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科创债市场再度扩容,这次轮到经开发力。

4月底,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经开金控)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票面利率2.79%,创下陕西省AA+主体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

这是我们第一次细致研究经开金控

01

认购倍数3.4倍:经开金控“首债”

来看经开金控的首笔科创债的具体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经开金控这次发布的科创债为24经金K1,总募集资金3亿元,期限为5年,其中2.10亿用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类股权投资,剩余0. 9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发行效果如何?

24经金K1的认购倍数达到了3.4,利率为2.79%,对比今年以来AA+主体发行发债的利率来看,经开金控的该笔债券不仅迈入了“2时代”,且为其中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债券发行主体经开金控。

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2012年,是经开区管委会下属国有金融控股平台。自2022年开始经开金控迎来重大转折,公司整体在管委会“能合尽合、做大规模”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动作。

一是将经开区金融类业务公司股权划转至经开金控,拓展业务边界。

工商信息显示,经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两家公司,此前均由经发诚品建筑、经发景观绿化两方持股,2023年2月被全数划分至经开金控;经发融资担保此前由经发集团全部持股,同年二月变更为经发金控持股50%;再如经开地产金融服务,西安经恒金融于2022年退出,经开金控接手其50%的股份。

二是组建经发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承接经开区整体的基金板块运作。例如西安津欧投资基金2023年被划转至经发产业基金;经发创投此前由经发集团直接控股,如今则同样由经发产业发展基金直接出资。

此外经开金控还通过经发产业发展基金参与了工业倍增基金、综改基金的出资,使其在省市母基金中存在感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经过长达两年的股权划转与整合后,如今的经开金控已经成为经开区“金融旗舰”。从结构和体量上看,该公司目前拥有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与融资担保四大业务板块。全资和控股企业12家,参股公司27家;资产规模143亿元;现在是全资和控股企业11家(不含长安银科),参股公司28家(长安银科由控股变更为参股),资产规模118亿元,2023年底获得AA+。

最新信息是,我们注意到经开金控正在拓展其业务边界。

例如2023年12月经开金控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专项培训,准备提前布局不良资产处置相关业务;经发保理旗下公司通过“科技+金融”的保理新模式与浦发银行合作,构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体系;经开金控董事长季峰会同远东宏信普惠,围绕金融助力实体产业开展交流……

02

开发区“破0”:总规模超300亿

算上24经金K1,陕西地区的科创债数量已经达到29只。

自2022年6月“22陕金K2”作为西部首单科创债发行之后,陕西地区的科创债迎来了发行高峰。我们整理了2022年之后的情况,发现以下特点:

整体而言,陕西现有的29只科创债,规模达到383.5亿元,平均利率为3.2%,涉及主体包括平台公司以及省属实体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陕西科创债明细

时间节奏上,科创债刚推出的2022年仅有3只科创债发行,除去尝“头啖汤”的陕金控,还有陕西财金、延长石油两家;各方在摸清楚具体业务逻辑后,2023年科创债数量猛增,新增数量达到15只;而2024年仅1-5月陕西区域便新增11只科创债,因此预计今年将会为历史创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历年发行占比

发行主体上,以省属实体企业居多,前三企业分别为延长石油(9只)、陕西建工集团(8只)、陕西煤化(4只)。平台公司中发债的仅有陕西财金、陕西金控、陕西投资(2只)、西安财金、西安城发、经开金控;再细分的话,经开金控亦是开发区中首个发科创债的平台公司。

主体评级上,AAA主体占到27家,占比为93%;AA+主体仅有两家,分别为建设机械、经开金控。前者背靠省属国企,3年期利率为2.65%;而经开金控作为开发区级别的小主体,将利率降至2.79%属实难得

发行规模上,省属实体企业总规模达到318亿,占比为82.9%;单只规模10亿以上的有19只;平台公司发行总规模为65.5亿,占比为17.1%,且规模普遍较小,超过10亿的为西安城发(10亿)、陕西财金(2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发债企业占比

票面利率上,3%区间的有18只,占比为62%;2%区间的有11只,涉及9家主体企业;

发债期限上,5年期的居多,共有16只;3年期5只;2年期3只,10年期的仅有1只,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2024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同期限的债权在全国仅有4只。

如果将视野扩大至全国来看,科创债的发行同样火热。

受到政策推动影响,截至2024年5月20日,交易所债市累计发行科创债500只,发行规模合计超4100亿元,陕西占比为9.3%;逐年来看,2022年—2024年(1-5月)月均发行规模分别为77.18亿元、132.53亿元和405.09亿元,足以可见市场的火热程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范围中虽说国企仍是发债主力,但同样有72家民营企业成功发行科创债,金融棒棒糖期待未来陕西能够尽快“破0”。

03

经开腾挪:创新路径明确

话题最后回到对于经开区整体的观察,在工业立区的背景下,加之“北跨战略”赋能,最直观的变化是全国排名持续提升。

2023年,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排名中,经开区较2022年提升5位,于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23 ,这期间的变化引人注目:

一是大项目落地不断,工业基石不断增厚。

仅在金融棒棒糖的观察中,我们留意到汽车产业链的不断进取。例如拓普集团(601689)拟在经开区投资约30亿元,规划用地规模约400亩,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详见《》)。再如银轮股份(002126)拟投资6000万元在陕西西安设立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空调箱和冷却模块等热管理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难得的是,经开区对外资表现出了持续的吸引力。前有德国依必安派特集团将最大基地落地经开,后有百事食品总投资约1.8亿美元(约13亿元)的陕西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经开渭北新城。这些都推动经开区以25068万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额正式登顶“全市第一区”。详见《》

二是坚定金融创新,“首单效应”频繁。

24经金K1是西安开发区的“首单”科创债。同样在经开区,2023年经开集团用于柳林村城改项目的企业债是“首单”用于城中村改造的企业债券,详见《》;再前述看经发物业赴港上市,亦开创了陕西“另类资产盘活”的先例。详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经开金控的主要股东,经发控股集团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最初或许为“城市建设者”的定位之下,该集团先后完成经发大厦、未央大道拆迁改造、张家堡广场改造等十大项目建设。而在区域发展逻辑的更迭之下,经发控股将自身定位明确为“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推进产城融合被视为核心功能之一,进一步丰富其职能。

受此推动,经发控股已经公开表示: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先行改革试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质效提升……

当然,本文写作的动机是,“经开信用”正式进入2时代,在陕西防范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推进科创产业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原本就工业立区的经开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之下的种种选择与路径,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借鉴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