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日前,根据中关村在线、IT之家报道,华为现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短剧大全 App,目前已经在华为会员中心开启众测。引发关于其将入局短剧赛道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款应用简介为 “短剧大全快应用,畅看海量短剧”。提醒用户当前短剧数量还较少,后续会不断引入新的短剧。

华为入局短剧,短剧应用开发者或将瑟瑟发抖。为何华为要入局短剧?

首先,短剧市场确实已经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黏性高,变现快,付费用户潜力大。“一分钟知道剧情,两分钟见证情节跌宕起伏,三分钟开始上演“重生复仇”。”很多用户表示:“一不留神就看完了,像是复仇剧情之类的,很爽很上头。”

很多短剧从业者做付费短剧,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如今的短剧,已经晋升为影视行业甚至资本市场的热门投资对象,例如短剧《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金额破2000万元;短剧《无双》上线48小时投放消耗破5500万、8天投放消耗破1亿。

截至目前,大量的应用开发者跑步入局,2024年以来,爱优腾、字节、快手、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B站、360等互联网大厂,都已经布局短剧。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已经在快马加鞭上线短剧板块,“多多视频”的二级频道上线了“短剧”入口,并在短剧板块中穿插商品带货视频,已经有商家、达人开始赚钱了,电商+短剧使得内容变现路径在不断缩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国内微短剧2023年市场规模373.9亿元,较2022年的101.7亿元同比上升了267.65%。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会超过1000亿元。

从市场的庞大蛋糕来看,华为分一杯羹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华为当前面临更进一步的制裁,需要开辟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华为终端现如今走的是就是软硬件一体化模式,软件层面的盈利可以为华为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补充另一条现金流,缓解华为的研发投入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短剧市场迎来爆发,一众长视频平台非常焦虑,因为长视频由于固有的商业模式难破,短剧供给不足。为此,长短视频平台已纷纷发起短剧招募扶持计划。

而华为做短剧的优势非常明显,有天然的流量入口与庞大的终端硬件用户体量。公开数据显示,华为应用市场全球月活用户已超过5.8 亿,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GooglePlay和AppStore。

有业内人士指出,短剧大全 App上线后,华为理论上可以通过“App预装”的方式提高“亲儿子”的曝光量,因此,华为做短剧,一上线就不愁硬件用户数。

短剧应用是一个变现能力极强的潜力风口,以华为的号召力以及本身的硬件增长潜力,大量短剧创作者团队会主动投入华为短剧平台抢占红利风口,对华为来说,短剧市场的布局成本小,来钱快。

但问题是,华为入局短剧应用的一个弊端可能会给鸿蒙应用开发者带来不安全感,今天的鸿蒙原生应用超4000个,开发者超220万人,目前很多应用开发者加入了鸿蒙,不过部分主流应用厂商依然对鸿蒙存在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华为鸿蒙来说,当前是做大鸿蒙开发者规模与生态、平台价值的关键时刻。但操作系统平台背后的手机厂商参与到短剧应用市场,或将对加入鸿蒙的短剧应用开发者构成压力,也会对短视频、长视频厂商构成一定压力。

因为,华为今天可以入局做短剧,那么未来可以做短视频APP、长视频APP,游戏类APP以及各种工具类APP等。

如果是这样,鸿蒙应用开发者在鸿蒙开发原生应用就会有一定的顾虑。

因为鸿蒙是一个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平台,它现在的缺的是开发者生态规模,它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上要做起来,关键是让主流应用开发商都愿意没有任何顾虑的进入鸿蒙生态,但这个前提是华为只做平台,做操作系统应用市场的规则制定者,做裁判员,而不是下场做应用,做运动员。

如果操作系统厂商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会让所有应用开发者没有安全感。因为它们在鸿蒙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死。毕竟,华为是手机应用与操作系统掌控放,如果切入某个垂直应用领域,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应用,凭借硬件入口与操作系统优势,软件开发者的流量与用户将因此被华为挤压。

在过去,拥有流量入口优势的腾讯被称之为创业者的公敌。那个时候,创业者面对投资者,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腾讯也做,你怎么办?

后来腾讯开始从什么都做,变成平台入口赋能与资本财务投资。但如今,华为如果下场做各种应用,可能比腾讯更强大,因为华为不仅有流量优势,更有硬件入口优势与强大的品牌力、技术力优势。如果华为切入短剧市场,意味着这个市场的互联网创业者将因此遭受不少的冲击。

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应用开发者对鸿蒙的顾虑就在于,一旦鸿蒙生态做起来,会不会被平台规则卡脖子以及丧失主导权,甚至华为如果也做怎么办?华为下场做短剧应用的口子一开,意味着华为默认了自己可以下场做应用的游戏规则,这个口子一开,那么会让大量开发者丧失安全感。这伤害的是操作系统主导方保持中立的规则。

在过去,谷歌Android之所以成为大量手机厂商的选择,而塞班却在争夺应用开发者与厂商的过程中败北,是因为Android当初奉行的一种开放、自由与中立的策略,这打消了厂商们对于操作系统平台归属手机厂商,“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顾虑。它不做手机,也不与应用开发者抢食。当然,对于华为来说,社交、地图、支付等基础应用可以握在手里,其他的娱乐性应用或应该放手不参与其中的竞争。

因此,从鸿蒙生态形成的角度来看,鸿蒙如果要说服更多软件厂商加入鸿蒙操作系统,需要更多软件厂商能从鸿蒙发展中获益,而非遭遇华为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分析来看,华为或应该放弃短剧应用的蛋糕,这个口子一开,让开发者担心的事情成为事实,伤害的是鸿蒙生态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如果大量开发者意识到开发鸿蒙原生应用会遭遇华为竞争的风险,可能在原生应用开发上存在很大的顾虑,这对鸿蒙生态发展的稳定性不是一件好事。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快钱,华为要保持清醒,华为更应该专注技术领域,对做娱乐化的软件应用要保持克制,把这个市场让给互联网厂商去做,这或许是鸿蒙赢得广大应用开发者与软件厂商信任的重要一环。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