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父母实在太会了。热衷于“反向带娃”的他们,就连在装修自家亲子宅时,也是不走寻常路。

原以为过去给家装上滑梯、造个游乐园让人直呼惊艳的亲子宅就已经属于天花板级别了,可如今的年轻父母却反手甩出一套套教科书级亲子宅,没有城堡滑梯,却一样越住越幸福快乐。

今天就是6.1儿童节,画报君提前剧透一波,带大家一起来瞧一瞧这些让娃“爱不释手”的亲子宅,究竟都做对了什么?

01

打破空间界限

构建高质量亲子共处场景

如今亲子空间的概念正在被重塑。与上一代家长对亲子空间的认知更多局限在“儿童房”这一房之内不同,当下新一代的年轻父母更愿意打破空间界限,将儿童房延伸到整个空间,整个家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游乐场。

公区的定位也由此发生变化,很多有娃家庭更多将客厅的设计重心放在沟通互动功能上,更重视亲子互动在空间中的多元化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己设计

比如这个193㎡的三代同堂之家,尽可能地打开空间,利用开放式的餐、厨、客一体化空间,丰富家人间的互动情境。

开阔的客餐厅可以任孩子自由玩闹,家长无论在客厅、还是在厨房做饭,视线也能随时照顾到小朋友的动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己设计

岛台安装了轨道插座,更是化身为集办公、休闲、吧台、收纳以及儿童游戏区为一体的宝藏区域,一台多用,日常可以在此陪伴孩子玩耍、学习,偶尔还能兼顾聚会会客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逅屋一舍

同时,更多家长普遍关注居家环境对小朋友的影响,更注重氛围的打造,比如阅读功能不再局限于书房或儿童房内,而是以客厅为核心。

像是这个140㎡的家,客厅摒弃了传统以电视为中心的生活场域,替代为整面墙的书架,带出浓浓的阅读氛围,家长平时可以带着小朋友们在这里读书、学习、练字,增加亲子之间的相处与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木设计

哪怕是面积有限的家庭,无法腾出宽阔的空间作为亲子活动区使用,一张长桌也能解决全家人N种互动需求,创造出更多的沟通场景。

成都这个仅50平的学区房便以卡座、大长桌、飘窗形成了一个围合型空间,大大增强了互动感和利用率。不管是孩子学习,还是夫妻俩办公,又或者是大人小孩一起拼乐高、做手工等等场景都能满足。

即使一家人在桌上各做各的,比如孩子学习、父母在一旁工作、在飘窗上看书,大家都能彼此感知,温馨有爱的氛围在空间中自由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木设计

02

趣味小设计

满足孩子天性

虽然孩子天性好动爱玩,但不一定要在家打造城堡、滑梯、游乐场,一些增加空间趣味性的设计手法,比如打造洄游动线、趣味室内窗等等,一样可以满足小朋友的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凹设计事务所

像是这个93㎡的三代同堂家庭,岛台的洄游动线进入茶室,障子门和折叠门收起时便多了一处洄游动线,障子门更变成了孩子的“宝宝门”,若隐若现,移步易境,别有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凹设计事务所

家里所有的门,白天都是可以隐藏起来的,宝宝可以自由穿梭,去任何想去的空间,每个房间的交互得到最大化释放。

对于业主来说,这是一间可以望山见水的茶室;对于老人来说,这是一间能踏实入睡的卧房;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可以到处乱跑、捉迷藏的游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凹设计事务所

室内窗也是个好东西。大多常见的室内窗是应用在半开放式厨房中,但思路打开,室内窗其实可以应用到任何空间中,是增强亲子互动和空间趣味的有趣设计。

其不仅改善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通过制造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视线穿透关系营造亲密互动,即使不在同个空间,家长也可以随时关注小朋友的一举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设计工作室

