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辣条一哥”卫龙又翻车了!

最近,有网友发现,卫龙的魔芋爽标重15克,结果称重仅仅只有8.9克,缩水快一半了。

随后,卫龙在一天内两次致歉,并表示欢迎消费者进行监督和提出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卫龙的道歉,网友们并不买账:“光道歉有什么用,少吃的谁赔给我”“你还我这么多年少吃的魔芋爽”“卫龙你糊涂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并不是卫龙第一次因为翻车上热搜了。

上个月,卫龙的魔性电梯广告被投诉扰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因为涨价深陷“一斤辣条可以买两斤肉”的指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早些时候,2022年,卫龙辣条因包装袋上有“贼大”“约吗”“强硬”等较为低俗的营销字眼,而被当地监管机构介入调查,事后卫龙官方不得不发文道歉并整改。

曾经被全网鼓吹的卫龙,怎么变成了这样?在消费者目光愈发挑剔,海量竞品不断涌现的今天,卫龙还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吗?

如何解决内忧外患,如何获得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卫龙眼前的一道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龙的发展缘起于漯河,一座建立于中华大地上的美食名城。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小麦主产区,河南丰富的粮食资源为这座“中国食品名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也正是中原大地传承久远的面食文化,为刘卫平创造出卫龙辣条提供了灵感来源。

1999年,来自将军之乡湖南平江的刘卫平,凭借着对美食的热爱,像众多打拼的先辈一样,一路向北,从平江到长沙、再到漯河,开始了从“国货潮品”到全球零食的跨越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刘卫平考虑了好几个城市,但大都比较偏僻,缺少一些令刘卫平心仪的要素。

多番考量后,最终他还是选定了漯河这个城市。

“之所以后来选择漯河,是因为那边食品企业很多,特别是有个双汇。双汇火腿肠做得非常好,我也要去那里。”

不过在他最初踏上漯河的土地时,还没有确定要去做辣条生意,彼时的刘卫平只想带着母亲传下来的酱干手艺来闯一闯。

在品尝过当地的特色牛筋面后,刘卫平立马就被其软糯劲道的口感所动容,仔细想来,与自己老家的特色辣酱可谓是天作之合。

2001年,在经过自己的多番改进和调制后,刘卫平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调味面制品,并为其取名为“鳝鱼条”。

其中添加的特制焦糖和辣椒面为辣条营造出了“微甜、微辣、口味足”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之初,刘卫平既是老板也是伙计,既要忙着采购制作,也要忙着进货送货。

为了尽快提升辣条的知名度,即便是寒冬腊月,刘卫平也没停下在漯河大街小巷,吆喝售卖的步伐。

慢慢地,刘卫平发现,他制作的这些辣条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特别是那些80、90后群体。

辣条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一拿起,就停不下来。

而现在回头来看,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据研究,甜味能让人保持心情愉悦,而辣味则有能够帮助抵御焦虑和悲观情绪。

靠着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刘卫平成功靠着自己的小作坊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3年,刘卫平取自己的“卫”字为姓,再冠以“龙”之名,由此,“卫龙辣条”正式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其独特的嚼劲与口感,“辣条”这一新鲜食物很快便成为了小朋友与各类年轻男女口中的风味小吃,火遍大江南北。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如今的卫龙已经能够凭借辣条产品撑起超48亿元的总营收,更是走出国门,远销世界。

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22年12月底,卫龙共与超1800家线下经销商进行合作。

在国际市场上,卫龙已走遍三十多个国家,一年能卖出超百亿包。

外媒纷纷对此评价,继老干妈后,又一中国特色美食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零食要有“中国质量”,只有极致才能出精品。

身为卫龙美味的创始人,刘卫平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早早便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了拓宽企业道路,卫龙在丰富产品种类、不断开拓国际营销渠道的同时,也始终不忘优化“内在”,从原料选取、产品开发、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夯实企业根基。

为了满足消费者各式需求,卫龙组建近百人科研团队,坚持常年对年轻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充分考虑用户的消费和使用习惯,不断对产品形态和包装进行变革。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卫龙始终选择农产品原产地采购,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保证源头安全。

并积极响应国家食品安全号召,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标准无菌生产线,卫龙产品也因此有了更高的质量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影响力的同时,卫龙也始终不忘对社会的回馈。

2021年7月,郑州突然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危难关头,卫龙美味向河南慈善总会捐赠1000 万元,并附带价值23万元的救灾物资,为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塑造品牌好似塑造人设,当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鲜活印记,那企业也就成功了一半。

卫龙辣条这些年来,正是靠着低端食品走高端路线、不断优化自身品牌形象,才将成本只有几毛钱的辣条做出了“国货潮品”的名号,代言了“中国零食”,卖出了十几倍的价格和上百亿的销量。

