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旅游就是喜欢买、买、买,可以说,哪个国家能抓住中国游客,哪个国家就能抓住泼天的富贵。

可偏偏有些国家就是要对着干,公开辱骂、歧视中国游客,特别是韩国与越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又有一国贴出了中国标语——尼泊尔。

尼泊尔作为一个以友好和热情著称的国家,早已在中国游客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尼泊尔政府和当地商家不遗余力地展示他们的欢迎之情。

当地的商家也纷纷提供中文服务,从菜单到指示牌,再到导游解说,处处都能看到中文的身影。

不过,这次标语上面的内容却让人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中文标语

中国历来重视和睦友好,视各国旅客如己。

然而,近年来在越南频发中国游客被不友善对待的事件。

2017年,三位中国公民在越南芒街口岸遭越南边防人员索要小费未遂后被毒打致伤。

此外,越南一些店铺还公然张贴歧视性标语,如"中国人不得入内"、"中国人滚出越南",令中国游客深感屈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语有云:"客从何处来,绳猻从月夜。"

这句话似乎预示着一场盛大的相遇。

然而,全球各地热切期盼中国游客的归来,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份浪漫的想象,更在于中国游客强大的消费实力和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在越南旅游业中,接待中国游客的比例甚至高达其他国家的三倍。

对于越南旅游业来说,中国游客的到访无疑是滚滚财源。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越南人却常常对这些带来丰厚收入的中国游客抱有歧视和排斥的态度。

回想疫情肆虐期间,越南的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滞。

那段时间,许多越南旅游从业者翘首以盼,希望中国游客能够早日归来,带来久违的财源。

然而,当2022年旅游业全面重启之际,期望中的中国游客却迟迟未归,不少酒店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这一切,是否正是他们昔日行为的恶果呢?

越南的街头巷尾,曾经熙熙攘攘的游客如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一片寂静。

那些曾经热闹的市场,如今门可罗雀。

酒店老板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望着门外稀疏的行人,不禁心生感慨:曾几何时,他们对中国游客的不屑一顾,如今却成了自己最大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中文标语

中国和韩国地理位置相近,韩国因其繁荣的偶像剧文化和发达的整容行业,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

然而,这种密切的旅游交流却因为韩国方面的一系列举措而蒙上了阴影。

截至2023年6月,韩国共接待了96.1万名游客,其中中国游客占了16.8万。

他们不仅为韩国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显示出极强的消费能力。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韩国并没有采取措施来留住这些重要的客源,反而对中国游客实施了令人不安的歧视性政策。

所有中国游客的短期签证被停止,显然是对中国游客的第一个障碍。

而且,韩国有关部门还强制规定,中国游客只能通过仁川机场入境。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游客落地后,还被要求在脖子上挂一个醒目的黄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着黄色牌子的中国游客被韩国军人引导着,前往指定区域进行核酸检测。

这一幕在熙熙攘攘的机场中显得尤为刺眼。

每个中国游客都必须自费进行核酸检测,费用高达8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434元。

黄牌子的颜色显然是有意为之,仿佛给中国游客打上了某种特殊的标记。

在整个疫情期间,中国的防疫措施被全球广泛认可和称赞,然而,在这里,中国游客却被单独区分出来,接受额外的检查和费用。

看到这些,难免让人质疑韩国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中国游客在韩国的公共场所发现了含有歧视性内容的中文标语,如“禁止在此排泄垃圾”、“拒绝中国人进入”等字眼。

这些标语让许多中国游客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

对于这些游客来说,本应是愉快的旅行,却因这些充满敌意的标语而蒙上了阴影。

这种歧视性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国游客的感情,还对韩国的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游客是韩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高达690万人,他们的消费为韩国经济注入了大量资金。

然而,这些歧视性标语让不少中国游客对韩国的旅游环境产生了质疑和不满,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旅行选择。

事实上,中韩两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时可能会引发误解和冲突。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任何一方歧视他人的借口。

相反,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包容和理解,才能真正消除文化隔阂,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

作为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中韩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合作前景。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样性应当成为各国人民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而不是制造隔阂和对立的理由。

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好关系,让更多的游客享受美好的旅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泊尔标语

尼泊尔,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或许在世界地图上并不显眼,但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中国游客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

走在加德满都的街头,迎面而来的不仅是高耸的庙宇和古老的石板路,还有一块块让人忍俊不禁的中文标牌。

“白富美的选择”、“价格才是硬道理”、“不坑爹”……这些标语融合了中国的网络热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跨国的网络文化交流中。

在这异国他乡,看到如此亲切的字眼,总能让人感到几分温馨和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标语背后,映射出的是尼泊尔商家对中国游客的热情与重视。

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许多商家自发地学习中文,从简单的“你好”到流利的对话,商家的努力令人感动。

在一些特色小店里,老板们用带着浓厚口音的中文与你交流,推荐他们的特色商品和美食。

无论是街边的小摊贩,还是高档的酒店,你都能感受到他们真挚的友好。

在尼泊尔旅行,不仅能感受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体验到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源自于那些用心的中文标牌,源自于商家们真诚的微笑和努力。每一次旅程,都像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让人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找到一份家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泊尔店家热情接待中国游客,自学中文,消除语言障碍,并提供优惠价格。

尼泊尔政府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中文服务,优化无障碍设施,促进旅游便利。

2019年赴尼中国游客增27%,达近10万人次。

2023年尼泊尔进一步在中国推广旅游,推出特惠套餐,促进旅游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尼泊尔的做法,和越南、韩国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都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对待中国游客的态度却是天差地别。

事实上,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56年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始终不遗余力地支持尼泊尔的发展。

几十年来,中国提供了上百亿人民币的贷款,并为尼泊尔修建了60多座水电站。

这些无私的援助不仅象征着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也为尼泊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如今,在尼泊尔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一座由中国援建的大型水电枢纽巍然矗立。

这个枢纽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稳定的电力供应,更成为中尼友谊的象征。

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亲眼目睹这一跨越国界的友谊之力,感受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样的友好环境中,尼泊尔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针对中国游客的细致服务和友好氛围,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民间交流。

街头巷尾的中文标识、酒店中的中国菜肴、导游熟练的中文解说,处处体现出尼泊尔对中国游客的热情欢迎。

每当夜幕降临,水电站周围的灯光亮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尼泊尔的高原上。

当地居民常常自豪地向游客讲述这座水电站的故事,讲述中国朋友的无私帮助。

游客们也在这片友谊的土地上,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温暖和亲切。

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正如这座高原上的水电枢纽一样,源远流长,坚不可摧。

两国人民在互助互爱中,共同谱写着一段段动人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他们给中国游客挂‘黄牌’”,环球时报,2023-01-10。
强迫中国游客购物 韩国一旅行社挨罚,光明网2024-05-15 。
外交部:已就我公民被打向越提出严正交涉,2017-02-12 。
尼泊尔积极扩大中国游客市场,光明网,2024-02-09。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