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李愬(sù)雪夜入蔡州》一文,记载了唐朝后期名将李愬率领军队趁着雪夜直取蔡州,捉拿叛军首领吴元济的故事。这篇文章曾入选过中学的语文课本,很多人都读过,然而这次军事奇袭的大背景,却没那么简单。

连环画上的李愬破蔡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环画上的李愬破蔡之战

安史之乱(755—763)平息后,藩镇并没有随之被根除,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屡见不鲜。虽然表面上依然服从唐王朝的号令,也会输送贡赋,唐朝中央还会拨粮赈济地方。但地方上的人事行政权力全由藩镇的长官所控制,职位也可以世袭,俨然成为了一个个的小王国。

唐宪宗李纯继位后,这位胸怀大志的帝王开始了一系列削藩之举。在平定镇海、收复魏博等一系列成功的战役之后,宪宗把目光放在了淮西镇。

唐宪宗继位初的藩镇割据形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宪宗继位初的藩镇割据形式图

淮西镇原本是唐朝为了防止安禄山叛军南下设置的方镇,自贞元二年(786年)吴少诚杀陈仙奇,自领淮西节度使起,历任吴少诚(786-809年)、吴少阳(809-814年,与吴少诚并无血缘关系,乃杀吴少诚子后自立)两代节度使,至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一边把自己老爹的死先隐瞒住,一边纵兵劫掠周边的舞阳等县以筹措粮草,打算来个瞒天过海,继续做他的土皇帝。

此时的淮西镇,其范围只有三个州:蔡州(治所今河南泌阳县)、申州(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和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驻马店市、汝南县、信阳市、潢川县这几个地方,和其他割据自立的藩镇相距较远,自身也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这些都给了宪宗以平叛的信心,原淮南节度使,现已经成为宰相的李吉甫也力劝宪宗进行讨伐。

李吉甫言于上曰:“淮西非如河北,四无党援,国家常宿数十万兵以备之,劳费不可支也。失今不取,后难图矣。”
《资治通鉴 卷239》

一代名相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代名相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朝廷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任命为申、光、蔡招抚使,督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淮西。之所以用“十六道”这繁多的部队来源,是因为朝廷害怕如果其中一个藩镇的占了主导地位,立下战功后又需要赏赐,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并且每个镇少来点人,朝廷也会更好控制一些。

当然,缺点也显而易见,熟读《三国演义》的网友们应该记得,当年的十八路诸侯既然都没能成事儿,那过了600多年这十六镇兵马能不能完成战略目标,怕是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袁本初:哪里有十八路,当年分明只有十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本初:哪里有十八路,当年分明只有十一路

十六镇兵马分五个方向,将淮西镇团团围困了起来,顺时针细分起来可以为五路:

北路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从洺州(今河北永年县)调到陈州(今河南淮阳),统率河东、魏博、郃阳三军人马;

东路寿州(今安徽淮南寿县)防御使令狐通,统领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

南路鄂岳观察使柳公绰,以五千兵马授予安州(今湖北孝感安陆)刺史李听开赴前线;

西路归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统率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等七军,从西北方向进攻淮西;

西北路归河阳兼怀州(今河南沁阳)、汝州节度使乌重胤节制。

元和十年淮西战场示意图(来源:论文《唐代淮西镇割据问题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和十年淮西战场示意图(来源:论文《唐代淮西镇割据问题研究》

对于大军的总数,史学家们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应该在六到十万之间,而淮西叛军的兵力,约有七万人左右。

吴元济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一方面囤积物资,建立防线。另一方面也在给其他藩镇的长官写求援信,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就写信求宪宗放过吴元济。尤其是李师道,他明面上派兵援助官兵,实际上暗中给吴元济帮忙。四月,他还派出了盗贼在位于河阴(今河南省荥阳市)的储存江淮地区赋税的仓库进行烧杀抢掠,杀死了十多个看守,烧掉钱财布帛三十多万缗(mín,一千文铜钱穿成一串叫一缗)匹,谷物三万多斛(唐朝1斛大概为现代80千克)。

一缗钱,唐朝一缗也可以叫一贯或者一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缗钱,唐朝一缗也可以叫一贯或者一吊

