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18大促到来之际,两份出版行业的“联合声明告知函”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这两份告知函分别由北京8家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共同发出,明确表达了他们不参与京东618促销活动方案的决定。

很显然,这是出版社以及相关利益方“蓄谋已久”的行动,在618期间抛出来,更能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随着这些出版社与京东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我也被多家媒体询问看法。媒体朋友之所以找到我,一方面是因为我是一名图书作者,过去两年我的图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在京东平台上销售,京东也多次给了我重点位置推荐;另一方面,我还以一名科技行业观察者的身份长期关注京东,关注电商行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媒体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图书作者在这种商业纷争中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我们这种作者看起来在台前,但实际上京东主要是与出版社或书商对接合作,而我们作者,在交出书稿之后,原则上与后续的销售、定价等环节关系不大。这就像电影的主演通常无法决定电影的排片和票价一样。当然,像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可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图书出版后的某些环节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适用于普通作者。

尽管如此,作为长期关注京东和行业发展的观察者,我还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这两天,我也与我的出版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和几位业界朋友进行了沟通,获取了一些新的信息。

今天也在这里把看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们提供一些参考。

 

01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沦为“打工者”

近年来,电商平台频频推出各种百亿补贴和大促销活动,表面上对消费者慷慨大方、优惠连连。然而,深入剖析后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补贴在多数情况下并非由电商平台自身承担,而是转嫁给了平台上的商户。特别是在图书行业,真正的利润让步者是出版社和商家,而非电商平台。

这一现象解释了为什么每逢“双11”、“618”等大促活动之后,尽管电商平台声称进行了巨额补贴,理论上应该会导致财务亏损,但实际上查看它们的财务报告却显示,这些活动期间电商平台不仅未亏,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现在大家都很难,消费者普遍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电商平台不断推行低价策略,而这背后离不开商家和品牌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显示出了其强势地位,掌握了多个品类的定价权,图书行业亦不例外。通常,关于图书的打折活动,商家和平台应该通过协商来确定。但据近期了解,平台方面几乎是通过强硬的方式来与商家进行“商讨”,这显然打破了原本应有的平等协商氛围。

理想情况下,出版社和电商平台应该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然而,随着电商平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出版社有可能逐渐被平台所“绑架”,最终仅能获得微薄的利润,甚至可能面临亏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如果持续发展,将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问题。目前,京东与出版社之间的不和已经初现端倪,而这可能只是未来更大范围内冲突的缩影。

02

图书价格战是饮鸩止渴

出版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低价销售策略似乎成为了一种诱人的选择,尤其是在新书品种繁多、市场需求分散的背景下。然而,回归商业基本逻辑,这种策略不仅难以持久,更可能对出版社乃至整个行业生态造成深远的影响。

请大家试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书籍,虽然在短期内能吸引消费者,提升销量,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它破坏了市场的价格体系,使得其他渠道和出版社难以生存,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低价策略会培养消费者的低价依赖心理,一旦价格回升,消费者便会觉得难以接受,这无疑对出版社的长期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以我的图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为例,一开始是定价56元。后来,伴随着平台的百亿补贴和低价策略,一路优惠到40多元、30多元,近期甚至半价促销。然而半价促销,并没有给图书带来明显的销量提升,反而有读者和我说“现在还是太贵了,你们继续卷,我要等9.9元包邮的时候再下单。”

所以,电商的低价策略也不是万金油,只是当下非常时期的非常策略,我们绝不能把低价看作高明的经营模式。

03

出版社也应该反思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现在局面闹到不可收拾,在指责京东的同时,出版社也需要反思。

出版社提供给读者的内容,是否是有价值的高品质的内容。如果还是靠堆品种来获得增长,只能以低价取胜,出版行业只能越来越萧条,出版社会越来越被动。

前段时间,《我,建了一座没有烂书的公共图书馆》文章火爆,揭露了图书出版行业的一些潜规则。现在的很多“馆配”图书,大多是书店里卖不动的书、仓库里的滞销书、没人看的自费书,等等。杨素秋提出质疑:“我要用100万现金买8万册书,平均一本书12.5元,那能买到什么书?”

其实,在线电商平台也是如此。我们仔细看吧,那些动辄打折2折、1折的,往往都是没什么营养的三流烂书。你啥时候看到印刷质量尚可的《红楼梦》《天龙八部》《杜甫诗全集》《三体》会卖2折呢?

写在最后:总之,目前图书行业的纷争,绝对不能把责任归于单一方面。京东要反思,出版社也要反思,我们这些图书作者更要反思“会不会是我们写了太多垃圾作品,导致图书卖不上好价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