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间,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个网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2000年7月15日发生在汕头的一场火灾,仿佛他本人就在现场一般。

这场火灾共造成了在此办公和居住的5名上级派来的查案人员死亡,其中2人为纪委干部。

道听途说、极具范式、再加一些自己理解的民间故事,很容易把工作人员的死亡,与毁灭证据的人为纵火联系起来。

结合当时我国的工业能力,以及事发时的场景,真的能确定这是一起人为纵火案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稍后揭晓。

现在,我们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场火灾对汕头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

要说一件事对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应用最广泛的指标,自然是地区生产总值,即我们熟知的GDP。

我们自《汕头统计年鉴》和《汕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取了历年来汕头的GDP,再结合全国历年来GDP数据,可以得到汕头GDP占全国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的结果,用一句流行于网络的名言说,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数据显示,跟1978年到1999年总体上升趋势有所不同的是,2000年起,汕头GDP占全国的比重,从万分之48.6开始迅速下跌到2011年的万分之26.1。一直到2011年,下跌的势头才被止住。

结合2000年7月的火灾以及以后官方的系列动作,显然,这件事对汕头经济产生了肉眼可见的影响。

结果是确定的,那么这起火灾的根本原因,真的是人为纵火,还是一系列因素在机缘巧合下的偶发事件呢?

由厅级官员组成的调查人员,出具的结果显示:这是一起因保温瓶过热引起的火灾。

这个结果能够令人信服吗?调查数据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凌晨4点、电子保温瓶过热引燃了塑料部件、豪华装修大量使用了易燃材料、没有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淋装备。

在2024年,具备一定工程常识的网友,应该知道啥叫过热、哪种材料会引燃塑料、易烧的装修材料和火灾报警、自动喷淋。

但在2000年,按照当时我国的工业环境,过热保护、阻燃材料(包括保温瓶和装修材料)、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淋,都是极少数人才知道的知识,也只在少数场景下才会使用这些材料。

当时的这栋楼和全国的大部分楼,没有这些装备,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从这点出发,说这场火灾,是一系列因素的机缘巧合,是符合当时实际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