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呼和浩特上过公共厕所,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扑面而来的恢弘气象。

进门之前心底就会生出一份敬畏,离远看以为到了哪个文物保护单位。

这大概就是种历史的沉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第一次来旅游的话,还没见到原生态大草原,你就已经领略了草原豪情。

这里的人民对朋友都足够热情,让人上厕所都上出一种史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踏入呼市地界,任何人都能彻底放下包袱,从根本上远离局促。

但前提是你必须抛弃惯性思维,才能得到那种自由飞翔的如厕体验。否则很可能靠得越近越不敢进,总担心闯进了什么景区的收费项目。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公共厕所还带瀑布,太有冲击力了,当时忙着合影,甚至忘记了窜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纯正的高山流水

要想进入这种语境,首先要知道“青城驿站”是厕所的某种终极进化形态,它更包容,也更体贴。

本地朋友显然从各个角度阐述着自身艺术造诣,营造极致氛围感的同时也帮你缓解生理上躲不开的焦虑,把人文关怀拉进了更具体的领域。

他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吃了烧麦喝冷风的孩子无家可归,谁也别想在这拉裤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曾表示自己在呼和浩特街头发现了很多精致民宿,曲径通幽,闹中取静,不由感叹这座城市的典雅,住这个地方肯定比住宾馆舒服。

他说自己去欧洲旅行那年,2000块钱一夜的酒店就长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朋友,第一次来呼市,不知道青城驿站是厕所,拍了个照片发我,说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家啊。”

“我家小区周围就有6个,全是我之前梦想的别墅,现在我没有梦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始以为是哈利波特他们家,结果走近是个厕所”

据说也有在呼市上学的学子向老家亲戚分享青城驿站的照片,长辈们一度以为他提前入了编。

光看单位大楼的规模就有种稳定又稳重的可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缺乏美学基础的厕所在这是没什么吸引力的,你能从多个角度品读出艺术与实用的微妙平衡。

以至于很多旅游博主将青城驿站当作重点打卡地推荐,他们说那里有气吞山河的壮美风情,亲眼见到它的人都免不了沉醉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有游客透露自己在里面找到了突破规则限制的安全感,回到家了还处于被震撼的余波中。

远看是茶楼,进去是公厕,拉完发现它还是个茶楼,好比两个平行世界相互嵌入后产生的排异反应,经验不足的人很容易恍惚。

他们连茶具都给准备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像是从事物的反面倒推出答案,路径虽然不同,终点却保持一致。

来到公共厕所,三五知己围坐,手捧一杯香茗,听小溪潺潺,观潮起潮落,望云卷云舒,心里从没这么踏实过。

你知道这里会佑护每个屎到临头者,就算你小荷已露尖尖角,它也完全能帮你兜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罕区市民服务中心足球场东侧的青城驿站

“饮茶期间难免感觉嘴馋,此时隔壁屋也许就有一家甜品站,糕点专家等着为你服务,全方位提供家长式关怀。”

“有一回我老公去上厕所,出来给我带了个榴莲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完看个展览”

走在呼市街头,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厕所的问题,更适合考虑的是下个厕所会提供哪种复合型体验。

与其说是上厕所,不如说是种探秘,每方便一次都相当于开了一个青城盲盒。

而当你看到7:00开始供应早餐的极限融合业态,也就明白了什么叫出口入口全面兼顾,讲究一个出入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面的青城驿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亿峰岛驿站还有一家肯德基

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单一的方便之所,从广阔性上来看,它更像一个载体,将刚需带进了另一种维度。

比如当地朋友显然深谙精神与食粮具有同等重要性,他们会在合适的地方送上一份熏陶,让每个人战斗之余都有机会练练书法。

排队时不用着急,心如止水才能顺利度过危机,传统的精粹会抚平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伦北路佳地苗圃公园的青城驿站

也许是为了让大家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在动静结合中完成根源上的升华,公厕里还会贴心帮你控制身材。

曾有本地大姐公开表示,跳广场舞的姐妹们常来歇歇脚,热水、跑步机、椭圆机、哑铃,健身房有的这里都有,还配备带锁的更衣柜,不上厕所也要来休闲娱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泉区落雁公园青城驿站

