桶里,积少成多,赚取外快。

阿嬷家在河道边,她在河道上横放一根长木棒,木棒拦下来的树枝和木片,晒干后当柴烧,还能让河水保持干净。

河道上游有个市场,尾部开叉的萝卜、畸形的小黄瓜、卖不出去的蔬菜,被人丢进河里,也会被木棒拦住。

开叉的萝卜切块,煮出来,味道不错,弯曲的黄瓜切丝,用盐腌,滋味可口。

阿嬷觉得,各种东西顺流而下,被木棒拦住,那条河是私家超市,还送货上门,不收运费。

在阿嬷的耳濡目染下,洋七在穷乡僻壤中,发现别样乐趣,虽然没钱买零食,就爬树吃果子。

洋七上学后,回家求阿嬷,“让我学柔道吧,不像剑道那么花钱”。

阿嬷问免费的吗?一听不是免费的,“那就别学了,明天开始跑步吧,不要那么拼命跑,因为肚子会饿,要小跑,否则鞋子会磨坏的。”

有次洋七对阿嬷说,我们家现在穷,以后有钱就好了 。

外婆说,“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我们跟由富变穷的人不一样,你不用担心,要有自信,因为我们家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穷人。

做有钱人很辛苦,要吃好东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着好衣服,走在路上还要担心摔跤,我们穿的衣服,淋了雨,坐地上,摔一跤,也无所谓。”

虽然生活极度艰苦,阿嬷用神奇方法,达观态度,幽默言语,让孩子笑对贫穷,长大后成为喜剧泰斗。

看完,我倒戈了,作者说得对,“幸福不是由金钱左右的,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据说这本书在日本创下销售奇迹,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阿嬷有滋有味的贫穷生活,温暖和启发了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画师:27 Way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我做活动策划的朋友,部门被裁撤。

她虽被留下,但她被分流到其他部门,她的免疫力被挫折打下来了,一下过敏,一下感冒。

女到中年,“把”字句越来越少,而“被”字句越来越多。

也是,被别人拿着自己的遥控器,感觉会爽。

最近我俩见面,她状态好到令我意外。

她说,今年年初,停了女儿的多个培训班。顿感觉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参赛压力,不翼而飞。

我俩边吃边聊,她翻出视频给我看,我印象深刻的有2个。

一个是她家母女,以及同小区的她女儿的同学母女,在小区里分角色跳《小鸡恰恰舞》,有人反应慢半拍,有人肢体不协调,喜感十足。

另一个是三四家同学在某一家里做游戏,爸妈被蒙住双眼,妈妈喂爸爸吃火龙果,小学生们当指挥,告诉妈妈往哪喂,告诉爸爸往哪吃,一个个爸爸们涂上火龙果色号的口红。

我不禁感慨,有个张罗游戏的人真好,她说幕后张罗的人,就是她。

我那时真被她圈粉,我回想这几个月,她 面对裁员、分流、生病等中年拦路虎。

及时调转方向,把唉声叹气、忧心忡忡的进度条快进。

减少支出,张罗活动,让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轻松、丰富、欢乐。

她不硬撑,也不服软,另辟蹊径,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在公司没舞台,把家当做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启发我,面对资产缩水,现金流难赚的背景,怎么用创意,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乐。

1,变穷的人多了,我算老几?

我最近看了不少关于富人、中产下沉的书籍电影。

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一个外贸公司的中层失业了,不敢跟家里说,每天假装去上班。

墨西哥电影《优雅女子》,上层阶级的富家女主,是社交女王,吃穿用度高级,但在1982年墨西哥经济危机中,面临破产,还假装有钱。

我觉得男主女主们,都花了很长时间,去接受自己所谓的失去和失败,看得我替他们难受。

看了一些社科书,这不是个人困境。

《四十不惑》有一章聚焦不稳定的工作,书上说:

“我本该处在事业的黄金阶段,但我不仅觉得自己没有事业,甚至连工作都没有。”

“裁员这个不祥词语,成为美国日常用语。”

“大多数自由职业者都是女性,因为传统工作结构并不适合女性”。

“常年不变的工资,不断减少工作机会,不断贬值的房子,我们的生活不会优于父辈。”

所以,不必过度苛责自己,收入少了,如果心情还差了,就相当于面临双重压力。

2,单一奢侈主义+数项贫乏主义

日本导演寺山修司提到,如何逃离已构筑完毕的社会?

工薪族平平淡淡地上班下班,身处索然无味、量入为出、四平八稳的家庭之中。

倘若把金钱,均衡地使用在服装、住宿和饮食上,对收入精打细算 ,退休前别指望任何惊喜。

在“幌子工作”中,只有下班后,才能短暂做回自己。

这样下去,会长出一张仿佛背负着重物的脸,会患上一种叫“倦怠病”的流行病,感觉在人生之路上疲劳驾驶。

通过单一奢华主义+数项贫乏主义,就是总体朴素,但对特定事物,追加投入的生活方式。

在忽视人性的传送带上,打个小钉子那么大的孔,改善一点透气性。

我现在的单一奢华主义就是食物,包括实体食粮和精神食粮。

心情不好时,吃顿好的,喝杯咖啡,读本好书,看场电影。

这样会让我心中的森林鲜活一些。

而我的数项贫乏主义,比如各种瓶瓶罐罐、衣服鞋帽、首饰包包、打车等等。

3,生活中的段子节俭行为大赏

劳伦斯1926年的短篇小说《木马赛冠军》,描述了一个痴迷金钱的母亲。

在她家,有一句从未有人说出口的话,在整栋房子里回响,“一定要有更多钱”。

即使没有人说出口,孩子也一直听得到。

让人感觉,中产阶级的中年生活实在昂贵。

但一直有此执念,生活会过得紧绷而恐怖。

有天我刷到一条东北中年女消费降级的视频,特别好笑:

以前逛完商场去4楼,不知选哪家,现在只逛负1层,还不用犹豫,因为都想吃;

以前觉得30几块的才叫咖啡,现在9块9,虽然冰块多点,但我自提,开心一天;

以前天天两荤一素,现在两素一荤,把脂肪肝都给吃好了;

以前买来各种香香的洗发水、沐浴露,现在用完之后,放水摇晃,挑战最多还能用几次。

我就知道在评论区能学到东西,果然:

以前安耐晒,现在俺耐晒;

我目前稿费是千字200,发表15字好评,在外卖平台上返现3元;

蜜雪冰城要全糖,只喝一半,回家倒入白开水,一杯变两杯;

9块9的咖啡我喝热的,冰块的差价,也不让商家挣;

洗面奶挤不出来,剪开,起码还能用半个月,用完对半插上,要不然会干掉。

我就很喜欢这样的节俭氛围,不容易的日子里,苦哈哈少一些,笑嘻嘻多一些。

笑着笑着,把钱省下。

我也响应段子化省钱,我的沐浴露用完,也没再续,直接买了硫磺皂,最近我都快被硫磺皂腌入味了。

贫穷不能把我打趴下,只会让我有创意。

日子长着呢,我们能过好同比上涨的日子,也能过好同比下降的生活。

作者简介:梁爽,我爱自律,自律爱我。新书《把自己重养一遍》,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梁爽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