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危房原址重建,70年产权更新,今日(28日),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交钥匙”。

这是西城区首次尝试该危改模式,由市区财政和居民共同出资。该模式将进一步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地“上楼”桦8项目今日交钥匙

5月28日,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居民拿到了新房本,走进了新家。

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5层住宅楼房。几年前,西城区相关部门经过前期勘查发现,桦皮厂胡同8号楼房墙体开裂,部分构件脱落,电线、燃气管线等明线挂在楼体外墙上。之后,该楼被评估为D级危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征求全楼居民意见后,西城区对此进行了原址重建,这也成为该区首个原址重建的危旧楼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建的楼宇依旧是五层高的建筑,新增了电梯,房间设计增加了飘窗、采光,更加现代化。

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改造后的桦皮厂胡同8号楼采用坡屋面,坡屋面采用小青瓦、灰色玻纤瓦、灰色水泥瓦、灰色彩钢瓦等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规划过程中,在不影响临近居民楼采光的同时,将楼体建设与临近道路平行,做到改造后楼体不占道。为了让居民住得更舒服,设计时将室内户型进行了调整,完善套型使用功能、动静分离、户内公区延伸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政及居民共同出资,70年产权更新

2020年6月,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危改试点意见》),桦皮厂胡同8号危旧楼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桦8危改项目)在此背景下,被确定为西城区首个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进行改造的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也是北京首个整楼居民均为产权主体的试点项目。

西城区住建委危改科科长王勇介绍,按照该项目的运行模式,改建后产权主体不变,资金由市区财政补贴一部分,差价由居民承担一部分,“总的计算下来,居民每户出18-23万不等,他们觉得可以接受。”

由于整个楼体都为全新,产权也重新更新了7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在适宜老旧小区推广

王勇告诉记者,下一步,西城将总结该模式的经验做法,在西城区其他城市更新项目继续推广,选择条件合适的老旧小区实行。

哪些楼体可能适用于该模式?

她说,按照北京市相关文件规定,一般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评估为D级危楼,不具备加固改造的条件。此前,这类楼宇多是采取腾退的方式。不管是重建还是腾退,目前都要求全楼举手同意。

关于该模式在经济上是否可持续,她表示,北京老旧房屋较多,这种模式需要居民参与负担一部分资金,至于多少资金是居民能够接受的,“我们也在研究探讨。”

除了资金来源需要各方达成共识,试点中发现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政策。

该模式现在依据的是北京市住建委出台的两份文件,但对于不动产、税费等具体问题没有涉及,她认为需要北京市政府出台更高级的文件进行明确。

新京报记者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