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3日上午,DOTA2正式迎来了7.36版本的大更新。V社给所有英雄都新增了先天技能和英雄命石,不夸张地说,尽管游戏的名字、UI和地图都没有变化,但此次更新的变动之大,无异于新增天赋树的7.0版本,以及去年被命名为“大展宏图”的7.33版本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更新发布的几个小时前,梦幻联赛23赛季刚刚结束了小组赛的征程,将在版本更新的当日进入淘汰赛阶段。整个版本更新,笔者用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才走马观花般地看完了全文,其中还不包括登录游戏客户端进行测试的时间。

按照职业战队通常的作息,即便更新时间在意料之中,留给GG和Tundra两队研究更新日志的时间,最多也不会超过五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包括选手、教练组、战队管理层在内的所有人,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7.36版本给出自己的理解,发掘出强势的英雄和组合,以应对接下来的比赛。

不同于其他MOBA类游戏,普遍按照固定的频率进行更新,无论是平衡性更新还是加入新的元素和玩法,都是少量多次,一口一口喂给玩家,以保证游戏在长周期内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不会让玩家们在一段时间内失去对游戏的新鲜感。

同时,为了照顾职业赛事,这些游戏的大版本更新普遍会设置在整个赛年结束后,这使得队伍可以在接下来的整个赛季中,尽可能地对游戏版本进行研究和开发。即便是在比赛中进行平衡性更新,也会通过锁定比赛服版本的方式,不打乱职业战队的备战节奏。

尽管起初DOTA2也是在每年TI之后进行更新,但就像每年只重视TI一样,V社在游戏更新方面采取的策略,同样是一年只吃一顿,寄希望于一顿就给玩家们喂饱了。对于玩家们来说,这种策略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甚至于玩家们不仅习惯了V社的更新方式,更乐于每年玩上一部新的DLC(拓展包)。

然而,对于职业赛事来说,在比赛的过程中更新版本,尤其是在能够间接影响TI和利雅得大师赛名额的比赛过程中进行颠覆性的更新,本身就是一件有些荒唐的举动。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做法会严重限制项目的战术发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比赛的观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体育运动的技战术演进也不例外。以足球为例,按照阵型粗略划分,现代足球主流的打法基本是在3后卫和4后卫的阵型中切换的。但在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之后,首个标准的足球阵型是2-3-5,即五前锋阵型。1930年世界杯冠亚军乌拉圭和阿根廷,在当时使用的都是这种阵型。

进入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各国开始根据自身球员的特点进行战术革新。1958年、1962年和1970年,主打4-2-4阵型的巴西队三度问鼎世界杯,使得4后卫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足坛的主流。在此基础上,日后还演变出了4-4-2、4-3-3、4-2-3-1等多个变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如果观众们翻看最初几届TI决赛的录像,会发现DOTA2的技战术水平较过去有了跨越式的提升。这不仅得益于游戏本身的丰富性,也是在时间的推移下,无数选手、教练、分析师用经验堆积出来的。

而关于比赛观赏性的影响,或许有观众会觉得,版本初期的比赛神仙打架,观赏性应该是较此前有所提升,为什么笔者会持相反的观点呢?事实上,版本更新无论是给观众还是职业选手,带来的都只是新鲜感。所谓观赏性,本质上应该是激烈的对抗和深度的博弈,而不是连职业战队都还需要对版本进行摸索,导致比赛中低级失误频出,从神仙打架变成菜鸡互啄。

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DOTA2整体的技战术水平的确有了质的飞跃,但竞技体育追求的应该是无限趋近于天花板。对于职业战队来说,一次大的更新很有可能将队伍一朝打入谷底,或是一朝推向神坛。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于整个项目的发展来说,都更像是快要登顶时被突如其来的乱石打回到了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