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20年后的华为会怎样,任正非答了两个字:“坟墓”。

华为作为IT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国际化程度举世瞩目。

在尼泊尔,华为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市场竞争,而是直面子弹的威胁。

他们无惧险境,克服重重困难,将通信网络带到当地,让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

在印度尼西亚,疟疾肆虐,加上黑帮的威胁,华为的员工依然坚持在第一线工作。

在阿富汗,局势动荡,客户随时可能遭遇生命危险。

即便如此,华为的员工依然坚持在这里工作。他们不仅要克服恶劣的环境和安全的威胁,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乱和爆炸。

这些华为的海外员工,正是凭借着这种狼性的拼搏精神和无畏的敬业态度,成就了今天的华为,成就了这个世界级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18年起,华为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供应商,仅次于三星。

这一成就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

短短五年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五次围追堵截,试图遏制其崛起。

面对美国的制裁,华为屡次化险为夷。

每一次的危机,华为都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挺了过来。

与此同时,美国却因为对华为的打压,反而给自己本土企业带来了不少麻烦。

华为蒸蒸日上,美国终于坐不住了。

面对华为迅速崛起的势头,美国开始对其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疯狂制裁。

然而,这些打压并没有让华为倒下,反而促使其在逆境中涅槃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却陷入了自己的困境。

制裁华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反而让一些本土企业受到了牵连。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政府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开始把怨气撒在自己的企业身上。

许多网友对此调侃道:“这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典型的窝里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对华为进行制裁

2018年3月22日,美国白宫。

总统特朗普在一片闪烁的镁光灯中,郑重其事地签署了一份备忘录。

宣布:“从今天起,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经济利益,也是为了国家安全。”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明确表示,将全面限制华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称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谷歌随即响应总统号召,宣布不再向华为提供关键的GMS(谷歌移动服务)支持。紧接着,各大芯片制造商也陆续宣布停止对华为的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华为正处在风口浪尖。

孟晚舟事件仍在继续发酵,美国的制裁和打压如同巨浪一波接一波地拍打着这家中国科技巨头。

彼时的华为,已经感受到来自全球政治舞台的寒意。

美国政府不仅对华为实施了严厉的制裁,还施压其他国家纷纷加入,对华为进行全面封锁。

这一年,美国政府出手最重的一击,就是直接切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

全球半导体市场瞬间波动,华为的生产线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没有了关键的芯片,华为的高端智能手机和5G设备的制造几乎被迫停滞。

2021年美国迎来了新总统拜登。

然而,许多人期望的政策转向并未出现。

拜登政府延续了前任的对华政策,甚至在某些方面变本加厉。

2022年,美国出台了《芯片法案》和《竞争法案》,这些法案不仅旨在扶持美国的芯片产业,还意图通过限制与中国的合作来打压中国的科技进步。

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出口管制频繁升级,几乎断绝了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渠道。

新的制裁措施接踵而至,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步步紧逼。

华为不仅要面对技术封锁,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国外交部就美国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进行了严正交涉,明确指出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相关国际条约。

然而,美国对此置若罔闻,甚至还试图通过各种借口来辩解其不合理的行为。

尽管美国对中国的一些关键产业,特别是对华为的制裁不断升级,华为却并未因此被打垮。

相反,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科研成果,成功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重重打击,华为也发起了反击。

早在2019年8月,华为上线了自己的系统——鸿蒙。

其实,华为早期就意识到了自研技术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2003年成立消费者业务部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公司,为应对未来挑战奠定基础。

2012年华为召开内部会议,讨论手机系统的不足,开始研发新的操作系统"鸿蒙"。

鸿蒙系统解决安卓的开发难度大、系统庞大、安全性低和无法跨平台等问题。

其核心改进包括:

研发方舟编译器,简化开发流程。
采用微内核架构,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支持多种设备。
优化进程调度和通讯机制,降低延时。

华为投入大量资源,数千名工程师夜以继日工作,为鸿蒙系统提供了强大支持。2018年美国制裁华为,华为展示了多年的技术储备。

2019年8月,鸿蒙系统发布,随后方舟编译器上线,进一步推动鸿蒙生态的发展。

华为通过HMS Core 4.0建立生态系统,并在2020年发布河图,进一步提升系统能力。

总结来说,方舟编译器为HMS提供了基础,HMS为鸿蒙提供了软件生态。

鸿蒙系统面向未来,超越安卓和iOS的硬件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芯片领域之外,华为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同样不遗余力地进行创新投入,正是这种多元化的科技探索,使得华为在5G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科技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尽管面临多年的制裁,华为依然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每年的销售收入稳步上升,成为其坚韧不拔的见证。

2021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6368亿元,净利润为1137亿元。

即使在风雨飘摇的2022年,华为依然实现了6423亿元的收入,净利润为357亿元。

到了2023年,华为迎来了新的高峰,实现营业收入7042亿元,净利润87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五年间,美国对华为的持续打压似乎在许多人眼中是一次成功的遏制。

然而,事实却证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老话的正确性。

今年4月,华为高调发布了全新的MateBook X Pro系列笔记本电脑,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华为的MateBook X Pro系列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了其一贯的高水准,在性能上更是毫不妥协。

令人意外的是,这款令人惊艳的产品搭载了美国本土著名企业英特尔的最新酷睿处理器。

这种“敌友”关系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深度交织与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美国政府一直对华为施加压力,但在一些美国著名且有实力的企业眼中,华为的实力仍然令人信赖,并且被视为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许多技术领先的公司相信,通过与华为合作,可以实现双赢局面,双方共同推进科技进步。

然而,这种潜在的合作机会一旦被美国政府察觉,总是会迅速出台相关禁令,迫使这些企业停止与华为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政府对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的打压并未奏效,反而激起了新的矛盾。这次,他们把矛头对准了本地的巨头企业,如英特尔和高通。

政府的一纸禁令,不仅阻断了中美两国科技企业的合作,还让这些美国企业多年积累的成果毁于一旦。

英特尔于8日发布公告称,美国商务部在7日向其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取消向一家中国客户出口消费相关产品的许可。

尽管英特尔仍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在125亿美元至135亿美元之间,但这一决定使其收入预期降低至区间中值以下。

英特尔对此表示,尽管面临这一突发状况,仍预计今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和每股盈利将实现同比增长。

然而,这一消息无疑对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不仅是英特尔,高通公司也收到了同样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向华为科技公司出售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用芯片。

这一禁令对两家公司的业务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截至8日收盘时,英特尔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40.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同期则累计上涨了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特尔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与华为建立起了相互信任且紧密的合作关系。

然而,正当这种合作关系开始结出丰硕成果,显示出胜利的曙光时,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却让一切化为泡影。

禁令发布后,英特尔的股票在短时间内下跌超过2%,这种影响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信心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