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诗中的禅,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箫”是心灵澄净与清幽竹林的悠然相会,仿佛一切喧嚣都已远去。

我心如此,行事亦是如此。“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道路上,随遇而安,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桥,欣赏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理想境界里,生活也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恬静闲适,与世无争,悠然自得。

王维的禅诗,总给人一种脱俗的静谧。而白居易的禅诗,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他诗中更多的是人间烟火,比如这首《对酒五首》诗。

《对酒五首》
巧拙贤愚相是非, 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 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丹砂见火去无迹, 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 松乔醉即到前头。
百岁无多时壮健, 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
昨日低眉问疾来, 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 且遣琵琶送一杯。

在唐文化熏陶下,白居易深受佛文化影响,他同王维一样敬仰佛文化。曾师从佛光如满禅师,接受斋戒,并与禅师结下深厚情谊。

当白居易年届七十,再次与禅师相见,他许下动人约定: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来世再见的愿望,是白居易对禅宗的认同。这种影响在他晚年更为明显,他自号香山居士。“居士”虽未出家,但深信佛法,在家修佛禅道。历史上不乏其人,如易安居士李清照、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等。

然而,与王维不同,白居易对佛教的态度更具实用主义色彩,并非纯粹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选择

巧拙贤愚相是非, 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 雕鹗鸾皇各自飞。

巧、拙、贤、愚,代表不同种类、能力、品德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存。因为有差异存在,难免产生是非与纷争。

白居易说“一醉”并不是一醉方休,而是人生短暂,何必总是为琐事烦恼。面对世间纷扰,厌倦或者卷入其中,只会让我们疲惫不堪。不如暂放一切,让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同时,天地本是广阔无垠,但目之所及,就那么大一片地。人容易受到自己视野和知识的局限,决定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只有超越自我局限,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做出更明智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向,有属于自己的路。就像空中雕、鹗、鸾、皇,它们互不干扰,各自翱翔。我们也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和选择,不强求一致,和谐相处。

关于纠结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蜗牛的触角极小,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为此争论不休,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人生短暂,犹如打火石擦过的火光,一闪而过,转瞬即逝。而我们一生,就像火一般明亮。

因此,不要过分纠结那些无意义的事。

白居易认为:快乐源自内心,不在于物质。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内心快乐最重要。而那些总是愁眉苦脸,不愿意开口笑的人,才是真正的“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烦恼

丹砂见火去无迹, 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 松乔醉即到前头。

丹砂,象征着长生不老或巅峰荣耀。但是,丹砂一遇到火便化为灰烬。这告诉我们,再大的成就也抵不过时间流逝。

白发,代表岁月的痕迹,是时间流逝,衰老。

而泥人,则是生活中的烦忧,总纠缠不休,难以摆脱。

但别担心,生活中总有那么些“酒仙”般的事物,它们可能是一杯好酒,也可能是你热爱的知识、事物或朋友。

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出路,像赤松子和王子乔那样,活得洒脱自在,不畏前路。

关于珍惜

百岁无多时壮健, 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

人生百年,但真正年轻力壮的时光并不多。春天虽美,但晴朗明媚的日子也十分有限。

生命短暂,时间宝贵,而我们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更是短暂而难得。

因此,每一次相聚,我们应该格外珍惜,尽情享受每一刻,不要推辞、不要找借口。

因为离别,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让我们珍惜当下,不留遗憾。

关于生死

昨日低眉问疾来, 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 且遣琵琶送一杯。

看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老去,有的甚至说走就走。年岁渐长,这种场景愈发难以接受。但生老病死,终究是人生必经之路。

所以,我们得明白,健康最宝贵。活在当下,听听歌,喝喝茶,做点喜欢的事儿,别太过纠结,顺其自然就好。

白居易的禅诗,没有王维那种超凡脱俗的仙气。但他更像我们身边的智者,总在茶余饭后,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智慧

没有华丽词藻,却总能触动人心。

他的智慧与犹如那杯淡雅的茶,初尝时或许感觉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便觉甘醇。

也许,今天我们还不能读懂白居易的禅意。但没关系,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只有不断成长。明日,当我们再次翻开它时,说不定就能在其中找到那份通透和明悟。

#2024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