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菜锅里。”

这是以前的东北人经常说的老话,用来形容当地野生动物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的野生动物

其实自古东北就是不少人羡慕的对象,只因那里有令人向往的各种美食。

谁能想到,近些年的东北野鸡“满天飞”,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却不见东北“吃货们”下嘴。甚至有人询问原因,农民只连连摆手,称: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小小野鸡竟成了众人避之不及的动物?

<<·——色彩绮丽的野鸡——·>>

野鸡,学名雉鸡,之所以有两个不一样的名称,相传是因为汉代吕太后,名雉,出于避讳的目的,汉高祖下令将雉鸡改为野鸡。

并且相比于家养鸡,它的体型虽小,可外表极为漂亮,因此,也被人称为“七彩锦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东北野鸡,更是一绝。

其中,雄鸟和雌鸟各有自己的风采。

东北雄性野鸡羽毛极为五彩斑斓,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周则呈现绯红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性野鸡

在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簇蓝色短羽毛,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至雄性野鸡的喉部,在此之下,还有一圈白色环带,一直延伸至前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雄性野鸡全身羽毛各色相间,看起来很是高贵冷艳。

而雌性野鸡则不然,它不仅体型比雄鸡略小,而且羽毛也没有雄野鸡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雌性野鸡的头顶和后颈都是棕白色,并且都具有黑斑,其肩部和背部是栗色,而腰部和尾巴羽毛逐渐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

野鸡一般很靠近人类。主要栖息地在低山丘陵、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等等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曾几何时,在油菜地里劳作,总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亦或是在公路上行走,也能看到绮丽的野鸡和你并排而走。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要妄想,可以轻易捉住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因雉鸡的脚很强壮,十分善于奔跑,尤其是在灌丛中,奔走的速度极快。

特别是,当野鸡看到人时,更会疾速奔跑起来,没过多久,窜入附近丛林和灌木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有时候,它也很会像“顽皮的小孩”一样,非得等到人走到跟前,才突然起飞。

除了以上这些特点,野鸡的分布也极为广泛,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南北很多地区都有野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它们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因此也被评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很久之前的野鸡并不是这样,曾经一度濒危灭绝……

<<·——野鸡飞跃枝头变“凤凰”——·>>

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野鸡的肉质极为鲜美,曾引起我们这些食物链最顶端人类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少人知道,早在上古时期,古代先辈们就将野鸡纳入饮食当中。

葛洪《神仙传》有记载:“帝颛顼有玄孙,善养生,能调鼎,进雉于尧,飨食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书·大传》也有记载:“雉者,野鸟也……升鼎者,欲为用也。”

《礼记·内则》则曰:“鹑、羹;鸡、羹;鴽(ru)酿之蓼;雉,烧;雉(野鸡);芗无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也不难看出,先秦之时,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多种烹饪技法。

而汉代之后,野鸡更是成为了肉类中的上等之选,尤其是唐朝时候,人们不仅把雉鸡作为主食,而且还当作各种可口的馅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宋代,雉鸡仍在我们的日常肉食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宋人烹饪雉鸡,仍使用传统的“羹”法。

这点从《苏轼》的《食雉》就可以看出,“雄雉曳修尾,惊飞向日斜。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明清之际,人们才开始在食用雉鸡的过程中,摸索出新的烹饪技法。如清代无名氏《调鼎集》就记载了煮野鸡、野鸡汤、炒野鸡、野鸡卷、野鸡面等等各种做法。真是称琳琅满目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更不用提了。

小时候,我们谁没有吃过野鸡肉?虽然有人觉得味道一般,但那时不就是吃个稀罕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野鸡的地位一般,可谁能想到,有一天,野鸡竟然一跃成为了“凤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东北野鸡数量暴增,据说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居然无人敢吃,甚至有些农民不禁感叹: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东北农民如此反应?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却无人敢吃?——·>>

说起这件事,其实很简单。

那时候,由于人们的过度猎捕,东北野鸡的数量开始锐减,所以为了保护它们这个品种,2000年8月,国家正式为野鸡“上了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跟红腹锦鸡享受同等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是什么?那可是我们国家的特有鸟种,野鸡能和它一样待遇,足可见,野鸡的地位提升了多少,都快赶上我国“国宝”大熊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腹锦鸡

这下可好,如果说,之前的野鸡只在树林里悄悄活动,那么,后来的它们就纯粹属于胆大了。

不仅三五成群在村子里乱逛,而且还饿了就吃,压根不忌口,啥都往嘴里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东北野鸡尤甚。

或许你前脚刚种下种子,后脚那些野鸡就给你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有些好不容易长出的粮食嫩苗,它们可能也会直接给你霍霍了。

蔬菜没长好,人还没吃,野鸡先给您品尝品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搁谁,谁也受不了吧,但偏偏“有了编制”的野鸡打不得,骂不得。

总之,2000年之后,野鸡真的成了让东北农民头疼的动物,不少农民对其敬而远之,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不是没有胆大的人“顶风作案”。

2021年,一村民在野地里用弹珠猎捕了几只野鸡,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偏偏被发现之后,到派出所“游”一圈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可好,这事情一出,众人更加对野鸡又爱又恨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想问,难道野鸡没有天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然,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野鸡自然不会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鸡与天敌

只不过野鸡的警惕性非常高。据了解,它们比喜鹊、斑鸠、鸽子等等“精明”很多,即便是在觅食时,野鸡也会抬头向四周看看,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直接扇动着翅膀飞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飞不远,野鸡的藏匿本领也是一绝。一旦进入灌木丛,就很难找到它们,面对天敌时,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它的繁衍能力也很强,据说一只雌性野鸡1年最少可以繁殖1窝,每窝大概产卵6-22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哪怕有天敌,野鸡也不再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

<<·——结语——·>>

野鸡从濒临灭绝到数量骤然增加,间接证明了一定程度上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取得了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伴随着野鸡数量增加,随之而来,我们人类面临了人类与野生动物怎样和谐相处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怎样,野鸡都是国家的宝藏,任何人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保护这些珍惜动植物,我们人人有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