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是有方法的,谁悟透这套方法,升迁如履平地。

曾国藩就靠这套方法,让自己在仕途上非常顺畅。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的升迁速度:

道光二十年(1840年),30岁的曾国藩,正式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从七品检讨。

在翰林院里,曾国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为官方法,经过3年时间的摸索后,他悟透升迁规律,从此平步青云。

曾国藩33岁的时候,获得第一次升迁,他连升四级,被升授为翰林院从五品侍讲。

从此以后,曾国藩每年至少获得一次升迁,到了37岁的时候,他已经是内阁学士、署礼部侍郎,成为朝廷的正二品大员。

从一名七品官员,被升授为二品大员,曾国藩仅仅用了4年时间。

曾国藩的升迁速度,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出生湖南湘乡一个农民家庭,祖辈都是农民,没有任何背景,他的升迁方式,到底有什么玄妙的地方?

从曾国藩的升迁方法来看,表面非常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循规蹈矩,但实则道行深不可测。

一、升迁是否需要有后台?

一、升迁是否需要有后台?

从曾国藩的升迁运作方法来看,如果一个人没有后台,没有靠山,要想获得升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升迁是由人为因素决定,这就说明,有后台的人更占据优势。

曾国藩的后台,完全是他自己寻找来的。

参加会试的时候,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是主考官,按照科举考试制度的规矩,考官与考生之间,自然形成师生关系。

穆彰阿权倾天下,是道光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人人都想攀附他,因此,大家对这样的师生关系都特别重视。

曾国藩也一样,他很看重这层关系。

穆彰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何才能引起他的关注呢?

与其他学子不同,曾国藩除了有真诚外,还有一件他人没有的本领,就是善于鉴定古字画。

也许是巧合,或者是曾国藩有先见之明,他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就跟随一家古玩店老板学习一段时间的鉴定技术,到了翰林院后,见到各种真迹,其鉴定技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穆彰阿虽然喜欢古字画,但不善于鉴定。曾国藩的这项本领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穆彰阿的免费鉴定师。

穆彰阿赏识曾国藩的才学,让他成为自己的座下首席大弟子。

有了穆彰阿这个靠山,升迁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二、升迁的背后,要有真本领。

二、升迁的背后,要有真本领。

在仕途上,有一些人虽然升迁很快,但结局并不是太好。

主要原因,是德不配位。

曾国藩的一生,都在修行,都在读书,其目的有两个:

一是提升自己的德行。

在曾国藩看来,如果一个官员没有德行,要么变得飞扬跋扈,官威很大,要么尸位素餐,毫无作为。

德行如何提升?靠修行。曾国藩受阳明心学影响,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成圣的路上,就是不断修行。

正是曾国藩有德行,他在创建湘军的时候,才能一呼百应,得到罗泽南、郭嵩焘、左宗棠、彭玉麟等这些人杰的支持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提升自己的技能。

曾国藩作为一个官员,如何当好官,他需要为官技能。

对一个官员来说,他所需的技能,就是能解决各种问题。

曾国藩的技能到底有多大?我们不用一一去考证,只需要知道他的具体工作即可。

咸丰皇帝登基的时候,对旧臣进行了清洗,比如穆彰阿,就被革职永不叙用。

曾国藩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得到咸丰皇帝的重用,他身兼数职,成为礼、工、兵、刑、吏部侍郎

咸丰皇帝是一个非常挑剔的君主,他能如此重用曾国藩,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曾国藩确实有真本领,无论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可以胜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的为官技能是如何获得的呢?来自历史书籍中。历史都有相似之处,读懂历史,就能读懂当下,这就是曾国藩获得技能的源泉。

曾国藩的升迁方法,是不是很有道行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