“进了那个门,很难说会发现什么,过去我跟朋友喜欢去青城驿站的网吧里上网,也在里面下过棋,洗过鞋,配过钥匙,还吃过烤冷面。”

“二中门口的那个有自习室,以前经常去学习,内蒙图书馆旁边的那个有书店,我甚至在那撸过猫。”

“本来以为够多元了,直到上厕所的时候遇见一辆哈雷,拉完还喝了几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宇广场青城驿站

在本地朋友的介绍中,青城驿站是干净的代名词,从进门到离开,每一刻都让人放心。

“马桶蹲坑都有,还会喷香水,满足一切上厕所需求,清洁人员随时候在旁边等着打扫,感觉晚上没地方去了住那都行。”

“脸皮太薄的话进去都不好意思拉,想回家换身礼服再来,太干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能给手机充电只是最基本的功能,里面有WiFi,洗手有热水,冬天有暖气,哪怕外面零下30度,屋里也像春天,镜子都是触屏的。

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微波炉、医药箱,应急需要的东西里面都有,比高速服务区还齐全。

在这也不会错过任何一辆公交车,电子屏幕会帮你准时报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驿站门口还有如厕专用车位

到了呼市,也就算是来到了一个安全屋,不管从哪个方向出发,500米内必有厕所,打开地图搜索,两公里范围就能找到十几个。

经历过窘迫的人,自然能理解那样的安全感。

没人知道有多少人在青城驿站里得到过救赎,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并不存在到处借厕所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城驿站拯救了我两次,虽然只是两次,但让我保住了做人的颜面。”

因此对于一个呼市人来说,很可能去了外地,才能找到那种快憋不住了的感觉。

“喝完啤酒,在多伦多街头溜达时,就是我无比想念家乡的时候。”

“被青城驿站惯坏了,厕所脏了都不想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媒体报道中,过去呼和浩特街边多是旱厕,走几公里也许都见不着一个。

到了2018年底,呼市可供使用的公共卫生间已达4000多座以上,国家旅游局将自治区列为全国“厕所革命”典范,授予“厕所革命突出成果奖”奖杯。

现在这里还建了“厕所革命”展览馆,而“青城驿站”也成为了地标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呼和浩特,“青城驿站”这四个字本身就是种标准,甚至还会有评比,如果无法满足要求就会被摘牌,临时更名为公共卫生间。

直到重新评分达标后,才能再次挂上青城驿站的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当地通过“以商养厕”的方式,出租驿站一部分空间,再以租金养护公厕,形成闭环。

类似彻底连通上下游,进行某种人性化层面的深度探索,也像打造了一个枢纽,构建起整套生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对安全的如厕体验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思是“青色的城”,驿站在古时承担着休息、住宿、补给、换马等功能,青城驿站似乎从名字上已经透露出了自己的本事。

“那一年我失业,去呼市住了一年,每天到处乱逛,累了就在青城驿站看书,回忆起来很美好。”

“你只需大胆吃喝,根本不用担心无处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

“青城驿站打破了一些惯性思维,卫生间可以和其他城市建筑一样,光明正大建在显眼的位置。

样子可以千变万化,内部空间可以很宽敞,环境可以很卫生,设施可以很齐全,配套也可以很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市厕所甚至可以买花,这家花店是助残项目,帮助残障人士完成就业”

有个本地朋友告诉我,这些驿站早已融入生活,在他看来把公共厕所修到干净整洁使用便利,本身就是个值得追求的事。

很多时候它代表着城市的温度和温情,无法替代。

而呼和浩特人的温柔,去一趟青城驿站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参考:

盘盘呼和浩特让人想住进去的“厕所”——内蒙古时间

呼和浩特街头遍布“驿站”,集中公厕、阅读、超市等功能——呼和浩特新闻网

从老旧公厕到“青城驿站”——光明日报

酒吧、超市、展览馆,这么Fashion的青城驿站,你还会认为这只是厕所吗?——青橙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