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正如笛卡尔提出了认识论,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之后,提出了本体论或形而上学一样。

无论是否冠以现象学之名,许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实践现象学。当东方哲学家反思,在各种冥想状态下达到的意识状态时,他们就是在实践现象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笛卡尔、休谟和康德描述知觉、思维和想象的状态时,他们正在实践现象学。

当布伦塔诺对各种精神现象(以意识的指向性为定义)进行分类时,他正在实践现象学。

当威廉-詹姆斯评价意识流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它们的体现和对习惯的依赖)时,他也是在实践现象学。

而当最近的心灵分析哲学家,探讨意识和意向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是在实践现象学。

现象学这门学科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而到了胡塞尔那里,这门学科的根基已经完全成熟。

继胡塞尔之后,20 世纪上半叶现象学著作层出不穷。传统现象学的多样性在《现象学百科全书》中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超验构成现象学研究对象,是如何在纯粹或超验意识中构成的,将与我们周围自然世界的任何关系问题搁置一边。

(2) 自然构成现象学研究意识如何构成,或把握自然世界中的事物,以自然的态度假定意识是自然的一部分。

(3) 存在主义现象学研究人类的具体存在,包括我们在具体情境中自由选择,或行动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生成历史主义现象学,研究我们经验中的意义,是如何在集体经验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成的。

(5) 遗传现象学研究事物意义,在自身经验流中的生成。

(6) 阐释学现象学研究经验的阐释结构,即我们如何理解,和接触我们人类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和他人。

(7) 现实现象学研究意识和意向性的结构,假定它发生在一个现实世界中,而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在于意识的,并不是由意识带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著名的古典现象学家是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在这四位思想家身上,我们发现了不同的现象学概念、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结果。

对他们的不同之处做一个简短的勾勒,既可以捕捉到现象学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也可以感受到现象学领域的多样性。

胡塞尔在其《逻辑研究》(1900-01 年)中勾勒了一个复杂的哲学体系,从逻辑学到语言哲学,再到本体论,再到关于意向性的现象学理论,最后到关于知识的现象学理论。

然后,在《观念 I》(1913 年)中,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现象学本身。胡塞尔将现象学定义为 "关于意识本质的科学",以意向性这一决定性特征为中心,明确地 "以第一人称 "切入。

本着这一精神,我们可以说现象学是研究意识,即从第一人称角度体验到的各种意识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研究不同形式的体验,就像我们体验它们一样,从经历或表现这些体验的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它们。

因此,我们对视觉、听觉、想象、思维、感觉(即情感)、愿望、渴望、意愿以及行动(即走路、说话、做饭、做木工等体现意志的活动)等体验进行描述。

然而,并不是任何一种体验的特征描述都可以。对某一特定类型的体验进行现象学分析时,需要考虑到我们自己,是如何体验这种形式的有意识活动的。

而我们所熟悉的经验类型的主要特性,就是它们的意向性,它们是对某种事物的意识,或关于某种事物的意识,是以某种方式经历、呈现或参与的某种事物。

我如何看待,或概念化或理解,我正在处理的对象,决定了该对象在我当前体验中的意义。

因此,现象学的特点是研究意义,从广义上讲,意义不仅仅包括语言所表达的东西。

胡塞尔在《观念 I》中提出了现象学的超验转向。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胡塞尔采用了康德的 "超验唯心主义 "成语,寻找知识或一般意识的可能性条件,可以说是远离了现象之外的任何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胡塞尔的超验转向,还涉及他发现的 "历时 "方法(源自希腊怀疑论者的 "放弃信仰 "概念)。

胡塞尔提出,我们要通过 "包围 "我们周围自然世界的存在问题,来实践现象学。

由此,我们在反思中将注意力,转向自身意识经验的结构。我们的第一个关键结果是观察到,每一个意识行为都是对某物的意识,即有意的,或指向某物的。

考虑一下我的视觉体验,我看到广场对面有一棵树。在现象学反思中,我们无需关心这棵树是否存在:无论这棵树是否存在,我的体验都是关于这棵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们确实需要关注这个对象的含义或意图。我看到的是一棵桉树,而不是一棵虞美人树。

我看到的对象是一棵桉树,有一定的形状,树皮脱落等等。因此,撇开树本身,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我对树的体验,特别是我体验中的内容或意义。胡塞尔把这种对树的感知称为体验的 "一种感知 "或 "一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