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说某多多几百块钱的电视,货不对板质量差,带图好评还可以返现二十块钱的产品,却拥有惊人的十万+的好评数据。可能你跟我一样,第一印象是刷的数据。但当你打开产品的评论区后发现,原来数据是真真实实的买家晒单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体翻一番后你会发现,买这个产品的人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好。偌大的房间里就只有一样像样的家具—买到的电视机。透过几张图片明显能够看到生活困难的模样。然后为了二十块钱的好评返现,非常高兴的按照商家的指引完成评论。为什么说到这件事?我想说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生活困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主题,近期央视通过相关栏目报道了南京市部分经营户违规翻新二手空调的情况。违规的手法主要是使用致癌药水漂白外壳、杂牌空调改头换面变品牌货销售等,连我们平时相信的空调上的标签也是说换就换,完全不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心上,只要你买什么都可以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非要80块钱买一双阿迪耐克,我能有什么办法”,这是当年某公司老总回答记者为什么平台上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时说的话。字可能不全对,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消费者明知道这个价格不可能买到正品,但是他相信自己是在捡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试想一下这个场景,你在某空调品牌店看了一款空调,对方报价5000多,你确实想要但价格太贵又舍不得买。这时一家卖二手空调的店吸引了你,同款同品牌,关键只要你1500,然后告诉你这是自己收的二手空调,没怎么用过,还跟新的一样,外观呀、标签呀、都跟新的没啥区别,然后一顿互砍,最终以800元的价格高高兴兴的拿下这款崭新的二手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说白了,大多数消费者购买二手空调的初衷是省钱。在价格面前,一些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性忽视产品的潜在问题。这种“贪便宜”的心理,恰恰为翻新乱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毕竟,如果没有市场,那些劣质的翻新空调又怎能找到买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消费者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商家在利润的驱使下,让本该用正常处理的翻新技术也要用最廉价的手段不惜冒险违规,但这样做目的也就一个提高利润。使用劣质材料、省略必要的安全检测、甚至伪造产品信息,消费者看的是外观,想的是捡漏,该省的地方就要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曝光的二手空调翻新事件,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我们身边的二手产品问题多的数不胜数,比如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二手车、二手手机的水你试试,几万块钱就能开走的路虎揽胜,咨询的客户络绎不绝。靠消费者自己鉴定吗?几个人有这样的能力,被骗了就骗了,谁都知道贪小便宜吃大亏,但就不相信自己会吃亏。所以执法监督得发力,得起到震慑作用,别人怕“你”才不会冒犯你,要不然就是犯了就犯了,无所谓。试问这样的环境中有谁愿意遵章守法赚小钱?你买过二手产品吗?有没有被骗的经历,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