像是上海这个93㎡的有娃家庭,在客厅与小孩房的墙面挖了一个小窗,窗里窗外便多了互动,父母在客厅也能及时关注到小朋友在房内的情况,小朋友在房内也可以和父母及时沟通。

小豆丁的造型的窗洞也让视觉更灵动有趣,生活更有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设计工作室

如同大人都渴望在家里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居心地,小孩子同样也梦想拥有自己独立的隐密空间。比如在大人看来像是“美丽废物”的树屋、鸡肋的异形空间等,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爱的秘密基地。

这个家把阳台的柜子刻意镂空,打造小豆丁造型的树洞,成为小孩专属的秘密基地。在这开心的读童话、玩捉迷藏,家里就是一个能自在玩乐的游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吾隅设计

这种在大人看来鸡肋的楼梯下部异形空间,也是孩子眼里的宝藏地。成都这间别墅楼梯经过改造,用定制橡木格栅栏围合成不同形状门洞串联起底部空间,成为了孩子最喜欢的阅读、玩乐的“秘密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梨下设计

像这种上床下桌的双层设计,可以同时满足睡、玩,还有学习的功能。神秘感的树屋床设计搭配爬梯,承载起孩子的遐想与童趣;床下区域可以当作小朋友的娱乐空间,可以在这里玩耍、拼拼积木、看看书,成为自己专属的小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逅屋一舍

03

儿童友好尺寸

被平等对待的居家体验

都说家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第一场所,让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而不是被父母一手包办,而好的空间设计可以让培养好习惯变得更轻松。

比如收纳习惯的培养,其本质不是“强迫改变”,而是“顺应”他们的习惯,因此用孩子的思维来反推收纳设计,从而激活孩子的使用动机让他主动用起来,习惯就自然而然的培养了。

例如阅读区要相应设计书柜、绘本架、文具收纳篮,玩乐区域设计相应的玩具收纳柜等,引导孩子根据不同物品来分门别类、放置收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点水设计

最重要的是,收纳的高度一定要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让独立动手成为一种习惯。

这个家在客厅设置了一整墙收纳柜,底部开放格用来收纳孩子的玩具、绘本,让孩子在够得着的高度去进行收纳整理,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从哪里拿的用完后就需要放回到哪里”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巷川

同时,当代父母也越来越注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孩子也是家中平等的一员,也需要被尊重、被平等对待。除了空间上的规划,软装设计也需要尊重其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

比如迷你家具、小尺寸的座椅、更低矮的换鞋凳、儿童友好尺寸的挂架等等,不仅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己照顾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好习惯,也让孩子有了作为小主人的友好而完整居家生活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涵瑜设计

孩子对空间的要求,也是不停变化的。学龄前的孩子,需要的更多是自由探索世界的空间,甚至可能不需要单独的房间;而上学之后的孩子会有小主人意识,需要养成独立的习惯,最好能开拓出个人的专属空间。因此,家需要适应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身高和视野需求,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可成长性也是亲子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也可以应用组合式、易移动、多功能的家具,如升降学习桌椅等,根据孩子的身高变化来调整,让空间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有利于后期根据儿童的成长情况适时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珂图空间设计

其实,我们能陪伴孩子长大的时间真的少得可怜,经常听大家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或许也并不是我们忙到零时间陪伴,而是我们没有能共同分享快乐的场景。

生活没有定式,对于亲子空间的打造亦是如此。或许不一定要花多少钱,但绝对要花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去关注空间的互动,合理地去规划空间,让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经历更多,不错过每一份幸福的瞬间。

最后,画报君在这里祝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儿童节快乐!(毕竟,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PChouse编辑部 | 出品

Leigh | 监制

夏目 | 撰文

lan | 版式设计

见标注 | 图片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家居灵感、装修干货、设计师推荐

欢迎关注PChouse家居画报

点击文字 查看PChouse家居画报往期热文

壹.

贰.

叁.

合作

editor@pchouse.com.cn

总编邮箱

gelili@pch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