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的原著,和电视剧有所出入。

南庆每三年一次的赏菊大会在悬空庙举行,届时百官同乐,而庆帝在悬空庙最顶一层与民同乐。

悬空庙依山而建,凭着木桩一层一层往上叠,最宽处也不过丈许。

悬空庙方圆百里守卫戒严,但是悬空庙内部却没有重兵守卫,如果这个时候有杀手混入那么庆帝便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菊大会这么多年从未出过意外,可是偏偏这次范闲第一次参加悬空庙的赏菊大会后便出现了刺杀案。这是为何?

并不是因为杀手变强了,也不是因为防范变稀疏了。

而是因为这场刺杀案本身就是一场局,一场由庆帝点头同意陈萍萍安排的一场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空庙刺杀是一场局

要知道庆帝身边有不少的高手,往年高手在身边,是任何的刺客都近不了身的,其实原著中洪四库洪公公也去了,而且就在庆帝身旁。

虽然因为悬空庙下面起火了他陪着太后下去了,但是凭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后来上来帮范闲。

要知道洪四库是九品高手,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次他却让杀手入了悬空庙,而且在整个刺杀过程中他是束手旁观的,他为何在庆帝生死一刻见死不救?

很显然这是庆帝旨意。

不仅仅是洪四库,那天守在下面的所有的高手都接到了命令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可离开岗位。

因为那天刺客刺杀最后能够救下庆帝的人只能是范闲。

因为那场刺杀案从头到尾并不是为了庆帝,而是为了范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安排这样的刺杀案,是为了在范闲接手内库之前能有一个救驾之功,让百官臣服,让范闲的地位更上一层楼,所以以命相搏救下圣上的功劳才能保范闲在百官心中地位更加显赫。

庆帝给不了他皇子的身份,只能给他让百官无法反驳的恩宠。

所以庆帝默许让陈萍萍安排了这场刺杀,所以刺杀庆帝的白衣剑客是影子。

在原著中影子做戏是做的相当足的,他并没有做样子打打就走了,而是几乎拼尽全力将范闲逼到生死一线的地步,因为这样百官才会相信,天下才会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场提前安排好的刺杀案中却出现了一个变数,那就是藏在庆帝身后那个刺杀的太监。

这场刺杀案这名太监是个变数,也是这场局逼出的敌国奸细,对方在庆国皇宫埋伏了十多年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

其实这名太监是陈萍萍暗示的,不然他如何知道那天是最好的刺杀机会。

只是没有人能够查出这背后的关系,所以这个案子成为了无头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皇子还是救陛下?

前面有白衣剑客,后面有刺杀太监,此时的庆帝可以说是两边都危险,但是与此同时,三皇子也有生命危险。

而且庆帝是大宗师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整个南庆除了洪四库都以为庆帝不会武功。

对于当时的千钧一发的场景,范闲面临了此生最危险的一次考验,原著中写道:

他知道自己不是神仙,就算是五竹叔或者是四位大宗师出现在自己的位置上,也不可能在击退面前刺客,保住老三性命的情况下,再与那名白衣欺雪的剑客硬拼一记,还有足够的时间与力量,去帮助陛下对付身后的那名小太监。
宫中那名小太监没有什么功夫,但是他手中那把陈旧至极的短剑,确实最要人命的东西。
所以他选择了先救三皇子,再救陛下,虽然这种选择在事后看来大逆不道,但在范闲眼中看来,三皇子只有八岁,还是个小孩子。
救人,自然是先救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当时千钧一发时刻原著中对于范闲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他知道自己这个选择是大逆不道,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先救三皇子,而不是陛下。

其实这个选择并没有上面写的那么道貌岸然,这背后其实有着范闲的小心机。

其实他是故意的,只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先救小的是最好的理由。

毕竟三皇子离他比陛下近,其实范闲冒着极大风险做出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帝的心思

事后,范闲重伤,不仅仅重伤还中了毒。

但是范闲却经此一事让所有人明白他不仅仅救了皇子,还救了陛下。

所以这个年轻人未来不可估量。

看着范闲如此以命相搏,庆帝内心深处有了一丝触动,在范闲生死悬一线的时候庆帝寝食难安,甚至太后都为这个年轻人拜佛祈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朝野震惊,没有人能够想到皇室对范闲的重视如此之大,连太后都闭门不吃不喝祈祷范闲能够挺过这一关。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太后感恩范闲救了陛下一命,其实这是因为范闲是陛下的儿子。

当然那个时候范闲的身世还未泄露,所以庆帝这场刺杀局虽然有意外,但是最后还是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范闲在百官甚至百姓心中的分量更重了,而庆帝对他再多的重用和恩宠也没有任何阻碍,也不会有人怀疑,而这对范闲日后顺利接手内库方便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范闲在那一刻却选择先救了三皇子而不是庆帝这件事,庆帝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原著中写道:

悬空庙上,在那样的危急关头,如果范闲第一选择是不顾生死地去救皇帝只怕多疑成习的皇帝依然会对范闲有所提防,因为那样的举动,也许正是他身为一位权臣想表现自己的忠诚给一位君主看,而做皇帝这种职业的人,向来是不会相信看得见的忠诚。
看问题是范闲选择先救了老三!
如果深究起来,都察院都甚至可以就着这个细节,弹劾范闲大逆不道。只是皇帝本非寻常人物,他却从这个细节里,自以为看清了范闲城府极深的表面下,依然有一颗温良仁顺的心……就像当年那个女子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是原著中范闲先救三皇子而没有先救庆帝后,庆帝的真实想法,同时这也是范闲的高明之处。

他知道庆帝的多疑,如果他不顾三皇子的命救下庆帝,就算最后庆帝好好的,三皇子没了,他也会被庆帝怀疑。

不仅仅如此,他和范家也是有隔阂,毕竟三皇子的母亲是柳家的人。

而他选择那个时候先救三皇子,就是看穿了这场刺杀是一场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庙下失火庆帝的泰然处之,陈萍萍的毫无反应他便猜出了这场刺杀可能就是一场为自己而作的局。

所以他选择先救三皇子,有三个好处。

第一:打消庆帝的多疑,让庆帝对他更加信任,甚至更胜从前。

第二:拉拢了三皇子和柳氏一族,为未来自己在范家留一条后路。

第三:减少一条命的牺牲,同时救下庆帝和皇子,功劳更大。

这便是范闲选择先救三皇子而不是庆帝背后的心机。

这背后可谓是一箭三雕,连庆帝都瞒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闲成为皇子之师

这次刺杀案之后,三皇子对范闲这个大表哥的感情越发不一样了。

因为这次刺杀,他亲眼看到自己的亲哥哥在自己命悬一线的时候束手旁观,而是范闲冒死命就下他。

而还是选择先救他后救陛下。

这样的救命之恩,无论是三皇子还是宜贵嫔,还是柳氏一族都会对范闲感恩戴德,和他越发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次范闲救下三皇子,也获得了庆帝的信任,庆帝看到三皇子的胆小,让他觉得这个皇子给他丢人。

于是他让范闲担任三皇子的老师,并且让范闲下江南也带上三皇子,让他在外历练一番。

于是范闲的恩宠更上一层楼,不仅仅是提司,不仅仅没有人敢弹劾他先救皇子后救天子的大不敬,反而对他更加惧敬三分。

因为这次陛下不仅仅没有追究他的大不敬,还让他成为皇子之师,年纪轻轻前途无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三皇子本人来说,他也是非常意外为何范闲会在那样的情况下选择先救自己而不是陛下。

于是在下江南的路上,三皇子问了范闲这个问题。

原著中写道:

“恩……悬空庙上,为什么你要来救我?”三皇子带着一丝期盼望着他。
范闲想都没有想,很直接笑着说:“因为殿下那时候危险,我自然要救你。”
三皇子明显要的不是这个敷衍的答案,继续问道:“那时候……父皇更危险。”
范闲回的妙:“我离殿下近些。”

其实范闲并没有正面回答三皇子这个问题,但是两人毕竟是一个爹生出来的,都如此聪明,最后也没有把话说透,只是相互试探着。

而范闲却私下和自己的爱妾柳思思亲口承认自己为将来打算的念头。

原著中写道:

她是得到范闲亲口确认的寥寥数人之一,当然相信他的身世,而她虽然视为憨直的姑娘,脑子却极为好使,或许是自幼被范闲灌鬼故事灌多了,对于某些事情有着天生的敏感。
这些日子瞅着范闲与三皇子之间的言谈举止,隐约猜到范闲是不是在为将来做些什么准备,但是天子家事,在姑娘家的心中还是十分恐怖、不能触摸的存在,她又不将范闲看成宫里人,自然有些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范闲在江南路上有意培养三皇子关心朝政,让他体会民情,而且范闲还跟爱妾柳思思确认了自己这个想法。

他是在培养三皇子,而且在这段时间相处中,两人虽然没有点破那层纸,但是彼此都心知肚明。

三皇子多少也是生在皇家,对于那个位置他不可能没有想过。

而且此次下江南他表现出的完全和在宫中胆小没有存在感的皇子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这么多年他在藏拙,很显然那位能够教出这样的皇子出来的宜贵嫔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所以范闲这次先救三皇子确实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也是为了将来做打算。

而范闲这个心思,庆帝却没有看穿,这也是庆帝这一生不可多得的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