到了五月,这仗打了快半年了,还没取得什么成果,宪宗就派御史中丞裴度前往行营抚慰将士,顺便查看前线讯息,裴度回来就说解决叛乱只是时间问题,让宪宗稳住了心。

李师道一看裴度这么强硬,又玩起了自己最擅长的恐怖袭击,就派出几名杀手直奔长安城,让“才子宰相”武元衡的身首分了家,裴度也差点丢了命(详见:)。长安城乱成这个样子,宪宗皇帝恨的那是牙痒痒啊,但由于目前正在对吴元济用兵,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把这起宰相谋杀案调查草草了事。

CCTV纪录片《案藏玄机》第七集中的唐宪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CTV纪录片《案藏玄机》第七集中的唐宪宗

别看朝廷调集了十六道大军,李师道等人的“特袭”也搞得有声有色,从815年到816年讨伐淮西的过程,其实比较乏善可陈。淮西之地虽小,可小也有小的好处,那就是利于防守。吴元济把整个淮西变成了个大刺猬,除了城邑外,在交通要道处建立了很多防御工事,还有以木栅栏为主的堡垒。在每个堡栅内都有机动兵力,一旦官军来攻,淮西军就会主动出击,各个堡栅都会形成照应。这种战法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一战,德军在战场上运用后才有个时髦的叫法——机动防御。

朝廷的军队看似“十六道”之多,实际兵力最多也就十万人,对比淮西的七万人并无明显优势,离孙子兵法的“五则攻之”都差得远,加上严绶本人也是平庸之才,统领这么多道的军队,实在是难为他了。

后人还原的唐朝士兵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还原的唐朝士兵装饰

严绶打仗没啥才能,出手倒很阔绰,到襄阳后,倾府库之财赏赐将士,山南东道好多年的积蓄很快就被赏赐完了,却寸功未立。到了九月份,宪宗也受不了他了,下令宣武节度使韩弘接替严绶出任淮西行营兵马都统。

韩弘自己心里也有个小九九,他想倚贼自重,不想战事早早结束。于是他磨磨蹭蹭的不愿进兵,而对于打仗中最卖力的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他又想拉拢腐蚀,就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城中找到一位绝世美女,教她歌舞丝竹,饰以金翠珠玉,派使者带着数万钱把这位美女给李光颜送去。

唐朝女性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女性画像

这位美女有多美呢,史书记载“容色绝世,一座尽惊”。李光颜却不为所动,正气凌然地说:“我多谢韩相公,我以身许国,誓不与逆贼同戴日月,就是死,也不会有二心的。”

即于席上厚以缯帛赠使者,并妓返之,曰:“为光颜多谢相公,光颜以身许国,誓不与逆贼同戴日月,死无贰矣!”
资治通鉴 卷239

朝廷五路的进攻,仅李光颜和乌重胤比较出力。而且朝廷军战斗小胜诸将就向朝廷虚报战功,打了败仗就隐瞒不报。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唐、随、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包括宰相裴度在内多位大臣奏请退兵,宪宗决心却异常坚定地说:“胜负乃兵家常事,不可因一将失利,就放弃既定的计划。”

保存于榆次县赵村记载李光颜事迹的唐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存于榆次县赵村记载李光颜事迹的唐碑

前线不顺利,后方也是鸡飞狗跳。十一月,存放在襄州(今湖北襄樊)佛寺的军事物资储备被盗贼焚毁,不久后,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寝宫也被焚毁。虽然犯人都没抓到,但很可能是那个“特种袭击专家”李师道所为。

皇帝的支持让高霞寓这样的败将也仅是调任了事,但现实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眼下朝廷不仅在围攻淮西,对北方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也在用兵,两边的战事都不甚顺利,眼看着朝廷这一次“削藩”将再一次无果而终,大唐的威严将再一次因藩镇的独行而扫地。

直到李愬的登场,上演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广为人知的那次奇袭。

(未完待续)

参考论文:

唐代淮西镇割据问题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杨文春 2011-05-25

藩镇抗拒朝廷:淮西之役(815—817) Charles A. Pet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