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两姐妹同嫁帝王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上古时代有娥皇、女英同嫁舜帝;汉成帝刘骜娶了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南唐后主李煜有大周后小周后;康熙一人先后娶了两对姐妹花儿,一对是赫舍里氏姐妹,另一对是钮祜禄氏姐妹;还有就是晚清时的珍妃瑾妃姐妹俩同嫁光绪帝。

说起珍妃瑾妃,我们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珍妃被慈禧推入枯井一事,令后世同情不已。但对于姐姐瑾妃却少人提及。

实际上,珍妃本可以保住一条命,但她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而瑾妃则不然,她看似愚钝,实则有智慧。

如果对姐妹俩的表现给予评价,一句谚语刚好合适,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那么姐姐瑾妃聪慧在哪里,妹妹珍妃又笨拙在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为瑾妃

人人都说瑾妃珍妃姐妹俩,性格差异大,这确是事实,但若论内核,相差并不大。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五,瑾妃珍妃姐妹俩赶在皇后册封礼前入宫了,分别入住永和宫和景仁宫,这一年,瑾妃16岁,珍妃14岁。

入宫前,她们在广州生活了十年,从幼时起就跟随伯父广州将军长善,由于广州是个开放型的城市,所以,她们俩的经历与别的满洲贵族小姐略有所不同。

伯父很重视对她们两姐妹的培养,请了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才华横溢的文廷式当家庭教师。经过八年时间的教育,姐俩不仅诗词文章大有进步,而且也颇关心时事。

十年的广州生活对她们的影响是深刻的,这在她们入宫后的言行也看得出来,特别是珍妃。

珍妃特别容易接受新事物,比如,她特别喜欢拍照,而照相在当时并不被很多人接受。中国老百姓认为,那个能拍出人影来的匣子会摄人魂魄,紫禁城内也是禁止拍照的。

但珍妃很快就爱上了这个新鲜玩意儿,她不顾禁令,把自己打扮得时尚又漂亮,偷偷在紫禁城拍照,在景仁宫、养心殿都留下了她曼妙的身姿。

除了自己拍,她还给别人拍,还暗中让太监在东华门开设了一个照相馆,专门给人拍照,还能赚取不菲的收入。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此事被慈禧发现后,不仅照相馆被查封,那名管事太监也被杖毙,相关人员都受了处罚,珍妃也遭到了慈禧的严厉斥责。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辅佐下推行变法,珍妃由于在广州接受了新文化思想,旗帜鲜明的成为了光绪帝的帮手,包括她的胞兄和老师文廷式,都是光绪帝的支持者。

所以,光绪宠爱珍妃,其实不只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珍妃有思想有见识有胆略,他们两人有共同语言能聊到一块儿,在精神上可以起到相互慰藉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夸张的说,珍妃是一条“好汉”,敢作敢当,但枪打出头鸟,好汉往往都不好当。珍妃聪明伶俐,性格外向,思想先进,这些都是她的优点,而且难能可贵,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光绪欣赏她,但掌握实权的慈禧并不希望后宫再有一位政治头脑堪比自己的妃子。

慈禧临死时曾说了一句话,“以后勿再使妇人与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前一句足以说明,慈禧本人并不希望再有后宫摄政的事情发生了,而她这种思想是早就在脑海里了。

珍妃恰恰触到了她的底线上,就是摄政,一个是在思想上影响光绪,另一个就是任用自己的亲信,比如她让光绪提拔兄长志锐为礼部侍郎,再有就是卖官鬻爵。

为了让珍妃长记性,慈禧在得知她干政后,不惜将珍妃降为贵人,姐姐瑾妃也为此受到牵连。

但珍妃面对慈禧的处罚选择了好汉行为,继续我行我素,这才最终让慈禧动了杀她的念头。

其实在晚清与珍妃有类似境遇的人还有一位,就是曾国藩,面对慈禧的咄咄逼人,曾国藩选择了“藏能守拙”的策略,主动裁撤湘军,让弟弟辞官等不露锋芒的行为,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最终保全了个人和家族。

