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又刷屏了。

上周末,一段刘强东在京东内部进行的“狼性训话”引发了全网的广泛讨论。东哥在视频中称:京东永远不能允许大量员工“躺着睡大觉”,还称“不努力不是我兄弟”。其实在刘强东发表讲话前,京东已经深陷裁员风波,关于内部考勤调整、午休时间缩短、人员优化等一系列事件还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人的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媒体报道,京东的一份内部调查显示,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东哥怒喷员工躺平,或许也是对于某些员工的懈怠实在看不下去了。

然而刘强东的“新兄弟论”还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调侃。有网友扒出在2018年的一次活动中,刘强东回应外界对于京东裁员传闻的时候,表示 “京东还在不断高速发展,我们还需要人,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位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不少网友把这两段话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现在的东哥已经把躺平的员工不当兄弟,如果不是兄弟当然就有理由开除,看得出东哥的逻辑链条一直还是很严谨的,倒也没有打脸。

当然更严谨的还有财报数据,面对抖音直播带货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拼多多在海内外市场的逆袭,京东乏力的业绩增长,确实让东哥开始焦虑了。

就在昨天,有媒体爆料,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家医事业部遭整体裁撤,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那么,相比其他互联网大厂,东哥在京东的“兄弟们”到底有什么问题?东哥的“兄弟论”又透露了京东哪些新的战略调整?

东哥的“兄弟”太多了?

东哥的“兄弟”太多了?

熟悉中国互联网圈的人都知道,刘强东对待员工一直是有口皆碑的。在一次央视的采访中,刘强东把自己的员工称为“兄弟”,还大方表示自己的公司绝对不会找一家外包公司来克扣员工的社保,东哥说这样的收入是“可耻的”。

京东内部还流传着对老员工包容的政策,甚至有说法是在京东满三年即拿到了“免死金牌”,绩效差的和拼搏意愿低的员工都得到了保留。几年前,刘强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一直在想能为兄弟们做点什么”。

然而时过境迁,刘强东也不得不面对很多大企业的老问题。太多兄弟需要你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媒体统计,一个季度营收868亿的拼多多,目前员工人数也才1.3万人。拥有蚂蚁金服、阿里云等多个互联网赛道的阿里巴巴,员工也只有22.5万,而京东有多少员工呢?京东近三年财报显示,其2021年至2023年员工总数从39万增长到54万。54万员工人数是什么概念?京东的员工人数比阿里、百度、腾讯等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员工人数相加还要多。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刘强东需要养的“兄弟”真的太多了。同期内京东的营收却远远不及阿里和拼多多。如果算人均经营利润的话,拼多多是京东的55倍。在人力效率和成本控制上,东哥的“兄弟们”显然拖了后腿。

在刘强东的54万员工里,京东自己的一套物流体系和客服团队占了很大部分,不少京东的物流小哥和客服小妹都被算在了京东的几十万“兄弟”里。

关于京东,还有一个热搜是有自媒体曝出京东制定了8条新的考勤规定,包括鼓励员工举报身边不投入工作等等,对于这条突然上热搜的帖子,京东宣布对该谣言已报警。

然而面对网友质疑,京东的PR似乎和东哥的狼性训话不同,竭力否认自己化身为了血汗工厂。其实在2021年拼多多也曾经遇到相似的问题,有某博主宣称拼多多 “限制员工”上厕所的时间,如果请假必须加班补满缺少的工时等等奇葩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和京东不同的是,拼多多当时的做法是当机立断开除了这位爆料的员工,然后否定了所有的指责。这样做对不对,也有不同看法,从结果看,拼多多目前确实是业绩不错,做得对,但如果增长减慢,内部矛盾也会暴露,到时候看又会说做错了,所以,企业要根据阶段不断调整,在不同阶段也可能有不同选择,很难有标准答案。

不是第一次对“兄弟”开刀

不是第一次对“兄弟”开刀

2020年起,刘强东开始淡出媒体视野,甚至还一度谈起了退休。然而2022年,疫情后的东哥强势归来,目标指向的还是身边的“兄弟”。

2023年,就有媒体报道,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痛斥管理层,认为“高管们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太少”,还指出京东的高管们正在偏离“成本、效率、体验”的经营核心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5月份开始,曾经和刘强东称兄道弟的高管们先后离开了京东。其中不仅包括京东物流CEO余睿、任职15年的京东高级副总裁王笑松,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也“光荣”退休。

