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1928年,一位老妇人为了救身负重伤的王树声,舍生忘死地将他收留回了家中,但却转身通报敌军王树声就在自己家中。

这位老妇人为何转身就出卖了王树声呢?既然要投敌,为何还要冒死救出王树声呢?这背后究竟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奉命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鉴于符向一、刘镇一出走不归,以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汪奠川组成新的特委。

第七军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活动,宣传黄安农民政府的政治纲领,发动群众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敌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并利用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政治影响力,对当地人民百姓进行施压,所有包庇共军以及我党宣传人员的百姓,一经发现,就会被立地枪决。

尽管如此,当时我党的政治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民虽然不敢轻举妄动,但依旧希望我党继续扩大政治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一来二去之间,我党和敌人在黄麻地区就展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

同年3月上旬,特委和第七军领导人在洪界山召开会议,决定将全军编为四个短枪队,分散游击,由戴克敏率一队北返黄安,王树声率一队东进麻城,吴光浩率一队前往河口以北,汪奠川率一队留守黄阪一代活动。

显而易见的是,王树声由于挺进城市,他所处的环境也是危险最大的,敌人为了抓他,自然布下了天罗地网。

但王树声反侦察意识极强,好几次都让敌人扑了个空,气的这群白鬼子每次都只能骂街,并把气撒在老百姓身上。

王树声坚持贯彻第七军所下达的任务指令,即“昼伏夜动,远袭近止,绕南进北,声东击西”,在袭扰敌人的同时,不断将当地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我军周围。

很快,王树声的活动便贯彻到达了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等六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俗话说,事做的越大,也越容易暴露自己,早在上一年的10月20日,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便撤换了黄安县长,并派重兵镇压黄麻地区的所谓农民暴动。

王树声等人由于宣传心切,便经常和这些扫荡的国军爆发冲突。

可遗憾的是,王树声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

有一次,王树声在夜间执行任务时,不小心中了敌人的埋伏,幸好他身手矫健,及时找到了隐蔽的地点,但却身负重伤。

敌人知道王树声已经负伤,便开始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发誓要将王树声从暗处揪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妇人,竟然绕过了敌人的视野,找到了躲藏在暗处的王树声。

原来这老妇人是附近的居民农户,叫周家姆,对这一片再熟悉不过了,她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国军来村里如此扫荡,便料定他们是在追杀我军的重要人物。

老妇人对王树声说:“快到我家来藏好,他们找不到你的。”,说罢,就要拉着王树声往自己家的方向赶去。

顾不上怀疑,王树声知道自己受伤太重,如果待在这里,被抓到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只能跟随老妇人回到她家。

简单包扎过后,她将王树声藏到了自己家的地窖里,然后自己却走出了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没想到的是,老妇人却刚出家门,便跑向了敌军部队,告诉他们王树声就在自己家中。

老妇人为何要投敌?她真的是为了邀功才骗王树声来到自己家中的吗?既然如此,那她为何又要舍生忘死将王树声救走呢?

2

老妇人冒着被敌人杀死的风险救下王树声,反手却通敌出卖了他,这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原委?

老妇人将王树声藏到自己家中后,急匆匆地将敌军请到了自己家中,不一会儿,几个大头兵便拉着被绑起来的王树声走出了房门。

村里的邻居们看到这一幕,都心痛得难以表达,谁能想到,那个大风大浪都不怕的王树声,竟然最后被自己人出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虽然黑灯瞎火,但暗地里每个村民心里都暗藏着一股怒火,他们只恨手里没有一杆火枪,不然说什么也要突突了这帮白匪和叛徒。

这位老妇人为什么要背叛王树声呢?是她和王树声有过什么不可告人的恩怨,还是他贪图一己私利,为了一些大洋而出卖王树声呢?

实际上,王树声在当地作战宣传的日子里,对待每一个村里人都是十分友好的,秉承着不动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王树声除了奉献以外,从无任何索取。

早在1927年4月,王树声便被卷入了著名的麻城惨案,当时蒋介石爆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王树声和他的部人被嚣张的红枪会包围。

由于敌众我寡,武器不足,长期拖下去必然会被敌人全歼,王书生便自告奋勇的想暗度出包围圈,去武汉向老师董必武搬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想突出红枪会的包围,就必须有内外人士的配合,王树声先是通过村民搞到了红枪会的衣服,趁着夜色,带着两位身边的战士从城墙隐蔽处坠绳而下。

虽然动作隐蔽,但却终究难免和敌人在哨口爆发了一场硬仗,本来王树声凭借自己的智谋引发了红枪会的骚乱,但无奈没跑出一百米,他们三人就被一根绳索绊倒,路旁几十个红枪会士兵将他们围住。

一个战士为了救王树声,奋不顾身的扑上来,挡住了刺来的长矛,让王书生趁势一滚,逃离了现场,而那位战士却英勇的牺牲了。

随后的几日里,红强会扫荡了周围的村庄,却没有一人愿意供出王树声的下落,足见王树声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