珍妃看似聪慧,实则是个鲁莽的女子,感情用事终不如理性三思而后行更有生命力。姐姐瑾妃在这一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她的行为与珍妃截然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瑾妃入宫后,一直居住在永和宫,珍妃在后宫我行我素,而瑾妃则中规中矩,表现不但不抢眼,反而还有些笨拙。

据在慈禧身边呆过两年的宫女德龄说,慈禧对衣服、首饰的搭配十分有见地,并把一些搭配原则分享给宫里的人,要求她们按此装扮。

在宫里有地位的女人里,就数瑾妃最笨,她几乎每次都会穿错,慈禧责骂一番后,还要叫她回去更换衣装。搭配错的次数多了,慈禧甚至都懒得理他了。

因此,慈禧并不喜欢瑾妃,一开始对珍妃倒还是十分赏识的。那么,瑾妃是不是真的就笨到衣服都不会搭配的地步,从她之后的行为完全可以推断,她只是不拘小节。

光绪的皇后是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也是光绪的表姐,瑾妃十分注重培养与她的关系。比如在元宵节,她与皇后互赠元宵,以表示二人关系密切。平时为了讨好慈禧、皇帝、隆裕,她也没少进献。

对于权力,她也不是不渴望,只是她更注重审时度势。在光绪、慈禧相继死去之后,隆裕太后人气不高,能力也有限,瑾妃曾密谋登太后宝座,效仿慈禧再掌政权。

慈禧死前指定了溥仪继位,瑾妃之后也成为端康太妃,与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来往密切,时常请瓜尔佳氏及家人入宫会面,还时常赏赐他们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康太妃(瑾妃)如此拉拢溥仪的母亲,皆因溥仪之母瓜尔佳氏为荣禄之女,而步军统领衙门左翼总兵袁得亮曾是荣禄的旧部,她想利用这层关系搞复辟,以便独占母权,坐上太后“宝座”。

以上这些事情皆出于溥仪弟弟溥杰的记载。

此外,在溥仪的书《我的前半生》里,溥仪也有记载,说端康太妃对他的控制欲很强,溥仪为此曾找她大吵一架。

事后,端康太妃(瑾妃)找来溥仪的父亲和几位王公,大哭大叫,大吵大闹,叫他们给她主持公道。后来溥仪的祖母和母亲也被叫了去,被端康太妃大骂,两人跪下来求她息怒,并答应劝溥仪向她赔礼道歉。

事后,溥仪无奈只好向她道歉,但瓜尔佳氏自感受辱,回家便自杀了。后来端康太妃(瑾妃)又担心溥仪因此找她麻烦,此后便一改对他的态度,不再对他加以约束了。

由此可见,瑾妃并非对权力无动于衷,她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而已。

珍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实际端康太妃(瑾妃)也是一样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爱好。

比如,她喜欢收藏各色工艺钟表,不论桌椅几案还是其他陈设,上面都少不各种大小不同的钟表。那些钟表做工精致奇巧,充满趣味,所需开销也是不菲的,但她的爱好并未引起慈禧的注意,这说明她为人应该比较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端康太妃(瑾妃)的后来生活言行来看,她并不是不懂政治,也知道如何弄权,只是在慈禧活着的时候,论形势基本没有她什么事儿,她就选择靠边站。

慈禧死后,轮到她上桌时,她也是会得瑟几下的,只不过旧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瑾妃的生存欲也非常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及部分嫔妃仓皇出逃,但并没有通知瑾妃。

瑾妃后来得知消息后,不顾一切的跑出京城,竟然追赶上了慈禧的逃跑大队,这才一起随他们踏上西行之路。

1924年,瑾妃出宫专门为母亲大张旗鼓地办了七十大寿,回宫后不久,瑾妃就病逝了,终年52岁。死后,她被葬入崇陵妃墓园内,成为清西陵内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相比妹妹珍妃,瑾妃虽然寿命算不上有多长,但足以称得上寿终正寝了,远比珍妃要幸运很多。

如果要为瑾妃的生存之道进行总结,四个字刚好合适,那就是敛藏自己,既是保全之道,亦能冲云破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