2023年,回归的刘强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业务改革。将电脑数码、通讯、家电三大事业部,调整为家电家居事业群和电脑通讯事业群等等。8月又宣布下调自营商品包邮门槛,同时在双十一加大营销力度。

然而东哥的改革收效甚微,京东还是出现了业绩增长放缓的迹象。2023年第三季度,京东的电商市场份额为16.2%,同比下降了1.4%。

面对并不理想的改革结果,刘强东依旧选择了让高管背锅,在2023年的12月,和他并肩作战十年的兄弟,京东副总裁辛利军宣布离职。

高管成批离职,京东深陷增长困境。回归的东哥显然是急了,所以今年不仅向高管开刀,火气终于也发向了普通员工。然而无论是高管背锅,还是调整考勤都只是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京东现在的问题。

除了拼多多在电商领域对京东市场份额的挤压之外,2023年财报显示,京东包含京喜、出海的业务在内的京东新业务营收为38.18亿元,也出现了同比下滑24%。出海等新业务的缩水,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近期京东在资本市场上一贯乏力的表现。

东哥和京东都没躺?

东哥和京东都没躺?

刘强东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圈里,最具草根和江湖气的老板了。无论是早年的励志创业还是后来的各种绯闻,东哥相比马云、马化腾总带着一股枭雄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波“兄弟论”无疑对京东的形象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其实在那段强调业绩和内部管理的发言前,刘强东还需要了一波采销员工的涨薪决定。京东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采销员工年度固定薪酬将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此外,京东集团还申请了采销老刘、老刘直播间和老刘推荐商标,并发布“京东红人”视频展示采销工作人员事迹。加上自己前一段的数字人带货,东哥无疑为京东操碎了心。

在去年12月的内部信里,刘强东说,“出现这么多问题,当然都是我管理不善,我非常自责。但是无论如何,我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现在组织庞大臃肿低效,改变起来确实需要时间。”

“大公司病”其实是很多大型企业难免的阶段性发展瓶颈,京东以自己的方式重唤兄弟们的斗志,东哥显然是呼唤众多员工创业时的初心了。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历史上,阿里、字节,甚至包括拼多多,大企业病其实一直如影随形,当然这些问题还和企业的发展焦虑如影随形。

对于此刻的京东而言,比喊话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无论是业务体系还是员工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鉴别真兄弟与假兄弟,对企业的发展才有实质意义。

无独有偶,今年4月,阿里启动“1+6+N”变革重组一年后,马云也在内部信里表示:“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可见,面对广阔的市场,头部互联网都曾带着无边界的野心,但在经历野蛮成长后,如何完成激励和分配,进行可持续发展,都是一道难题。

有媒体人坦言,任何大企业的员工从来都不是老板的“兄弟”,老板叫你“兄弟”也就是客气一下,无奈很多网友还是当真了。

还有人认为,问题出在东哥自己身上,有一些媒体爆料说东哥近几年旅居海外,即便有CEO,也要进一些业务群,经常深夜发语音安排业务,被@的人经常是亚历山大,在这样的工作时间长度下,只谈上班打卡,不谈下班和加班时间,对打工人确实也不公平。

最近的红人周鸿祎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企业到了一定阶段,是契约合作模式,而不要称兄道弟,根据契约来分配利润,大家在商言商,比较简单明了,不会有那么多争吵。

所以,东哥既然都认为自己管理有一些问题,也正好需要考虑一下管理模式了,除了打卡,如何筛选良币,激励那些真正做出贡献的兄弟们就成了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直面内部问题,京东也是第一批发现问题、直面的互联网大厂,更可贵的是东哥还公开了问题,摆出了战斗架势,未来应该持续期待刘强东和京东兄弟们的表现了。

总之,在我们看来,要想号召大家一起拼,要么就根据契约定工作量分利益,要么就索性回归一把手带领大家一起拼。

大家怎么看刘强东的这段发言?你对京东看好吗?欢迎留言区讨论!

参考资料

1、刘强东犀利抨击“躺平”现象: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兄弟!澎湃新闻

2、刘强东卸任一切,FN商业

3、治大企业病,不能光靠刘强东反思,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