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记】今年是北大国发院(前身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CER)成立三十周年。国发院走到今天,能在教学、科研、智库等领域有所成就,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离不开一代代师生校友的开拓进取,风雨兼程,以及各界的呵护与鼎力支持。值此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启动“我与北大国发院(或我与CCER)”主题征文,欢迎师生校友和各界伙伴不吝赐稿,通过您的文字,让更多人一起走进那不曾褪色的岁月。本文作者段徽庆是北大国发院EMBA2022级校友。

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2022年8月26日,对我而言,是生命中无比特殊且充满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我迎来了自己的五十岁生日。尽管我向来不热衷庆祝生日,但今年的这一天,我却以一种独特且意义非凡的方式为自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更收获了一份人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礼物。

那天,我身处北大国发院2022级EMBA的开学典礼现场,与100多名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这个难忘的时刻。虽然当时大家并未察觉到我的生日,但我内心却充满了喜悦与感激,默默为自己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我满怀憧憬,期待着未来两年的学习能为我带来深刻的改变,帮助我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企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学典礼上宣誓

与北大国发院的不解之缘

我从未敢奢望,在人生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竟能踏入北大这座神圣的殿堂。北大对我而言,一直是一种深深的敬仰与向往。在我求学的年代,受限于各种条件,北大对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今,即便年华已逝,我也未曾想过有一天能真正成为北大的一员。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2021年初,在与公司同事的一次闲聊中,我得知他的哥哥是北大国发院老师,且年龄与我相仿。他热情地表示,若有机会,愿引荐我与他哥哥相识。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我对北大的渴望,我渴望亲自去探寻这所承载了无数梦想与传奇的学府。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我们终于成行。2021年5月28日,我见到了同事的哥哥范保群老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范老师热情地带我参观了位于朗润园的国发院,漫步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还领略了校园里那片富有历史韵味的老专家住宅区。更令我难忘的是,我还有幸聆听了一位管理学名师的分享课。朗润园的古朴、未名湖的宁静、博雅塔的典雅、老宅子的历史底蕴以及大师们的深刻见解,都让我陶醉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范老师参观朗润园

我本以为与北大的缘分仅止于此,毕竟我从未敢有过这样的奢望,而且我刚刚完成了一个国外合作的DBA课程,也并未打算再深造。然而,在临别之际,范老师却鼓励我报考国发院的EMBA课程。他告诉我,我的经历将是我最大的优势,以我过去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考试不是问题。

国发院作为一所国际知名的智库和商学院,其影响力与学术地位让我心动不已。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姚洋、黄益平等大师级的教授,他们活跃在经济学领域的最前沿,他们的授课定能为我打开新的视野,为我的企业经营提供宝贵的帮助。同时,北大双证书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这对我个人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忐忑与期待中,我参加了面试和考试。当收到那份精心准备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喜讯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共同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录取通知书

疫情下的坚持与收获

2022年,中国国内正经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各地纷纷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作为首都的北京,其管控力度尤为严格。原本我们计划在完成开学的第一课后,组织前往敦煌戈壁的现地课程,以此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与互动。然而,受疫情影响,首次现地课程被迫取消,需待疫情缓解后才能重新安排。同时,我作为外地来京的学生,不幸被健康宝弹窗,困于酒店,无法返回。在老师的协助下,经过与酒店、当地居委会和疫情管控部门的多次沟通,以及多次核酸检测,我最终解除了弹窗,顺利返回了工作地。但这次经历却预示了我接下来几个月里艰难而坚定的求学之路。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各地学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为外地学生提供远程修课的便利。深知机会难得,我格外珍惜每一次与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尽管线上课程有其便利之处,但线下课程的专注度和互动性是无法替代的。作为外地学生,在那段时间里,我坚持每两周进京上课,几乎从未缺席任何一次线下课程。为了保持出行的顺畅,我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确保自己的健康宝状态始终符合要求。即便偶尔遭遇弹窗,我也会迅速申诉,力求在出行前解除限制。

这些努力并非徒劳,近四个月的课程里,我仅因一次弹窗未能及时解除而错过线下课程,成为外地同学中线下课程出勤率最高的一位。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得以在现场近距离聆听老师的讲解,与同学们互动,并享受更多的课后交流时光,这些都为我带来了宝贵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积极参加线下课程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参加线下课程和活动

