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 参数 图片 )L的长续航真的是靠大油箱来实现的吗?DM5.0技术进步的核心到底在哪儿?有了DM5.0再也不怕高速馈电了吗?有人说DM4.0像本田,DM5.0像丰田,这种说法对吗?7个问题看透DM5.0。

Q1:有人说 秦L 的2100公里长续航纯靠大油箱,是真的吗?

冰talk:秦L的油箱有65L,比汉的油箱都大了15L。这确实是非常规的设计,所以不排除是为了凑“续航2000”这个整数加大了油箱。但单靠大油箱肯定是不够的,核心还是2.9L的NEDC百公里馈电油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2:降低油耗的核心在哪?是46.06%的全球最高热效率吗?

冰talk:高燃效发动机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光有这还不够,或者说算不上DM5.0的最大亮点。

Q3:那是双离合、双电机驱动吗?

冰talk:这确实是DM5.0一个重要亮点。不过要注意,双离合本身并不能降油耗。它的价值在于让发电机也可以参与驱动,从而实现双电机+发动机的“三擎驱动”。所以我们发现,秦L的发动机、驱动电机功率都比秦PLUS小,车重多了160公斤,加速成绩却都是7.9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4:既然是为提升性能而来,为何不把性能再提高一点?

冰talk:因为双离合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降油耗。有点晕吧?这么理解。由于发电机能够参与驱动,对发动机的性能需求进一步降低,从而可以更极致地追求燃效。适当降低驱动电机的功率,也有利于降低日常驾驶时的能耗。关键时刻需要急加速时,发电机又能被“唤醒”,动力依旧不含糊。想到啥了?发动机变缸?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也真的是万变不离其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5:多加的两组行星齿轮组怎么理解?

冰talk:DM4.0一直被视为单挡位插混的典范。结构简单,但从效率的角度看并不算最优解。有了行星齿轮组之后,电机也能起到伺服电机的作用,从而可以让发动机的输出更优化。这样一来,发动机的工程师团队就可以更极致地提升发动机燃效,而不必为兼顾动力输出所困扰。丰田的THS混动,核心魅力其实也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6:难道DM4.0相当于本田,DM5.0相当于丰田?

冰talk:你可以借助这种说法去理解,但DM4.0肯定强于本田,DM5.0则肯定强于丰田。例如,DM5.0的双离合就是丰田没有的,效率之高也是丰田没法比的。

Q7:有了DM5.0,是不是再也不怕高速馈电了?

冰talk:比亚迪听了你这个问题估计哭笑不得。理论上确实如此,但早期DM-i出现过的高速失速主要还是算法问题,通过程序优化早已解决了。所以这并不算DM5.0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