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目标在修最高的智慧。这个最高的智慧是什么?

《咏良知四首》之一

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我们在这首诗里,可以看到,阳明先生所讲的“心中的仲尼”,就是与圣人同样的本心良知,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的内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在一个夜里,他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这一次悟道,让他真正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把被“闻见苦遮迷”的本性敞开了,他真正立住了。

这便是我们这个传统里最高的智慧,真正的明心,明“明德”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如何率性?直行是德,行一直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悟了最高的智慧,还要下最深的工夫。“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在二六时中,学而时习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在学习、成事的同时,不断地复其本心,此心常用常新。就像庄子讲的“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有此真心,明德之心,下最深的工夫,以觉应事应物,故能成己成事成物。

成人,便是明见本心,吾性自足,这边是良知,固能立得住。成事,便是游刃有余,以应万事,周全周密能成事,这是良知良能的发用。成就,就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这就是致良知。成人、成事、成就,便是一生的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