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又出现了!

涧西已有人中招!

洛阳市民李老先生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险些被骗走。近日,骗子冒充李老先生的“孙子”,打电话说因“摊上事儿”被公安机关抓了,需要15万元才能将事“摆平”。

老人救“孙”心切,慌忙将15万元定期存款取了出来,等待骗子上门取钱期间被民警阻拦。

为救“孙子”,他把15万元养老钱取了出来

5月30日上午,李老先生委托家人,带着锦旗来到涧西公安分局长安路派出所,向民警李建刚及其同事表示感谢。

李老先生今年86岁,家住涧西区。5月26日晚,他接到一个电话。奇怪的是,电话那头没人说话。“你是小磊(老人的孙子)吗?”老人主动询问。对方回答:“是我,爷爷。”

目前,李老先生的孙子在读大学。电话里的“孙子”说,他在外面与同学吃饭,聊了没几句便挂了电话。

次日9时许,李老先生再次接到“孙子”的电话,对方说,头天晚上聚餐,同学喝多了,与饭店服务员发生争执,他去劝架时将服务员推倒而受伤住院,家属要求赔偿15万元。“孙子”特别交代,这件事只能他与奶奶知情,不要告诉其他人,否则自己的前途就毁了。

“孙子”说得恳切、可怜,李老先生与老伴儿信以为真,决定将15万元定期存款取出来救“孙子”。

李老先生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很少下楼。为了救“孙子”,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带着存折直奔银行。“银行工作人员问我取那么多钱干啥,我没敢提‘孙子’被抓的事,谎称家人生病住院急需用钱。”老人说。

民警赶到,攒了大半辈子的钱保住了

李老先生取完钱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孙子”的电话,对方说已安排朋友过去拿钱,让他下楼等待。他下楼不方便,建议“孙子”让人上楼取钱。毕竟是一笔巨款,他还要求取钱者带上身份证,以便核实身份。然而,“孙子”执意要他下楼,争执不下,“孙子”又让办案“民警”给他打电话。

随后,李老先生接到自称“民警”的电话,对方也劝他下楼。“我与民警打过交道,真正的民警不会这么劝人。”老人说,老伴儿建议他给儿子打个电话说一声。

李老先生的儿子得知此事,怀疑遭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很快,长安路派出所民警李建刚和同事到达现场,经调查,给老人打电话的号码是虚拟号,这是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

李建刚说,老人遭遇的是冒充熟人诈骗“升级版”,骗子头一天晚上先给老人打个电话,为后续诈骗进行铺垫,同时也让老人放松警惕。所幸老人后来回过神儿,没有上当。

熟悉常见诈骗类型,谨防被骗

办案民警梳理了常见的诈骗类型,提醒老年人注意提防。

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伪造通缉令、逮捕令,冒充公安、检察院或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可准确说出老年人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声称受害人涉嫌洗钱等罪名,以帮助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将钱款汇入“安全账户”,并利用远程操控软件屏幕共享功能操控受害人的手机,进而实施诈骗。

婚恋诈骗:有些独居老人通过网络或他人介绍,想开启“黄昏恋”,不料却掉进骗子的圈套。骗子通过编造自己生病住院、家人遇到困难急需用钱等理由索要钱财,将老人的积蓄“吃干榨尽”后消失不见。

保健品诈骗:骗子先以免费领鸡蛋、免费体检、低价做理疗按摩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进店体验。获取老人的信任后,骗子以邀请专家举办“健康讲座”“专家问诊”等名义,现场向参加讲座的老人高价推销保健品,虚构或夸大保健品功效,诱骗老人购买。

投资理财骗局:骗子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诱骗老年人加入虚假投资平台,并假冒“导师”诱导其进行投资。以小额返利让老年人初尝甜头,然后“放长线钓大鱼”,不断诱导其加大投资金额,最终无法提现。

民警提醒广大老年人,要妥善保管好银行卡、身份证,谨防信息泄露。不轻易安装手机软件,不随意扫码,不乱点陌生链接。接到自称是公检法、网店客服等人员的电话,不要轻信,更不要转账汇款,涉及钱款往来一定要告知家人。

来源:国家重点新闻网 洛阳网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陈 彬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孙浩翔   校 对:张晓青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