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 读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哈尔滨市接壤。作为全省副中心城市,吉林市既承担着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重任,也是吉林省城镇化的主战场。在新时期东北振兴面临全新且严峻挑战的背景之下,本次项目切实发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全域性、综合性、纲领性作用,探索引领吉林市形成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重点问题:

如何构建适配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空间结构

劳动力外流、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城镇空心化加速,建设用地冗余低效发展隐患加剧

如何提升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作用

外部:与长春一体化协同程度较低

内部:市域内的资源组合配置不足,带动引领作用不充分

如何支撑松花江流域城镇化地区的安全韧性发展

共和国化工长子,多年石化、冶金产业的大规模沿江开发导致环境威胁和安全避让问题突出

松花江流域超标洪涝、复合型次生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的人为加重灾害损失现象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临的主要重点问题

本次规划聚焦吉林市特定空间安全与发展的短板,立足“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七彩吉林”的特色资源条件,通过厘清国土空间在人口收缩时期的正确发展逻辑,防范化解国土空间安全风险;聚焦区域协同和城乡统筹,联动培育内生动力;识别关键资源安全底线,形成协同化的安全韧性发展基础;为吉林市推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实现更具特色化的精明增长提供稳固的空间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构思

主要内容和特色

1. 多层次协同优化城市人地关系和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国土空间安全的系统调控与保障。

在宏观层面,识别具有特色发展潜力、与地方施政高度关联的七彩吉林战略空间,通过人地关系协调性评估和细化分析,对市域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整体布局,进行增减相宜的空间发展权配置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彩吉林”战略空间资源

在中观层面,从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匹配能力评估、存量用地用途结构优化、以“风廊、水廊、绿廊“主动限定和收紧中心城区格局等方面,分步骤分区引导收缩城市形态调整,集约高效、有序布局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精确配置增、存两类资源,避免引发人口收缩与空间衰败的恶性循环。

在微观层面,重点推进低效用地的减量化。在总设的基础上,结合用地特征提出适合的增减存指引,根据实施时序、难度等因素形成项目包意向,指导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助推存量高效发展。

2. 重点聚焦区域协同和城乡统筹,扩充地域承载力的内涵体系,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区域协同方面:以长吉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借助多源数据技术从空间拓展、人口流动、通勤联系、产业联系等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聚焦空间安全、空间效率、空间品质和空间治理四大问题提出协同策略,从发展入手,在空间落地,保障吉林市独特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吉接合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引导示意

城乡统筹方面:从三生空间的连续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出发,聚焦“工农兼业“、“农林过渡”的地域特色,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统筹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联动,支撑构建均衡互馈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此保障“黑土粮仓”的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实现。

3. 识别各空间单元的关键资源要素安全底限,制定针对性、协同化的安全韧性策略。

从松花江流域宏观角度出发,着眼于流域各城镇的生态修复和精明收缩的统一,以优先退出废弃地并修复生态安全格局为重点,引导制定修复目标和具体要求,为提升流域防灾功能、有计划地控制和调整空间收缩、以及潜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用地功能提升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域灾害风险分析框架

从中心城区化工园区布局优化的中观协调性角度出发,将设施布局、功能配置和服务供给等内容作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最有利硬件支撑,重点研究化工企业集中入园布局、化工园区周边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划定、危化品运输线路优化、危化品车辆停车区规划、应急空间资源配置等中心城区韧性安全支撑体系内容,保障产城安全协调关系,有序推动生产生活用地功能置换。

从微观实践性角度出发,把防灾关键地段的街道和社区作为风险应对的最基础单元,通过对沿江内涝点、化工园区周边街道社区等地的大量深入调研盘点,结合社会风险可接受程度、周边土地利用及规划现状考量,提出切实可行的高风险地区空间布局调整方案和“韧性海绵”布局策略。同时,通过控规单元对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抗灾适灾能力做出指引,提高灾害过程中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取水平。

本次规划基于吉林市特定空间发展与安全的短板,以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为基础,在有限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统筹好区域内外的国土空间功能组织,为吉林市实现更具特色化的精明增长提供稳固的空间基础,为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实施成效

该规划是吉林省第一个公示、第一个获批的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期间多次作为示范项目进行上下交流探讨。自规划编制实施以来,吉林市中心城区结构不断优化,南部新城、高新北区建设框架有序拉开,城市格局由单中心聚集向多组团转变;在低效建设用地处置、安全韧性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相关项目工程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清华同衡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总体二所简介

总体二所作为我院总体研究中心的核心规划团队,秉承“清华规划”的核心设计理念,全面承担“清华规划”核心业务领域的规划设计和咨询任务,竭诚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城市运营机构提供全过程、多方位的专业规划咨询服务。

总体二所业务范围重点聚焦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国土空间法定规划、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整治提升、城市设计等多类型多层次战略研究和应用实践分析,为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规划、发展规划、空间法定规划、宜居空间设计类项目,业绩遍布全国各省区、市县,并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相关部门委托的科研课题、参编完成数项国家标准、规范。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注重打造精品,先后获得全国、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40余项;完成了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河北省大西柏坡规划、贵州省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四川汶川地震灾后茂县城市总体规划、4.14玉树灾后重建规划等国家和地区多项重大规划咨询项目。

城乡安全系列文章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头图|图虫网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总体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