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明生

数字人民币在港试点范围扩大,香港市民只需以香港手机号码登记,便可在港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到大湾区及其地试点地区使用。北上消费潮流正热,加之两地长远日趋融合,港人固然乐见其成;对于人民币的数字化、国际化步伐,及强化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新措又树立多一个里程碑。

北上消费蔚然成风,数字人民币的开通正好迎合风潮,更好满足港人消费需要,同时也可形成良性循环,因势利导带动更多北上需求。

配合北上热潮受惠对象主要有三

新安排上的受惠对象,主要有三:

其一,即使许多港人北上,但仍有不少还未北上;不消说,当中相信绝大部分亦未开通内地支付户口。基于不同考虑,部分港人对北上兴致缺缺,惟在北上大潮下,北上之后有口皆碑,愈来愈多因此蠢蠢欲动——目测不难发现,北上港青人数明显与日俱长。这批北上生力军,刚好可以透过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开拓北上消费步伐。

其二,即使已经北上港人,不少仍未开通内地支付户口,譬如是跟亲友一道北上,透过亲友解决期间的支付需要,甚至乎是夫妻之间,仅由一人开通并包办所以支付。何以故?“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的金融体系尚未百分百无缝衔接。一方面,过往港人北上开户,不单要亲身前赴内地银行,许多时候不能一次办妥,因为资料不全之类而要往返几次,过程既嫌折腾,包括要拨出消费娱乐时间去办理繁复手续,甚至可能令人望而却步,因门坎问题而干脆不办。另方面,港人北上消费的频率,充其量是每月几次,不可能每周几次或每日一次,所以没有太大需要开通内地月费手机号码,而是可以透过在港购买数据充值卡之类解决所需,后者还可浏览香港可以浏览的网站,最大缺点则是未必会提供内地手机号码,包括无法在港收取“验证码”通过身份核实。新措之下,数字人民币登记只消香港手机号码,而且全程在港完成,正正针对地铺平了上述两大门坎难题。

港人北上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人北上热潮。

其三,即使在内地已开通其他支付户口的港人,也可能有需要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为了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内地已开始借此发工资以至发优惠,如果港人可以借此钱包收取优惠,不论是由民办商场专门向港人提供的优惠劵或现金劵(现在已有深圳商场如是),抑或是由政府专门向港人派发消费劵以刺激旅游消费(香港已有向旅客如是),当可大大提振数字人民币的普及程度,和进一步推动港人北上消费,达到一箭双雕之效。

针对上述三者,分别做好宣传推广,乃是接下来的必然工作。

普及在于功利慎防出师不利

事实上,数字人民币的成功,在乎普及;普及的最大关键,则是愈多人使用愈好;要令更多人使用,其功能必然是愈多愈好。尤其是,一向以实际著称的港人,理所当然也服膺功利主义。

数字人民币即使前景无限,现阶段来说依然方兴未艾;值得留意的是,作为一个新安排,推行过程顺畅肯定最好,出师不利则恐损及后续发展。香港垃圾征费一役,就是前车之鉴,因前期思虑不够全面、备受公众质疑,所以不得不延后实施。

试设想:有港人办理好数字人民币钱包,万事俱备、满心欢喜北上消费,以至首次踏足内地、体验内地发展;然而,一旦消费体验不佳,例如无法单靠一个钱包就可进行所有支付,所到消费之处拒绝接纳等等,数字人民币钱包会否惨遭束之高阁,甚而非议指内地发展不外如是云云?

即使在内地,数字人民币仍未算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在内地,数字人民币仍未算普及。

数字人民币在内地亦未算普及,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手头上的数字人民币不多,以及接纳数字人民币的消费点不多。官方数据显示,现在共有17个省市26个地区,逾1000万个商户可作数字人民币零售支付,但哪怕消费过程中,有一半的情景都无法支付,已够造成物无所用的印象。事实上,单说北上打的,目前深圳出租车已率先试水数字人民币,以数字人民币APP的NFC技术“碰一碰”数字人民币的“硬钱包”,已可完成付款;可是,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出租车,目前又有否提供相关服务?要明白,港人北上早不限于深圳,可经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等玩得很远。就连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其实早于数年前面世,可惜时至今日仍未普及。

新措实施不久,已有网红亲身试验,结果正发现数字人民币在内地尚未完全普及,以至有商户称接受此一支付办法,实际操作却无法完成付款,又或NFC技术没想象中方便,碰好几次都无法完成付款,因而不得不转采传统支付办法。考虑到相关网红的受众不少,类似不良体验亦恐愈来愈多,消费者一旦体验不似预期,肯定就会衍生负面感觉。如果“数字人民币不好”的讯息广泛流传,措施的推行普及难免出师不利,后续进程亦必打个折扣。

新措份属试点,乃是内地金融科技创新,以及两地互联互通的新尝试,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较诸全球其他地方,包括金融发展更加成熟的,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不同于其他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发展绝对跑得更前——事实上香港居民可以跨境开通及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已是全球首例了。不过,受众未必关心什么试点不试点,关心的只有使用好不好、过程是否方便等等;甚至乎,在香港便有大量例子,会质疑为何准备工夫做得不足或不够完美。

增功能多派发提高用量流通量

平情而论,香港的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一直发展到今日人民币资金池高约1万亿地步,其实都是一步一脚印的循序渐进结果。正如金管局所言,新措冀为香港居民跨境消费或支付提供多一项安全、便捷和崭新的支付选择。也就是说,港人北上消费之时,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作为其中一个选择,最理想的仍是备有其他支付办法,包括人民币现钞。

新措施行顺利,良性循环能够建立起来,对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肯定带来强大助力。再设想:港人日后北上消费,因为数字人民币的普及程度高,加之可以简单在港使用“转数快”转账充值,又可借此获派优惠券、消费券等,相信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人必然数不在小,甚至取代其他支付办法作为最主要办法。于此情况下,内地接受数字人民币的消费点亦必愈来愈多,所获得的数字人民币也会水涨船高,亦即数字人民币会透过香港这个人民币离岸中心,逆向回流内地的市场里去,然后再可透过发工资之类流入民众口袋,那么数字人民币在内地的流通量亦会提高。

如果推动上述良性循环出现,而非反过来因出师不利形成恶性循环,乃是当前确保政策顺利推行的要务。数字人民币的出现,说新不新,说旧不旧,但可肯定的是,普及程度仍存大量提升空间。港人可以北上使用,诚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引来活水生力军;用好这条活水,对港人、对数字人民币,以至对人民币国际化,都有庞大作用,各界肯定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