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的原著,和电视剧有所出入。

在《庆余年》中有一个小太监的出场给了很多镜头,他年纪轻轻,却行事老道,看起来很不起眼,却是庆帝身边隐藏最深的卧底。

这个太监名字就叫洪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人物在原著中也是浓墨重彩的,后来这个小太监成为了范闲在宫中最得力的助手。

就是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在范闲帮三皇子坐上皇位的这件事情上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和功劳。

而这样的深宫中不起眼的小太监为何会成为范闲的人呢?

这背后牵扯着一件往事,一桩灭门之仇,和一个天大的人情。

而这一切庆帝却毫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家公子

洪竹原本姓陈,是颍州富户陈家的小公子,本来陈家在当地也算是衣食无忧的普通家庭,日子也是无忧无虑。

可是偏偏当时的颍州知县起了贪念,强行夺走了陈家的产业。

而那时陈家家族中生了两名很出名的秀才,硬是翻山越岭,跨府过州的打官司,更是声称要将官司打到京都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名知县在惊恐之下,半夜里和山贼勾结,硬生生将陈氏一族灭了门!

而当时还是幼子的洪竹,因为那天和自己的兄弟在山上玩耍忘记回家了,由此躲过一劫,成为颍州陈家的幸存者。

而这兄弟两人也算聪慧,连夜翻山,一路乞讨离开颍州,来到了山东,再也不敢去衙门告状,更不敢说自己来自颍州陈家,每日乞讨度日。

然而两个孩子想要活下去实在是太难了,最后洪竹为了生存只能入宫当了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活下去,他舍弃了很多,在宫中的日子并没有想象那么好,那时他常常受到欺负,忍辱负重连名字都没有。

因为他不敢说自己叫什么,也不敢说自己来自颍州。

那样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有了一个新名字一切才变得好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监洪竹

“洪竹”这个名字,不是他的本名,在宫中没有人知道这个陈小弟的名字,大家也不会在乎一个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小太监有没有名字。

而他这个名字确实改变了他在宫中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原著中写道:

凑巧有一日,陈小弟路过含光殿偏道,遇到了洪老太监在屋外睡觉养神,老太监身上只穿着多年前的旧衣,没有穿宫衣,陈小弟没有认出对方的身份来,看到那老太监靠着把破竹椅,脸边几只乌蝇飞着,便觉得这老太监怎么这般可怜?
同是天涯沦落人,陈小弟此人却还有些热心肠,寻思自己左右无事,便回屋拿了把破蒲扇,开始为洪老太监打扇赶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老太监是宫中的大宗师,武功高强,保护皇宫,他醒来后看到陈老弟也没有收他为义子,更没有教他武功。

得知他没有名字,只是赐予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叫洪竹。

从此以后洪老太监和洪竹再无来往,哪怕后来洪竹飞黄腾达了,想要孝顺洪老太监也是不理会。

可是洪竹有了名字,他姓洪,而且还是洪老太监亲自赐名赐姓,这个名字从此改变了他一生,让他在宫中的境遇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姓洪,在宫中本就代表着不一般,而且洪老太监也没有表示反对,渐渐地,很多人都说洪竹是洪老太监新收的干孙子,于是宫中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洪竹了,反而上赶着巴结他,有什么轻松体面的活儿都求着他来做。

童年经历过灭族之痛,体会过人间百态,尝过颠沛流离和宫中的世态炎凉,所以洪竹性子比较稳,做事也比较机灵,后来因为机缘巧合竟然直接入了御书房做事。

入了御书房,便是伴君,地位更加不一样了,不仅仅如此,眼界也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更是得知当年害他家破人亡的知县如今是知州了,但是在宫中见识多了,便知道无论是知县,还是知州都不过是小官罢了。

于是洪竹复仇的意愿日渐浓烈。

但是他因为年纪小,加上在深宫,不知复仇从何处下手,直接对陛下陈述自己的冤情显然没有那个资本,也没有那个资格,当然他也没有那个胆子。

也是在那个时候,上天为洪竹送来了一个能够助他复仇的人,那个人就是范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大的人情

其实以洪竹的未来发展,以及陛下对他的信任,不出三年,他就会在宫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到时候有人查出他的身份帮他复仇也是小菜一碟。