困境中的决策与领导力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际局势亦呈现复杂多变态势。我们公司服务的多个行业开始显露出明显的分化,部分行业需求急剧下滑。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动,我们刚涉足的新领域已投入大量研发与固定资产,而原有业务亦步入稳定期。此刻,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市场的急剧变化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迅速感知到了这种变化,并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但调整期需要一定时间。如何驾驭行业周期与企业发展周期,带领数千名员工迅速走出低谷,重回发展快车道,成为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考验。

这种压力无疑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曾一度陷入深思与压抑之中。我深知,若不能妥善处理这种情绪,将对我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调整和发展。

同学们纷纷察觉到我的情绪变化,纷纷表达关心,并询问公司是否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特别是我们戈壁组的成员,因我在组中年龄较长,大家亲切地称我为“段哥”。他们不仅为我出谋划策,更以其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我调整情绪,使我能够冷静面对困境。

此外,国发院的现地课程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将历史事件与管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我参与了胡大源老师和宫玉振老师主导的多门现地选修课,其中《四渡赤水——困境中的决策与领导力》课程尤为触动我。它讲述了毛主席如何在艰难困苦的局势中做出正确判断,带领红军走向胜利的故事。这些案例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更在我最压抑的时刻给予我力量和勇气,成为我困境中的一盏明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四渡赤水现地课程

战略研究论文之路

毕业论文的写作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旅程,涵盖了从选题、构思提纲、确定导师指导,到初稿、多次修订直至最终定稿,以及准备答辩PPT和参加答辩的整个过程。对于我们这些EMBA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丰富的学术训练,这一旅程尤为充满挑战。一开始,我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为宽泛或空洞的题目,期望能够有重大的创新和学术贡献,然而,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我们陷入困境,因为时间、精力以及能力都不足以驾驭宏大的命题。

在国发院,我们幸运地得到了诸多帮助。张黎老师的论文写作课为我们指明了选题的方向,并帮助我们梳理了论文的提纲。同学间的交流和分享也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思路清晰化,使我们能迅速做出调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论文导师极为认真负责,他们不仅给予我们方向性的指导,还会细致地帮我们修改论文。

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战略制定一直是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选择将战略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我参与了多次由宫玉振老师主导的现地课程,深受其结合孙子兵法与军事理论来讲解战略的影响。在与宫老师交流后,他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成为我的论文导师。宫老师在收到我的选题和提纲后,迅速给出了反馈,并提出了明确的修改建议和方向。在他的指导下,我很快就确定了新的论文方向、提纲和结构框架,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来完成论文了。

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为了不耽误论文进度并按时完成答辩,我计划利用春节假期的九天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完成论文初稿。我选择了无锡太湖旁的一家酒店,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劳逸结合。最终,我成功地在这个假期内完成了论文的第一版初稿。接下来的两周里,我利用碎片时间对论文进行了细致的修改、调整和润色,并在3月2日下午通过微信将初稿递交给了宫老师。令我惊讶的是,宫老师迅速给出了反馈,并在第二天一早发回了详细的修改建议稿,包括论文结构、文字表述、格式,甚至标点符号的订正。

在宫老师的指导下,我迅速完成了二稿的修改,并在3月12日提交了修改稿。下午就收到了宫老师的反馈,我的论文基本上通过了二稿的审核。随后,我完成了查重,并在3月13日向学校提交了导师审核通过的论文稿。在答辩准备阶段,宫老师也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包括如何准备答辩PPT、如何抓住重点并控制好时间等。我的答辩PPT顺利通过了导师的审查,并在答辩现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答辩老师宣布我的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时,我心中的重担终于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论文答辩

结语

在国发院的这两年,我经历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修炼,也度过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与帮助下,我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师生与同学情谊。时间如白驹过隙,不觉间这段经历已接近尾声,心中满是不舍。当结课分享时,总能感受到同学们之间深深的感动。

值此国发院建院30周年之际,我想记录下这段宝贵的经历与感受。然而,想分享的点滴实在太多,篇幅有限,只能择其一二。我诚挚地邀请更多的同学加入国发院的大家庭,因为每一次的体验都将独一无二,这段经历也将成为你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