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齐平

5月3日,嫦娥6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将登陆月球背面,展开一系列科学探勘工作,并将带回近2公斤月壤。

中国的月球计划,正在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月球经济”的探索与开发,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2020年,在月球停留两周的嫦娥5号探测器,采集了3.7磅的物资,其中包括了月球表面的玻璃珠。一项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的论文指出,玻璃珠中有水的存在,未来或可用于供航天员的饮用水,可呼吸的空气甚至是火箭燃料。粗略估计,整个月球的水存储量最多可近2700亿吨,这就为人类进一步建设月球基地并开发月球资源提供了最关键的条件与保证。

月球上有丰富的稀土及氦三,后者是核聚变反应的重要原料,但整个地球只有500公斤,月球上估计有5亿吨,足够全人类千万年之用,而且是清洁能源。有了月球基地,人类就可以以月球为跳板向太空进一步探索,还有,整个月球计划必将对中国及全人类的科研水平提供巨大的外溢效应。总之,月球经济不单是一片蓝海,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契机,而中国,正在扮演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月球经济使得中国扮演了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经济使得中国扮演了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由月球经济,让我又联想到了一些类似的新颖概念,如:低空经济、基建经济、新能经济、AI经济等,都是跳出传统经济概念开拓新经济空间的尝试,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这些所有的新领域,中国也同样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有关,中国是无人机大国甚至是强国,军用姑不置论,单就民用而言,目前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已达120万架,2029年将倍增至278万架。无人机业务涉及物品配送、农业播种施肥、灾害搜救,观光旅游等等,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2030年估计将达2万亿元;全球估计,2030年全球无人机产值上看550亿美元。2023年12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低空经济列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已是无人机大国甚至是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已是无人机大国甚至是强国。

相较于低空经济与月球经济,中国的基建经济更早即盛名连播。基建之于经济发展,在短期,拉动总需求;在长期,有利于总供给,后者,能普遍降低全经济社会的生产与竞争成本。中国深受其惠,因此才有“一带一路”的倡议与推动,普惠给有兴趣加入的各国,通过合作共赢,共享繁荣。可以看到,印尼的雅万高铁及东南亚的中老铁路正在起着令人瞩目的示范作用。

引领未来人类发展的还有人工智能“AI”,目前中国与美国双双处于领先地位,唯两国侧重有所不同,美国在消费领域领先,中国在生产及制造领域表现出色,这也跟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而美国曾经也是、但现任制造业已空心化的状态有关。展望未来,AI发展的是大数据、算力与算法,而其中算力尤为关键。必须看到,算力又取决于一国的电力或能源,中国现在搞“东数西算”,就是在西部电力充足地区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

至于新能源经济,比如全电动车、锂电池、光伏太阳能板等,最近以来,更是扬名世界,甚至让美国等一众西方国家备感压力,让美国苹果公司放弃、德国奔驰推迟新能源车的发展,美国官员更是杜撰了一个“产能过剩”的经济学新调来施压中国。其实西方没看到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速度之所以快,也跟中国丰富的电力系统有关。中国在发电、储电、输电(尤其是全球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等每一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配合“新基建”中全国各地普遍设置的充电桩,全电车才有销路;再进一步,无人驾驶又跟全电动车、大数据、5G水平有关,所有这些,也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深层次看,中国以上的发展状态说到底,离不开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能兼顾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优良体制,随着中国在方方面面的出色表现,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在他们熟悉的美式体制与中国体制之间作出正确的评估与选择的。

当然,中国在国际间的王道世界观与美式的霸道世界观也将是一个鲜明的对照,给世人提供一种比较与选择。

总的看,21世纪的中国正在引领人类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