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是城市的
“毛细血管”

也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
“考场”

今年,我市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全年计划改造背街小巷920条,完善基础设施,清理整治街巷环境,有效提升市容环境质量,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一:
清理街巷环境卫生

用公共资源换取公共服务

沙河口区知心街多年来因为管理权限不清,成为一条“三不管”街巷。今年,沙河口区将知心街纳入背街小巷改造计划。

沙河口区南沙街道办事处城管办主任尹洪全介绍,最近几天,施工人员陆续开始修补坑洼破损的路面,城管执法人员和环卫工人、南沙街道志愿者一起,清理街巷环境卫生。

尹洪全:

我们引进国企进行管理,用公共资源换取公共服务, 包括停车秩序规范,道路修补,环境卫生清扫等,使这条街干净整洁,提升一个档次。

沙河口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周鹏宇表示,沙河口区以市政基础设施维修、环境卫生清理、安全隐患排查、市容秩序规范四个方面内容为重点,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截至目前,全区出动各类工作人员5000余人次、车辆750余台次,维修破损道路200余处、依法拆除私搭乱建20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630余处、清洗垃圾点位100余处次。

周鹏宇:

下一步,沙河口区将着力解决道路破损、垃圾点位不洁、公厕清扫不及时、行道树绿植缺失、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建筑物立面脏旧等群众最关心、最期待解决的问题,持续改善我区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品质,并积极推进‘一街一景一文化’建设,全面打造14条风貌街巷、7条文化记忆路街,让每一条背街小巷都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让市民的幸福感‘就地升级’。

现场二:
结合历史文脉

打造特色鲜明历史街区

甘井子区金二街附近都是老大钢、大化的家属楼,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甘井子区结合背街小巷改造,在街头巷尾设置了多处工业造型小品,增设管道造型的隔离护栏,楼体、挡土墙上彩绘火车头、有轨电车等城市记忆图画,还打造了工业历史照片墙,让小街成为特色鲜明的历史街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井子区椒金山街道金旺社区党委书记杨琨表示,在背街小巷改造中,社区对楼院进行了硬覆盖,社区定期组织志愿者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维护,包括一些景观小品的维护,让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科工作人员金奕杉表示,甘井子区以《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为依据,逐条路街巷明确整治具体内容,并形成“一街一策”整治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全区共计清理占道经营1139处,清理乱堆乱放570处,拆除私搭乱建58处,新增口袋公园2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奕杉:

下一步,甘井子区将着力打造出一批历史文化有传承、绿化美化有品质、生活休闲有空间、便民服务有配套的宜居街巷,用心用情打造有活力、有颜值、有温度的高品质城市街区。

全市:
中心城区

已完成139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139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占全年任务量的15%。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着力补齐短板,注重品质提升,聚力打造一批展现大连文化、彰显大连特色的精品背街小巷,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

在整治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注重加强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完善。

坚持有序推进整治

建立长效、稳定的工作机制,明确日常管理的责任边界和责任主体,做到背街小巷维护管理的常态化。

坚持打造特色街巷

将文化挖掘、弘扬、保护与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融合起来,最大限度保留和挖掘背街小巷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逐步修复历史肌理,打造城市背街小巷的“文化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计划,年底前,920条背街小巷将全部整治完毕。

信源:市城市管理局 沙河口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南沙街道办事处 椒金山街道办事处、大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