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事件的余波未了,普华永道似乎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近日,一场审计机构的“换血”活动悄然兴起。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宣布将原本的审计合作伙伴普华永道更换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变动,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普华永道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了疑问。

这家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

多家客户接连解约

多家客户接连解约

普华永道接连“丢单”事件,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的最大谈资。

5月27日,招商银行发出公告,表示原聘用的德勤华永和德勤香港已经连续8年提供审计服务,达到财政部规定的最长连续聘用年限,拟聘任安永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5月28日晚间,招商港口宣布,取消原定提交202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聘任普华永道作为202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普华永道接连被取消续聘”的话题被热议。

连日来,原拟定普华永道作为2024年审计机构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中铁、招商银行等大型央企也接连改聘其他审计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二十家企业与普华永道解约或即将解约,包括中集集团及中集车辆、青岛港、青岛啤酒、东鹏饮料、粤电力A、迈瑞医疗、沪硅产业等多家上市公司,普华永道丢单或超过两亿元。

对于改聘理由,东鹏饮料明确表示,是鉴于普华永道近期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核实,基于审慎原则而改聘。中集集团、中集车辆、迈瑞医疗、沪硅产业等均表示是因为“普华永道已连续多年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基于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等,改聘其他机构。

信任的崩解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旦开始便难以逆转。撕毁普华永道的“入场券”,后果可能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普华永道一位前合伙人忧心忡忡地表示:“失去客户可能引发恶性循环。”

而这或许还只是开始。

因恒大折戟

因恒大折戟

境内企业对于聘任普华永道的警觉,并非空穴来风。导致这些企业集体抛弃普华永道的主因,正是因为后者在恒大地产审计案上身陷囹圄。

作为恒大上市以来长期聘用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与恒大的合作由来已久。

2009年,恒大赴港上市时,普华永道就是其合作会计所。此后数年,中国恒大的审计报告均由普华永道出具。为恒大财报的“背书”给普华永道带来了丰厚的报酬:据恒大地产年报显示,2010至2020年恒大的审计费用逐年增长,从969.9万元递增至5400万元,普华永道累计收取恒大地产审计费用超2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些“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直接导致恒大的债务危机长期被掩盖。而这也被市场认为误导了众多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对恒大暴雷破产事件的追踪始于2021年。到2023年下半年有初步定论。今年3月18日,恒大地产公布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证实恒大地产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0.14%;2020年虚增收入3501.5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8.54%。

曝出财务造假之后,普华永道的审计合规性受到质疑。在上百万业主因烂尾楼的置业困局面前,普华永道作为审计机构,自然难辞其咎。

实际上,在证监会此次处罚恒大和许家印之前,2021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财务汇报局曾就恒大集团有关持续经营的汇报展开调查,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也被列入调查范围。原因是,恒大账目和普华永道出具的2020年审计报告,在有关持续经营汇报的充分性方面存在问题。

不过,香港对恒大和普华永道的调查还没有后续消息,证监会对恒大的罚单已经先开出来了。

究竟普华永道在恒大欺诈案中的角色如何,仍然需要等待监管的调查结果。但据业内人士表述,因为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所涉财务造假金额巨大,若其存在未能“勤勉尽责”情形,可能要被证监会处罚并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如事实成立,普华永道面临的,可能是中国会计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罚单。

从“五大”到“四大”

从“五大”到“四大”

公开资料显示,普华永道,即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是由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1998年在英国伦敦合并而成,旗下各成员机构组成的网络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人数超过36.4万人,仅中国就有超2万名员工和800多名合伙人。

作为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与德勤、毕马威、安永一起被视为全球顶尖的会计事务所。据全球著名职业指南Vault Accounting发布的美国会计师事务所最佳雇主50强榜单,在会计师事务所最佳声誉排名、最佳审计与鉴证会计师事务所排名中,普华永道皆位列榜首,堪称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顶国际顶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头,普华永道一度在国内过得风生水起。梳理历年数据,普华永道中天的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一直保持正增长趋势,且一直在同行中名列前茅,除了2018年增速略低之外,其他年份的收入增速大部分时间都在两位数以上。

但近年,普华永道却多次爆出“不良记录”,从世界通信到通用电气,从英国连锁超市到美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普华永道在审计过程中屡次出现失误,引发了公众对其专业能力的质疑。

在恒大事件后,安然事件作为同类案例被频繁提及用作对比:2001年,当时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当时所谓的“史上最大破产案”。破产前,安然公司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曾是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因帮助安然公司造假,被判处妨碍司法罪后终至倒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由此变成“四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达信倒闭之后,普华永道成了“安然事件”的重要受益者。不少从安达信流失的客户、人才、资金,都流入了普华永道。安达信在中国的合伙人团队以个人名义加入普华永道,使普华永道成为中国市场上拥有最雄厚人才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同年,普华永道香港和内地的事务所实现合并,普华永道在华发展进入快车道。

今随着恒大风波蔓延,这一幕会否在普华永道身上转换角色重演?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悬于头上。

审计行业公信力何在?

审计行业公信力何在?

此次事件不仅将普华永道推向风口浪尖,也让审计行业有关公信力的讨论再度回到台前。

除了国际顶级的“四大”,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近几年也“塌房”不断——2017年至今,至少有15家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被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罚款,其中不乏瑞华,立信,大华这些国内顶尖的大所,而曾经的“内资第一所”瑞华会计所更是因为频繁被罚而濒临倒闭。

在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之后,审计行业备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而言,审计机构存在的行业困境有目共睹。法律赋予了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职能,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注册会计师的市场环境和生存条件。虽然审计行业是独立的,但既然作为乙方,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即它的收入来自被审计对象,那么利益面前谈公允,似乎本来就是一个悖论。

对审计机构来说,它既是一个市场化财务,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它既要确保审计质量,又要确保收到款。由于客户出钱请机构来审计自身财务,被审计机构相当于是审计机构的“金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难一言以概之。

尽管普华永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断言这位会计界巨人将在中国市场黯然退场,似乎还为时尚早。关于“四大”或将缩减为“三大”的预言,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此事的最终走向仍需时间才能揭晓。

唯一确认的是,普华永道要走出当前的信任困境,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