而后来的日子里,也有很多事迹,证明着王树声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挺进祁连山的战争中,为了避开敌人,王树声决定将部下与自己分别化妆,然后返回延安,但无奈路上遇见土匪,随身携带的财产和口粮被搜掠一空,只好依靠乞讨生存。

随后的日子里,王树声和身边的同志因为撞上敌人,慌不择路,只得四散突围,于是便独自一人跑进了腾格里沙漠。

沙漠无边无际,没有追敌,没有枪声。但那难以令人忍受的干渴、饥饿,促使着王树声一步一步濒临死亡。

幸好王树声方向感极强,通过一步一步的跋涉,终于在第三天走出了沙漠,但由于长途跋涉,他已经严重饥饿并脱水。

一天下午,王树声正摇摇晃晃的向前走行,迎面来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汉,老汉似乎认出了这就是王树声,彼时敌军已经开始下令搜查王树声,这正是拉他去邀功的好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位老汉却并未这么做,他先是把王树声带到了他女婿家,给王树声做菜喝水,让王树声恢复了体力。

随后这位老汉便向王树声交了底儿,他说你这身打扮哪像个生意人,分明就是红军。

这一句话可吓到了王树声,但他已经知道事已至此,再怎么解释都是无力的了,可能今天真的就要被敌军抓捕到了。

但随后老汉便情感真挚的对王树声说,红军都是为穷人的,他们遭了难,我们这帮老百姓能帮多少忙就帮多少忙,何况还是你这样一位有志气的军人呢?这样吧你在这里歇几天,养养身子,我再送你去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于老汉的一片真挚情感感染一下,王树声伪装成老汉的女婿,越过了红白交界处,穿过了马家兵的炮楼,途中老汉用尽了浑身解数,才终于蒙混过关,将王树声送回了中共固北县委。

3

老妇人舍生忘死救下了王树声,却反手将他出卖给了敌人,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原委?

尽管王树声无数次死里逃生,但这次王树声最终还是被带走了,很快,城里便传来了擒获敌军长官王树声的新闻,并通报将在明日斩首示众。

村里人都被这个消息所吓到了,有的人痛骂老妇人忘恩负义,有的人义愤填膺,想拿起锄头冲去县城救王树声。

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他即将被斩首的事实,第二天中午,全村的人都来到了县城门外,可看到悬挂的人头,他们却都傻了眼。

原来,一眼望去,城头上挂着的那个人头竟不是王树声,而是一个全村人都认识的人,那便是老妇人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霎时间,每个在场的村人眼眶中,都浸满了泪水,有的人开始愧疚自己这两天对老妇人的误解,有的人则是为了怕被发现,拼命用手帕擦去自己脸上的泪水。

原来,那天晚上,老妇人的儿子知道敌人迟早会查到这里,这种搜索根本是无处可逃,就算藏在地窖里,他们也会挨家挨户的翻地窖。

但是,在那个缺乏摄像机的年代,没有几个人知道王树声真正长什么样子,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和王树声年龄相仿的人,代替王树声被抓住。

老妇人的儿子告诉妈妈,儿子没法给您养老送终了,但比起咱家,革命的胜利更加重要,如果革命没法胜利,那咱们家,咱们村儿将永远生活在那些地主手里,世世代代都是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老妇人的儿子换上了王树声的衣服,让自己的妈妈通报敌军,而自己则代替王树声被敌军俘获。

老妇人的儿子壮烈牺牲了,但王树声却成功死里逃生,他永远不会忘记老妇人和他儿子的大义凛然,并将这份仇,这份血泪化作他无比高涨的革命热情,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下去。

随后的日子里,王树声等人团结了整个黄麻地区的人民群众,将国民党及红枪会欺压百姓的种种罪行深入人心,并形成了统一对敌阵线。

四月初,敌十二军与桂系十八军发生冲突,十二军撤回河南,戴克敏所帅的一队乘敌撤退之际,消灭了紫云区上的戴家民团,打开了局面。

五月份,特委和第七军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凯,戴季英等领导人在黄安善树乡清水塘村召开会议,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五抗运动,及抗击捐款,抗击赋税,抗击收租,抗击学课,抗击国债行动,对敌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层面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七月份,整个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增编一、二、三、四这四个大队,对外称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团。

最终,红三十一师一、二大队,在麻城乘马岗、顺河地区先后消灭四个民团,到了年底,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区的大部分地方,重为革命势力所控制。

到了1929年6月,黄光边辖聚地区,从北面的柴山堡,向南扩展到黄安的八里湾,向东扩展到麻城的黄土岗,向西扩展到孝感的汪洋店,南北全长80余里,东西宽130余里,彻底成立了区乡村共治的苏维埃政府,至此,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这一切都在王树声等革命志士的前后努力之下才得以实现,王树声也从此成为了革命中的中坚力量,最终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及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树声在1955年被授勋大将军衔,最终于1974年逝世在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将军。

王树声的一生可谓传奇莫测,从发际开始,他便一直奋战在革命一线,即使在临终之前,他也不忘感谢那些曾经在革命生涯中,对他提供了大量帮助的人,他说:“没有人民群众的帮助,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因此,作为新时代出生的我们,又怎能不为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与伟人所感动呢?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