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型鱼类往往生活在海洋中,比如大白鲨、鲸鱼,体型以“吨”计量,而淡水鱼类则以“斤”计量。其实,淡水水域并不是没有大型鱼类,只是它们在生态变迁中遭遇了生存危机,一个个消失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一个例子,白鲟是淡水鱼当中的巨无霸,最大可以长到一千多斤,是淡水鱼当中可以以“吨”为单位来计量的鱼类,古人常说的“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腊子”指的就是白鲟

黄河、长江当中都曾生活着白鲟,受到环境的影响,黄河白鲟在1840年左右消失不见,长江白鲟紧随其后,2022年7月被宣布“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白鲟外,还有中华鲟、长江鲟以及黑龙江流域的鲟鳇鱼,这些大型鱼类最大可以长到数百千克,但它们的真实面貌,国人当中能见到其庐山真面目者,估计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白鲟灭绝之后,其他大型鱼类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中华鲟、长江鲟是长江水域现存的两种大型鱼类,已有20多年没有自然繁殖,完全依靠人工增殖放流续命。如果没有人工放流,估计现在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

同样,在黑龙江流域生长的鲟鳇鱼(又称达氏鳇),同样处于“极危”的状态。2018年,黑龙江抚远一位渔民在捕鱼的时候意外捕获到一条体长3.59米,重达1028斤的鲟鳇鱼,被当地水产部门以22万的价格收购,用于人工孵化繁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鲟鳇鱼

据称,这条鲟鳇鱼是抚远40多年来首次捕获到的千斤大鱼。自2018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听闻黑龙江流域出现大型鲟鳇鱼的消息。

长江白鲟最后出现的时间则向前推了15年!2003年,宜宾一位渔民在捕鱼时,意外捕获了一条白鲟,当地鱼类保护专家听到消息后紧急赶到现场对其进行救助,处理好身体外表的伤口之后,科研人员在这条白鲟身上安装了声呐装置,以跟踪它们的洄游路线,但没想到的是信号跟踪船在追踪这条鲟鱼的过程中,螺旋桨意外触礁,待船修好之后,声呐信号早已消失,再也没有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长江最后一条白鲟(2003年宜宾)

自此之后,人们再也没能发现白鲟的身影。

和白鲟相比,鲟鳇鱼、中华鲟、长江鲟无疑是幸运的,它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人工繁育,算是保存了种族延续的香火。但令人遗憾的是,白鲟却好像销声匿迹了。

说到这里,网友们不禁会问:大型淡水鱼,为何频频遭遇生存危机?这就是全球淡水鲟鱼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生物遭遇生存危机,一方面可以从食物来源上去分析,如果吃不饱肚子,长期面临食物缺乏的局面,它们自然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从栖息地是否被破坏上去追踪相关原因。

很显然,食物短缺并不是导致大型鱼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拿白鲟来说,它们可是长江中的顶级捕鱼猎手。白鲟长着一条长长的鼻子,也被称为“剑鱼”。别看它的长鼻子有些怪异,但却是其身体最重要的部位。白鲟的鼻子两侧分布有梅花状的凹陷,这种凹陷被称为“罗伦氏器”,能够感知水中低微的电压。

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器官,由充满胶状物质的细长管组成,管子的一端开口于鱼体表,另一端膨大成为壶腹。“罗伦氏器”则深入于表皮下,可以感受电场变化,帮助白鲟在长江中探测猎物和导航。一些海洋鱼类同样拥有这个“捕鱼神器”,比如鲨鱼、鳐鱼等鱼类,都依靠这个东西捕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白鲟吻部的梅花状凹陷(罗伦氏器)

据称,白鲟自带的“电压感应器”电感度非常高,可以达到1微伏/厘米的感应能力。这使得白鲟能够感知到活鱼的心脏和肌肉产生的微弱电流,从而发现并捕捉它们。有了这个敏锐的捕捉器,白鲟可以说是长江中的顶级捕鱼能手。

用长江“电感神探”四个字来形容白鲟,再合适不过了。在滚滚的长江之中,依靠眼睛捕食有些低端,况且白鲟的眼睛极小,已经面临退化,它们依靠自己的吻部的“电感神器”完成探测、捕猎。

捕鱼对于白鲟来说,压根就不是问题。就算长江中鱼类数量短缺,但它们也不至于被饿成灭绝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栖息地被破坏,才可能是导致它们消失的主要原因。白鲟属于洄游性鱼类,它们完成繁殖需要进行长距离跨越,以找到合适的产卵场。但由于大江大河中存在的梯级水电开发,每隔一段距离的大坝,成功阻断了它们回家的路线。

虽然现在不少大坝都设计有“鱼梯”,但对于大型鱼类来说,鱼梯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体型庞大的鲟鱼,根本无法通过,可能也不知道人类给它们留了一条通道。据称,葛洲坝截流之后,下游的中华鲟曾一次次撞击大坝,希望找到回家的路,但无济于事。

这是大型淡水鱼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至今仍难以破局。不止是白鲟、中华鲟,其他国家的大型鲟鱼,比如匙吻鲟、俄罗斯鲟等鱼类,都面临洄游路线被阻断这个难题。

这种局面难道无解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鲟标本

当前,水产专家们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给这些鱼类重新找一个家园。比如,长江水域中的长江鲟,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野外自然产卵,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中华鲟目前还面临“难产”,已有20多年没能自然产卵,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将是大型淡水鱼类的福音。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拥有“电感神器”的白鲟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长江、黑龙江、黄河以及世界各大河流域的大型洄游性鱼类的保护,仍旧任重而道远。希望有一天这个问题能够彻底解决,让这些大型淡水鱼能够永远留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