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同样也是癌症大国。

世卫组织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发癌症患者约450万,相较于全国人口总数,这个数据或许不会引起大家警觉。可如果说这个数字却占据了世界新发癌症患者的20%多,位居全球第一,大家还会觉得正常吗?

如此庞大的患癌人群,我们不禁思索其中的原因,除了在世界名列前茅的人口基数、生活和饮食习惯外,国人长期以来清洁方式不当也是癌症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这也使得大家普遍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卫生,但在重视食品安全的同时,很多人似乎却忘了,病从口入不仅仅指的是吃的食物,其实还包括我们平时用到的碗筷等餐具。

而这,也是病从口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能有人觉得我这是在危言耸听,有点故意夸大事实。可事实上,很多致命的东西往往藏在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就比如平时洗碗筷的一些习惯,稍不注意,可能就会给健康带来隐患。看完下面的内容,或许你就会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01

洗完的碗和盘子撂在一起,第二天直接用

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将洗完的碗筷和盘子撂在一起,第二天拿起来就直接用。家用电器研究院就曾做过相关试验,将洗完的碗筷一组直接撂在一起放在碗柜中储存,另一组则在洗干净后立着放于置物架上。

三天后,立着的餐具菌落总数为8000cfu/套,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撂在一起的菌落总数则为560000cfu/套,比立着放的高出整整70倍。

而厨房中又有许多卫生死角,可能潜藏着一些细菌和病毒,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可导致急性肠胃炎、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碗筷洗完后一定不要再撂在一起了,洗干净后要把碗筷立起来,放在通风的地方沥干水分。

02

抹布长期不换,一布多用

在厨房里,抹布看起来是个不起眼的存在,有很多人家,喜欢一个抹布通用,可以是洗碗布,又可以是擦台布,擦碗布,但殊不知抹布确实名副其实的“细菌之王”。

国家疾控中心曾发布过一组数据,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每平方厘米洗碗布的细菌数为150-17.76亿个,上海地区每平方厘米洗碗布的细菌数为62.5-8.75亿个,而在我们认知中公认的最脏的马桶,马桶圈周围的细菌总数也不过才3000万个,由此可见,有时候厨房里的抹布还真没有马桶干净。

除了细菌多以外,在这些细菌中还有很多是致病菌。《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厨房抹布中包含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和沙门氏菌等在内的19种条件致病菌。

所以,一块抹布真的别用太久,该换就换,更别把抹布当成通用布,最好是专布专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碗筷从来不消毒

很多人家里的碗筷从来就没消过毒,一方面是为了省事,另方面是觉得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消毒。

殊不知,幽门螺杆菌就喜欢那些从不消毒的人。因为为了家人的健康卫生,建议定期给所有碗筷消毒。没有消毒柜也没关系,可以煮一大锅开水,将碗筷洗干净后放进去煮15-30分钟,也会起到消毒作用。

04

洗洁精滥用,觉得放越多洗得越干净

洗洁精作为最常见的清洁用品,几乎每家每户在清洗碗筷时都会用到洗洁精,并且不少人觉得,洗洁精放得越多,碗筷就洗得越干净。

事实上,真的不建议这样做。首先,大量使用洗洁精可能会导致洗洁精冲洗不干净,很容易有化学物质残留,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增加

另外,由于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有些活性剂中往往含有环境雌激素,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影响人体的雌激素合成代谢与分泌,并增加女性月经紊乱和子宫内膜增生的概率。

所以,洗碗时洗洁精要适量使用,不要一次性放太多,可以选择天然植物洗洁精,用洗洁精刷洗完后,尽量用清水多冲洗几遍。

05

碗筷长时间泡着不洗

有些人习惯吃完饭后把锅碗瓢盆泡在水池里,等到下一餐吃完一起洗,这种行为看似省时省力,却暗藏着很大的健康和卫生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的餐具上可能附着着一些病菌,比如上面提到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这些细菌最适宜繁殖的温度往往是20-30℃,你正好懒得洗碗,于是给了这些病菌在室温下充足的繁殖时间。

再加上我们用过的碗筷中由于存在食物残渣和油脂,而这些又为这些病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于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那些你准备等到下一餐吃完再洗的碗筷,最终变成了细菌培养皿。

有数据显示,原本1000个细菌的碗筷,在水里浸泡10个小时以后,细菌总是飙升至一开始的7万倍!

06

碗筷还没晾干就收起来

这个习惯也很常见,洗碗的碗筷不等水晾干就直接放进橱柜里收起来,这种行为看起来是勤快,事实上是在害自己。因为潮湿的碗筷在橱柜这种不通风且阴暗的环境下,很容易繁殖各类细菌。

所以,洗完的碗筷一定要等晾干以后再收起来,不要那么着急放橱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