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全国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如今,双创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人才全方位培养的重要载体,并有不少高校将其融入办学理念和育人体系当中,形成了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而国家也就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江南大学为例,它不仅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日常教学环境,而且鼓励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邀请行业企业、校友代表共同设计培养方案,推进课程迭代,注重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的知识模块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目前,该校已经建成了包括34门创先创业讲授课程、18门创新创业在线课程在内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库,每学期修读人数超1.1万人次。这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等,也为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该校还建立了层递式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包括“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健康食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723个国家级双创实践载体,“江苏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等 11 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重点高校研究生无锡科研实践基地”等 5 个市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层次不一。

在23 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互相补充下,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有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也能为创业项目团队和学生的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创业资源和完善的孵化服务,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双创类课程的作用,以及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江南大学在课程基础上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库”。也就是说,该校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人员担任创业导师,多渠道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指导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开展训练营、创新创业导师分享会、专家门诊、模拟路演等多种形式的讲学辅导活动,以及与无锡市人社局携手举办创业意识培训班,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创新创业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赛水平,从而能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专业只是储备量,还包括创新意识、创业观念和择业方向等各方面。为此,江南大学通过全方位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赋予了学生能实现自我就业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获得一份漂亮的大学成绩单,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