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学术延续下的“黑话”建构了近期的大众文化。考略到“黑话”的话题,在去中心化平台上收获了正向反馈,以及在日益内卷化的学术生活中,我需要完成年度学术考核KPI。因此,我向导师提出选题。

导师批评道,“学术黑话”的选题重复度高,珠玉在前。一旦失去了对该范式重构,平台化发表机构难以进行就此话题与用户进行端对端的直接沟通。这样写出的论文,必然会沦为法兰克福派所批判的复制化的大众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尔库塞,“文科黑话”的源泉之一

编辑部掌握的绝对话语权力异化了每一位学者。在把关人凝视和建构出的选题标尺下,我和其他博士研究生一样,陷入了集体无意识中,失去了反抗意识和批判意识,沦为单向度的人

在话语争夺中,由于我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占绝对少数,我注定会失败。流水线的生产注重效率,学术生产也一样,都被理性化所裹挟。我只能扼腕叹息。

吊诡的是,作为内容生产者,我竟然坚守着自己的“黑话”选题。长期的数字劳动对我来说成为了一种惯习。马尔库塞说,人在驱力水平上的必要劳动,相当于基本压抑,剩余劳动相当于剩余压抑。为了在学术圈生存,我不得不为了KPI努力工作,导致自己的快乐被压抑。

胡塞尔提出“侧显”一说。我觉得应该换个角度,“侧显”看选题。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我不应该先构想论文的“本质”,再去写作,使它“存在”。在选题的生命周期内,互联网的赋能,使得内容广受关注,而每个人对此的解码都是不同的。我不该陷入编辑部意识形态所形成的信息茧房刻板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话”中提及胡塞尔,会让文章“看起来”高级很多

祛魅之后,我的自我意志占据了支配地位。我对这一选题产生了具身感,进行“撒播化”而非“对话式”的传播,且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哪怕不理解,我也并不尴尬。一方面,这种用“透明性”看待世界的视角,恰是梅洛庞蒂后期哲学所批判的。另一方面,“黑话”阅读起来存在高门槛、高简洁的特点,不能利用“元媒介”实现“灵肉合一”的哲学状态,编辑就很难理解本文的底层逻辑顶层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到这里即将收尾了。我猛地意识到,在沉默的螺旋中,我不敢发声抵抗编辑部。而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抵抗也被主流文化收编了。具体体现在,编辑同意发表文章,并认为它经修改可以刊登。

编辑要求,为了使文章形成完美闭环,文章需要进一步确定抓手。这恰恰在意义之网外,完成了对我劳动力的剥削异化。我的意义实践再度受到规训。尽管编辑连“茴”字有几种写法都不知道。

其它文科学术黑话常用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文学批评

对历史的书写、批评的限度、迅速被边缘化、叛逆的姿态、在路上、时代的体温、历史的幻象、欲望书写、被丢弃的面具、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意味深长的一笔、难言的苦衷、灵魂的厚重、温情地守望、苍凉的手势、悲壮的姿态、老去、新锐、规训、体制……

【篇幅所限,没地方放进去的】:无力感、收编、回到文学现场、隐性写作、沉潜、裂变、重读

【其它补充】:情怀、突围、零度写作、元叙事、XX作品中的XX话语、张力(关系)、合力、共力、反抗、抗争、以...为中心、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民族国家的寓言、共谋、在具体语境中、(书写/重写/重构)历史(的冲动/野心)、失语、XX作为方法、不折不挠的XXX,(XX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XX叙事、叙事圈套

文艺学

梳理、厘定、自洽、谱系、存在本身、标举、彰显、维度、庞大的体系、走向了其自身的对立面、值得商榷之处在于、过度阐释之嫌、且不谈其……、鲜明的问题意识、抽离出来、回到自身、回到XXX、墙里开花墙外香、陷阱、XXX的X副面孔、在XXX的层面上……

【篇幅所限,没地方放进去的】:(理论的/欲望的/空间的)生产、XX做为YY、作为YY的XX、狂欢、表象、编码、迷思、神话、图式

【其它补充】:视域、视阈、XX及其不满、建构、构建、勾连、张力、吊诡、装置、认同、图景、范式、规训、霸权、词语误用、场域、公共领域、灵韵、合法性、互文性、异质经验、景观社会、空间生产、构成对XXX的反拨、对话关系、重构,同构、解构、去XXX的XXX、碎片化、宏大叙事、自反、自反性、内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较文学

比较、可比性、跨语言/语际、跨文化/文明、跨X跨X跨X跨X、译介、影响/渊源/接受、变异、和而不同、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什么是比较文学”、“你那个不叫比较文学我这个才是比较文学”、“我来提个第三种比较文学”、“你们那些都是垃圾”、“韦勒克认为”、“雷马克指出”、“梵第根早在……就指出”、………………“什么是世界文学”、挑战、中国学派、崛起、美国学派、法国学派

其实豆瓣上最不缺的就是专家和才俊。^^如果各科专家才俊都来收集一下各科的学术黑话,比如比较文学、诗学、史学、古典学、人类学啥的,就成为一部比较鬼畜和 娱乐化的《中国当代人文学术黑话集成》,如同莎翁的《亨利四世》里面,在酒馆里,亨利王子(哈尔)和福斯塔夫轮流扮演伤心的父王和不争气的亨利王子,排演 训斥的场景,其他混混们在一旁叫好。^^

或者如同“linux”系统那样,开放了码源,从此不再神秘?

欢迎继续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