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类型的青少年有猝死的高危因素?

青年人猝死与老年人不同,老年人以冠心病居多,而青年人病因相对复杂,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致猝死者多。青年人在校期间学习任务重,单位工作压力大,许多人有饮酒、抽烟、彻夜上网等不良生活习惯,高度的精神紧张,加上缺乏体力锻炼,就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闭塞,甚至发生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由于猝死发生的时间及方式通常不可预测,因此识别并发现高危人群至关重要。常见的危险因素总结如下:

劳力性后心悸、胸闷、胸痛、活动耐量下降 。

运动性、反复性晕厥 。

家族史:1名以上亲属5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或直系亲属50岁前因心脏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有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等。

体格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异常外形(马凡氏综合征、LQT7、LQT8)。

心电图:Epsilon波、碎裂QRS波、Brugada波、早复极变异等。

严重的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基础。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尤其是室颤和心室停搏。青年组心脏病轻 ,心脏储备尚好 ,室颤多由于心血管运动张力异常所致;而中老年多因冠状血管病变 ,使区域血流减少 ,在应激状态下引起区域性膜电位不稳定而诱发室颤。另外 ,心室排血量骤减如肺栓塞、心房粘液瘤等 ,急性左心衰 ,心脏破裂 ,以及由于神经反射导致的神经源性心脏聚停亦是猝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对于青少年猝死的预防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及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具体包括全民全社会认识到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全社会 的 医疗 急救系统 的建立 以及公众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包括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对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冠脉及时血运重建,室壁瘤的适当处理,包括各种药物应用以及其他心脏疾患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