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在桂平一中校园里,有个圣贤苑,苑里立一一个门牌楼,门额处镶有一块石碑刻,浔郡学堂碑

此碑刻刻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当时贵县人(今贵港)陈璚所书,1996年被列为桂平市级文保单位。

既然是文物,自然的,这方石碑的的背后也有着一段桂平的人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末年,由于时代的变化,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显得落后迀腐,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脚步,正值世界巨变,众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应该兴办与时代共俱进的教育方式,以文化兴国。

于是,各种新式学堂,学校在各地纷纷兴起,中小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桂平,光绪壬寅年二十八年(1902年),时任知府张祖祺在桂平城里的浔阳书院就开创了浔州师范讲习社,接受原浔州四县(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学生学习。

两年后,光绪甲辰年,张祖祺加开成立浔郡中学预备科,由此拉开了桂平近代中学教育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备科已招有一届四县学生,虽然也才有二三十名学生,但浔阳书院的空间有限,在新式学科的教育展开,还是不足的,于是张祖祺开始筹备建设开办正式的浔阳中学堂。

但就在张祖祺开始筹备建校之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末,朝廷下发了一份调令,升调他去任道台了,浔阳中学堂建校之事就搁置了下来。

但时代前进的脚步是停不住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继任浔州知府彭言孝到任,他召集浔州四县的绅士会议,决定由四县分别“劝捐”筹资建校。

筹资比例参照清代初年建造浔州府城桂平城墙的方案分摊。即建校费用分为三份,桂平,贵县各一份,平南,武宣共一份,得一万多银员。

这点钱建个学校还是不够的,所以拆除桂平城内外的十六座祠,庙,收集砖石作为建筑材料,并请当时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桂平人梁英龙为学校作校舍建筑设计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事俱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浔州四县各界人士的督导,努力下,在原浔州协镇衙,副将废署的位置开建浔州中学堂,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峻工,并正式招生开学。

学校建成,自然是当时浔州四县的重大事件,很受地方重视与关注。在为学校题校名时,请来了当时四县最为有名的大家,贵县人陈璚来书写。

这个陈璚可不是一般人,从官职来说,是清末任官职位最高的贵县人,官至四川按察使;从文化层次来说,他的书法可称之为大家,后人对他的书法造诣评价还是很高的。现在网上一搜,还有不少陈璚的书法在流传拍卖。

正是如此,地方的大事请这位“位高,才绝”的人来题写校名,那就是顺理成章,合乎常理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校之时,把陈璚所书的“浔郡中学堂”四字刻石成碑,镶嵌在校门楼上。

后来,民国初立,教育的改革时行,地方学堂的名字也跟着改变,很多学校由“堂”改“校”,“浔州中学堂”也更名为浔州中学校,但这个校名石刻也依然保留了下来。

随着后来的时代发展,各时期的历史事件影响,这个地方也由浔州中学校,慢慢变为今天的桂平一中

“浔郡中学堂”代表的门楼也数次移迁,在五六十年代,据说当时桂平一中有一栋楼,叫红楼,这方石碑就成为了红楼的大门记忆。

不过也正是数次迁建,过程中这方石碑也不幸损坏一角,但基本保存了下来。

后来,在1984年,桂平一中在建设中,在校园开辟一角,建亭,建坊,名曰萃苑,重新把“浔郡中学堂”碑刻立起来,并且修补完整,成为今天一中校园内圣贤苑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