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野生鱼类见了人之后,第一举动就是尽快逃窜,这是动物躲避危险的条件反射,无他。

不过,在长江水域中,鱼类的行为出现反常现象。大鱼不仅不怕人,不但追着巡逻船跳跃,甚至还浮出水面,大胆地向人群“索要食物”。在之前,“无鱼”的长江怎么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异常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在长江重庆涪陵段,巡逻船沿江而行时竟然被鱼群紧追不舍,场面十分壮观。而在四川宜宾,一些野生鱼甚至在人群面前“胆大”地索要食物。

长江重庆涪陵段:鱼群紧追巡逻船,不断跳起,甚至有鱼跳到船上

在长江重庆涪陵段的一次巡逻过程中,巡逻船的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幕奇景:大量鱼群在船尾紧追不舍,不断在水面上跳跃,甚至有几条鱼直接跃上了船,这一现象不仅让巡逻队员们感到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类为何会紧追巡逻船,并不断跳起?出现这样的“反常行为”,一是说明长江中的鱼群密度大了,否则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大鱼乱跳的现象。

其二,鱼群出现跳跃,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我们知道,小时候在池塘里洗澡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鱼群乱蹦的现象,这可能是鱼群受惊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偌大的长江里,出现鱼群跳跃的现象,只能说明江里面的鱼太多了,否则也不会出现鱼群紧追巡逻船跳跃的画面。

鱼不仅多了,胆子还大了:四川宜宾一座桥下,不少野生鱼见了人群后不但不逃走,还主动要吃的

不仅是鱼类数量的增加,鱼群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在四川宜宾的一座桥下,有网友拍到了有趣的一幕,长江中的野生鱼见到人群后不仅不逃走,反而主动游近,期待人们喂食。有网友调侃:这是硬生生地把野生鱼给喂成了观赏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类胆子变大,这种“反常”的行为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由于禁渔制度的实施,长江中的渔网不见了,甚至连钓鱼人也没有了,鱼儿似乎开始慢慢变得对人群“免疫”,胆子开始变大,这一有趣的画面,让我们不禁不感叹4年多以来长江发生的变化。

上述这些“行为反常”的鱼类,恰恰说明了禁渔的必要性。

禁渔4年:长江鱼类数量已经明显增多,人鱼共舞场面十分壮观

从2020年初禁渔以来,4年多的时间里,长江鱼类生态正逐步由量变到质变。

资料显示,自全面禁渔以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的鱼类从168种增加到了193种,增加了25种。之前很少见的刀鱼现在开始出现群体洄游现象,而三十年不曾见到的鳤鱼也频繁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鳤鱼

在一些长江沿岸的区域,人们时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鱼群在水中嬉戏的场景,这种“人鱼共舞”的壮观场面,不再是偶然,很多地方的网友都曾拍下这样的画面。

在安徽、江苏等地,不但禁止捕鱼,钓鱼也不可以,这里的鱼类更是出现局部“井喷”的画面,黑压压的鱼群染黑江水,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跳进去和它们来一次亲密接触。

长江鱼类资源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吗?

虽然禁渔四年来长江的鱼类数量显著增加,但要恢复到历史上的鼎盛水平,可能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专家们认为,禁渔10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江的鱼类资源才有可能接近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鱼类为例,它们通常需要生长4年左右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这些鱼类将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才能显著增加,并保持长期稳定。

过去的禁渔制度,例如每年3个月的春季禁渔,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繁育的幼鱼可能还没长大,就要被捕捞上来。虽然年年禁渔,但由于时间跨度不够,禁渔并不能确保鱼群数量出现正向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禁渔10年,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考虑,经过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长江鱼类资源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结语

目前,虽然多地出现喜人的鱼汛,但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还任重而道远,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仍面临生存难题。比如中华鲟、长江鲟等旗舰鱼类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白鲟已于2022年被宣布灭绝。

这表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垂钓爱好者,小编完全支持长江禁渔制度,希望在未来的6年内,长江“人鱼共舞”的画面将会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行为反常”的鱼类能够再多一点。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长江再现“鱼跃人欢”的美丽景象,应该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