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家少年心向党

沿着习爷爷的足迹走出大山点亮希望

“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月24日至26日,来自乐山市中区、峨边彝族自治县的40多名少先队员沿着习爷爷的足迹,来到了眉山三苏祠、永丰村,广汉三星堆。大家在寻访之路上汲取奋进之力,学于心,践于行。

沿着习爷爷的足迹

从千年三苏祠中感悟文化自信

三苏祠的美,不止在于眼前的风景,更来自于背后蕴藏的悠长文脉。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红墙黛瓦、古树成荫的三苏祠,发表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重要讲话。少先队员们沿着习爷爷的足迹,走近千年三苏祠,浸润三苏家教家风,感悟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带领下,少先队员们驻足在意味深长的匾额楹联前,感叹着“一门三杰”的旷世才情,折服于“孝慈仁爱、厚人薄己”的淳厚家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习爷爷的足迹

携手同走美丽新农村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眉山市永丰村,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少先队员们踏着寻访脚步,行走在如诗如画的永丰村,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绿水青山之间,星星火炬的旗帜格外耀眼。

和风拂过希望的田野,少先队员们参观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标准化水稻试验基地以及永丰村陈列馆。在讲解中,大家了解到了农业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发展成果,进一步明白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习爷爷的足迹

一同触摸古蜀文明脉搏

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地,“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少先队员们沿着习爷爷的足迹,对话古蜀文明,一同敲响青铜之门,感悟灿烂文明曾经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里,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沉睡在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一唤醒。少先队员们静静注视,沉沉思索,眼中充满了对古蜀文明的敬畏与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模拟考古大棚,少先队员们又纷纷变身“小小考古学家”,在老师的讲解中学习了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和考古工具的使用方法。随后,大家合作进行“考古挖掘”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考古挖掘”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寻访活动

少先队员们收获满满

纷纷提笔记录

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5月24日至26日,我们沿着习爷爷的足迹寻访了广汉三星堆,眉山三苏祠和永丰村。在寻访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考古知识和青铜器模具的制作方法,充满神秘色彩的青铜器具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5月26日下午,我们还参观了三苏祠,苏东坡先生的思想智慧和高尚人格让我深感敬佩。这次研学最让我感到惊讶的还是永丰村的水稻种植技术与模式。高标准农田是科学与农作的结合,是“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也力争把家乡古老落后的种植模式变成像永丰村种植合作社一样的科学种植基地,让彝乡变得更加富饶,让彝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峨边县椒江太阳坪小学 阿左阿长

沿着习爷爷的足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走出了大山,看到四周都是平地跟高楼大厦,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们一起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我第一次见到了如此多的青铜器。老师还带我们去了三苏祠,红领巾讲解员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给我们讲了苏轼和苏轼家人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古诗。我们还去了永丰村,参观了最大的标准化水稻实验基地,看到大片的水稻田,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也明白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今后我一定珍惜粮食,好好吃饭!

——峨边县哈曲小学 沙玛仲秋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沿着习爷爷的足迹,彝族少先队员们走出大山开阔眼界,一路欢声笑语,一路积累沉淀,知行合一,收获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 辑:倪 佳

一审一校:李蒙希、倪 佳、王俐悦

二审二校:宋晓丹

三审三校:叶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