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3年,伦敦市政府推出了一项旨在减少市中心交通拥堵和污染的政策——征收拥堵费

从工作日的早上7点到下午6点,以及周末的中午12点到下午6点,进入拥堵区的司机每天需要支付19美元(约合人民币137元)的费用。

然而,根据伦敦交通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许多驻伦敦的外国大使馆、高级专员公署和领事馆并未按规定支付这笔费用。

令人震惊的是,共有161个外交机构拖欠的拥堵费总额已超过1.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

其中,日本大使馆位列欠费第二名,拖欠金额高达12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264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英国伦敦交通局近日对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提出了严厉指控。

大使馆累计拒缴超过18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4亿元)的拥堵费,引发了强烈反响。

美国大使馆一方坚称,作为外交机构,应享有外交豁免权,因此无需支付这笔费用。

对此,伦敦交通局表示强烈反对,强调无论身份如何,都应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大哥都敢得罪,更别提我们了。

最近,英国政府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开出了一张价值793万英镑的巨额罚单,理由竟然是拖欠了大量的“交通拥堵费”。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英国交通管理部门发现中国大使馆多次违反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收费规定。

经过多次催缴无果后,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大使馆进行罚款,并开出了高达793万英镑的账单。

面对这笔巨额罚单,中国大使馆表示震惊和无奈。

他们认为,作为外交机构,享有一定的豁免权,不应当受到这样的处罚。

同时,大使馆方面也强调,他们一向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愿意与英国政府进行沟通,以寻求解决办法。

然而,英国政府态度强硬,不仅坚持要求中国大使馆支付罚款,还扬言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不缴纳,将把此事诉诸国际法院

英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法律面前没有例外,任何机构都必须遵守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交通局“生财有道”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一线大城市,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这座城市如同我们国家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一样,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流和车流在此汇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拥堵问题困扰了这个城市数百年,直至今日,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世纪后,随着航海殖民和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激增。

到19世纪末,作为英国第一城市的伦敦,其人口已经接近600万。

当时的伦敦,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人口急速涌入城市,使得街头到处都是人挤人,马车挤马车的景象。

为了缓解这一困境,19世纪见证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火车的出现。

1836年,伦敦开通了第一条铁路线——伦敦和格林威治铁路。

这条铁路线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随后整个城市迅速布满了交通轨道。

如今,伦敦的铁路网依然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这一接近一百年未变更的铁路网,已无法适应当今的城市交通需求,成为伦敦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铁路的铺设将会大大减轻伦敦的交通压力,但现实并非如此。

19世纪一位马厩管理员曾说:“铁路线增加越多,马车的使用量反而越大。”

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铁路不仅没有减少马车的数量,反而因更多的人进出城市,带动了马车需求的增加。

站在19世纪的伦敦街头,人们看到的是拥挤的马车和涌动的人流。

蒸汽机车轰鸣而过,但街道上依旧充斥着繁忙的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3年,伦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大都会铁路线,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客运量迅速从800万上升到1200万,交通堵塞问题依然存在。

进入20世纪70年代,城市现代化和机动车数量增加,使得全球许多城市面临交通拥挤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开始对交通拥堵时段的车辆收取费用,以经济手段减少私家车出行。

征收“道路拥堵费”的做法最初是在1970年代来自新加坡。

在伦敦,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步履匆匆的人群,原本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但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

那时的政府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措施,伦敦的交通状况只会每况愈下。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解决方案——征收拥堵费。

但直到今天,交通压力依然没有减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看一组数据:

去年全球卫星定位荷兰制造商Tom Tom公布全球堵车指数,调查了全球56个国家共389个城市的塞车状况,伦敦成为全球行车速度最慢的城市,在市中心平均每10公里开车要花上36分20秒,时速不到17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按照英国交通部门的规定,所有进入这个繁忙区域的车辆都必须缴纳十几英镑的“拥堵费”。

这笔费用旨在补偿交通管理的成本,并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在伦敦市中心的道路上,你会不时看到那些醒目的红底白字的“C”标志。

每当司机看到这个标志,就明白自己已经进入了交通拥堵收费区,必须开始支付费用了。

对于许多伦敦市民来说,这个政策让他们头疼不已。

尽管反对的声音不断,但收效甚微,这项收费政策依然稳稳地实行着。

如果你想进入伦敦的市中心,无论你是谁,都必须缴纳这笔费用。

记得有一次,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访英时也因为未能提前支付这笔费用而被罚款,这件事在媒体上沸沸扬扬了一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英国,为了使自己向外国外交人员“伸手要钱”更加顺理成章,他们专门将某些费用改名为“服务费”。

按照国际条约的规定,任何国家都不能向外交人员征税,这意味着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义务支付这笔费用。

实际上,历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向英国缴纳过这笔钱,这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惯例。

英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如果他们以罚款的名义讨要这笔钱,大多数国家很可能会拒绝支付。

然而,巧妙地将其改称为“服务费”,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外交人员在享受特权的同时,也需要一些必要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是由驻在国提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多米尼克·拉布再次向驻英外交使团和国际组织发出严厉警告,要求他们支付长期拖欠的罚款和债务。

其中一项重要的欠费内容便是伦敦的交通拥堵费。

对于那些试图以“外交豁免权”为理由逃避支付的国家,英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定。

多米尼克·拉布明确表示,这类费用并不属于税款范畴,因此,外交豁免权不能作为豁免支付的理由。

他强调:“伦敦的交通拥堵费是一种服务费用,而不是税收。

利用外交豁免权来要求免除这笔费用,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这一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驻伦敦的外交官员私下里对英国政府的态度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外交豁免权的侵犯。

然而,多米尼克·拉布坚持认为,公平和法律应当凌驾于一切特权之上。

他指出:“这些费用是为了维护伦敦的交通秩序和城市环境,每一位使用伦敦道路的人都有责任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月22日,根据媒体报道,英国交通管理部门对美国驻英大使馆开出了高达1860万美元的罚单,因为其活动频繁导致交通拥堵。

美国方面拒绝支付,称外交机构享有豁免权。

伦敦数据显示,161个外国使馆和领事馆共拖欠约1.82亿美元的拥堵费,其中日本驻英大使馆欠款高达1280万美元。

此举引发多国外交机构反对,认为违背国际外交特权原则。

英国将目标转向中国驻英大使馆,要求支付1060万美元的拥堵费,引发中国国内争议,部分认为英国政府在利用手段对大国施加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人表示,英国交通管理部门应重新审视其对外交机构的处理方式。

当前的强硬手段可能激化矛盾,引发更广泛的外交争端。

在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时,应寻求灵活、符合国际惯例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有利于伦敦的城市环境,也对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对此,你怎么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环球网——《美国驻英大使馆拒绝支付1860万美元拥堵费 伦敦交通局称将追究》2024-05-2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716869875228564&wfr=spider&for=pc
  • 环球时报——《美日使馆带头拖欠,伦敦拥堵费收不上来》2024-05-23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797511332373943&wfr=spider&for=pc
  • 环球网——《英媒:按里程收费缓解拥堵,伦敦市长被质疑“一意孤行”》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