也因此,才让所有人都记住了“卫龙辣条”的名号。

2022年12月15日,历经近20年的发展后,卫龙美味全球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同日,卫龙于河南漯河成功举办“云敲锣”上市仪式。

至此,属于卫龙的故事迎来了它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是卫龙上市后度过的第一个年头。

然而,本应上市后“风华正茂”的卫龙美味,却在巅峰后的第一年便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新的一年来,在消费偏好、销售渠道、业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卫龙被压得似乎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根据2023年卫龙财报显示,公司总计实现营收48.72亿元;净利润约为8.8亿元,较去年增长481.9%,创下六年来平均最好水平,但相较于2021年增幅有限。

不过,这看似优异的成绩,实际上却暗含隐忧。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这个成绩甚至连卫龙自己都不会喜欢。

2020年,卫龙董事长刘卫平在合作伙伴大会上,曾公开表示2020年实现72亿的营收目标。

然而时间来到2023年,卫龙也才堪堪达到49亿的标准,距离当初的目标更是相差甚远。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主营调味面制品(辣条)销量的下降。

根据卫龙财报公开的数据,卫龙旗下辣条调味品销量同比下滑17.4%,销量12.44万吨,相比去年而言少卖了2.62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卫龙的第一次销量下降了,2022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便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辣条如今已经不好卖了,作为“辣条一哥”的卫龙当下也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那么,为什么辣条卖不动了?

首先便是价格上的不断提高。

卫龙辣条在量跌的同时,其价格却是连年涨幅不断,甚至一度被网友调侃为“辣条比肉还贵”,直呼吃不起。

根据公司历年年报,自2019年开始,卫龙调味面制品的平均售价已经从每千克14.3元,涨幅到了20.5元,整体涨幅达到了40%以上。

其中最饱受瞩目的是,2023年9月,卫龙推出的一款霸道熊猫产品,其在天猫旗舰店上的售价达到了9.9元/192g,相当于25.78元/斤,相比而言,确实要比猪肉贵些。

对于连续涨价事件,卫龙也曾对此做出回应,涨价是为了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低价格产品。

卫龙此举本意是想借此进入“高端市场”,但效果似乎并不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另一方面,卫龙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大幅增加。

2023年,卫龙在广告推广上的费用达到了2.14亿元,同比增长了53.6%。

在内忧的同时,卫龙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当下辣条零食赛道上,既有麻辣王子、玉峰等传统品牌崛起崛起,又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新星抢道,同时又有各类自有品牌虎视眈眈。

另一方面,在消费端上,由于辣条种类的不断增多,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卫龙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和多样性的追求。

总之就是,辣条作为一种低门槛行业,其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消费者偏好容易转移,很难单纯的依靠品牌形成“降维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辣条产品连年表现不佳,对卫龙造成的影响是肉眼可见的。

自上市后,卫龙的市值便在不断缩水,截止到今年3月份收盘,卫龙的股价下跌到了4.81港元/股,跌幅13.8%。

而作为卫龙创始人的刘卫平,其身价也是连续两年缩水,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刘卫平的身价为115亿元,相比2022年缩水了165亿元。

如今的卫龙,想要摆脱困境、挽救公司业绩,无非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产品多元化,以及渠道线上化。

事实上,早从2014年开始,卫龙便已经开始了多元化产品的尝试,后来相继推出过魔芋爽、干脆面、酸辣粉、“自来熟”辣条火锅等产品。

好消息是,经过多年发展,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已经可以扛起担大旗的责任,其营收占比在2023年超过了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坏消息是,如今的休闲零食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可以说是,担起大旗了,但没有完全担起来,处境十分尴尬。

而在线上渠道运营方面,卫龙还是未来可期的。

根据公司财报,卫龙2022年线下渠道营收占比89.5%,2023年这个也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

而作为竞争对手的良品铺子、麻辣王子,他们的线上营收占比分别为50%、2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来看,在线上渠道方面,卫龙还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的。

只不过长期经营线下渠道的卫龙想要进行线上转型,其难度也是很高的,单就经销商的利益问题便是一大绕不过的挑战。

总的来说,辣条如今已经不好卖了,但多重竞争之下,卫龙面对的不仅有挑战,同样还有机遇。

面对挑战,卫龙的管理团队能否抓住机会,突破当前业务瓶颈,将成为卫龙能否再度崛起的关键。

-End-

参考资料:

雷达财经:卫龙辣条涨价难挡刘卫平身家缩水

食品中国:5毛钱记忆,700亿估值,卫龙辣条为啥得到了资本青睐?

央广网:辣条再上热搜,“辣条第一股”的故事你了解吗?

河南日报:从“国货潮品”到“全球零食”

作者:西小琳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