所以范闲一定要在这三年之前帮他做了这件事,而且不要挟,不示恩,不留后患。

范闲想要在陛下身边有一个自己人,而他选来选去挑中了年少的洪竹。其实两人也算是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一开始范闲也没有查出洪竹是颍州人,因为洪竹的记册是胶州人,两地相隔甚远,而且当年灭门之事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知情人知之甚少。

而范闲能够查出洪竹的身份,一方面是因为洪竹也在巴结他,希望通过他能够帮自己复仇,另一方面也是范闲自己套出来的。

两人那个时候,一人想要复仇,另一人想要一个自己人。

所以只能说是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竹离陛下很近,他看出陛下对范闲的信任不一般,所以他内心深处有了巴结范闲的想法。

于是两人才有了私下往来。

所以为了拉拢洪竹,范闲私下让人杀了那名知州。

杀那名知州,范闲是脏了手的,冒了风险的,虽然那名知州罪行累累,早就该死了,但是毕竟是朝堂命官要证据,而且颍州远离京都,查起来也是大费周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证据哪里是那么好拿的,费时费力,关键是范闲不能等,他需要快速让洪竹成为自己人。

所以不惜脏了自己的手。

对于这件事原著中写道:

那名知州的事情,是一定不能让陛下知道的。他闭上了双眼,悠然养神,脑中却在快速地旋转——之所以要对付离京都甚远的那名知州,是因为自己要卖小太监洪这一个人情,一个天大的人情,一个洪竹将来一想起来就必须要还的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了洪竹记得自己的一个人情,范闲不惜派人暗中动用杀手杀了朝廷命官,事情做得无声无息,而洪竹也是感激涕零。

而陛下自然也知道洪竹和范闲两人有私交,范闲很聪明,他把这一切化为自己贿赂洪竹,他给洪竹送银子,送宅子,送地。

这一切他从未想过瞒陛下,也交代洪竹对陛下坦诚相待,毕竟这种小事陛下不会放在心上。

而陛下想要的不过是将一切掌控在手中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件事洪竹也是非常敬佩范闲的,原著中写道:

此时此刻,他对于范闲的佩服已经深植骨内,而在佩服之外,他对于范闲更多了许多感激与感恩。对方就能猜到陛下根本不在乎身边的小太监贪钱,这只是小范大人聪慧过人,而小范大人用这件事情,瞒过最要命的那件事情,这才是关键,日后和小范大人走的近些,陛下也不会生疑了。

所以洪竹很感谢范闲能够替自己报仇,于是这个人情确实洪竹也记了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庆帝自以为掌控了一切,却不知他身边最不起眼的小太监早已投靠了范闲,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人情交往。

这这份人情足以在关键时刻让给予庆帝致命一击。

这才是庆帝最自大的地方,他自以为自己掌控了一切,殊不知他藏在他身边最深的卧底就是和范闲走的近的洪竹。

所以范闲很早就在陛下身边安排了自己的一个后路,那就是洪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竹表面上是陛下的人,实际上却欠了范闲一个终身难忘的人情。

毕竟灭族之仇,终身难忘。

所以最后三皇子能够登上皇位,洪竹是起了不可忽略的关键作用。

后来洪竹还是离开了皇宫,毕竟大仇已报,而人情也还了,他想要离开那座城,于是后来他跟着范闲在他府上做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这一生童年遭此变故,年少凄苦,后来飞黄腾达是因为一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成为宫中举足轻重的身份地位,他这一生也算是传奇。

但是这传奇的代价太大了,如果可以,他宁愿这一生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不需要勾心斗角,不需要每一天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生活,只做一个什么都不会陈家小公子。

可惜陈家遭此变故,而他也为了活下来入宫为奴,他算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出人头地了,也算是上天的怜悯,让他终究有一天大仇得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他从未忘记灭族之仇,从前他只是没有能力,后来他有能力了,而范闲愿意帮他,他自然会感激这个人一辈子。

而身为高高在上的帝王庆帝,他是不会在乎一个太监的生死,更不会在乎那个知州的真正死因,也不会在意身边的小太监的冤情。

正是因为庆帝的过于自信,导致了范闲有机可乘,才让洪竹成为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