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张老照片,大家会想到哪里呢?

左边高楼林立,热闹繁华;右边则是低矮民居,一派田园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意外的是,老照片中显示的是魔都上海与中国某个“县城”之间的分界线。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上海竟然不在左边,而在右边。

这个碾压魔都上海的小地方,就是蝉联“中国百强县”第一宝座19年的昆山。

在这座常住人口仅210万人的苏南小城,各类经营主体超过90万户,超越全国260多个地级市。

这样繁荣的小县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山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这里不仅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还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祥地,更是圣人先贤顾炎武、归有光、明代富商沈万三等人的故乡。

然而,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让昆山火出圈儿的,是其霸气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前不久刚刚发布的《2024中国百强县》榜单显示,昆山GDP总量为5140亿元,碾压呼和浩特、兰州、海口等8个省会城市,人均GDP为24.2万元,位于全国第一。

这就是昆山的经济实力,恐怖吧?

事实上,历史上的昆山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时光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长江沿线的太仓、张家港、常熟等地,都发展成了全国的“排头兵”,“苏南模式”初具规模。

而后知后觉的昆山,守着自家门户种地打渔,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

1983年,昆山的经济总量才0.35亿元,农村人均收入仅201元,排在了苏州六个县区的末位,因此上得了个“小六子”的雅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经批准,国家打算在沿海14个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六子”自然没份儿。

眼看着周边的兄弟们依托“苏南模式”过上了好日子,又借着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风即将飞黄腾达,昆山的领导们感到压力山大。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迅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掏腰包创办开发区。

经过8个月紧锣密鼓地筹办,在县城东边的老工业区,规划出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土地,昆山的“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

“开发区”办起来了,但是一没有企业来投资,二没有人才来落户,相当于一个空壳子,怎么办?

找上海呀!

于是,昆山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上海的加工厂来投资建厂。

最著名的案例,是引进上海的“金星电视机”来昆山建厂,那过程堪称惊心动魄!

当年,“金星电视机”对这个自费建立起来的开发区并不感兴趣,时任昆山县县长的吴克铨力排众议,一锤定音,直接让出65%的利润,昆山只留35%。

这哪是招商引资?分明是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自己只赚个吆喝!

事实上,吴克铨的账是这么算的:如果不和上海联营办厂,那么昆山连这35%的利润也没有了;如果厂子办起来了,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增加了税收,也会吸引其他的企业前来投资办厂。

昆山的诚意最终打动了上海“金星电视机”,这个项目实现了当年谈判、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奇迹,成为“昆山之路”的开创者。

昆山从此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跑出了昆山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向外延伸,一家家外企安家落户……

1989年,昆山的人均收入已经在苏州6县中名列前茅,“小六子”华丽转身,完成逆袭。

1992年,昆山开发区正式转正,跻身“国家队”,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国家级开发区。

昆山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自2005年开始,连续19年位居全国县域GDP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把昆山的成功,归根于离上海近。

诚然,昆山能有今天,上海功不可没。

靠近大树好乘凉。1984年以来,昆山不仅直接从上海引进了大批的企业和人才,还仗着离上海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搭乘上了“开发浦东”的快车,在虹桥机场直接截胡前来投资的企业。

全球知名品牌捷安特自行车,就是那个时候落户昆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仅1993年,来昆山投资的台企就有100余家,随后几年,更是以每年90余家的速度激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昆山处于实际经营状态的台资企业有3300多家。

如今,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花桥段已开通运营,昆山与上海已经真正实现了“同城生活”。

然而,离上海近的,又不是只有昆山一个。

别的不说,就说与昆山比邻而居的上海市青浦区,那可是上海的亲儿子,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比昆山少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归根到底,昆山能立起来,发展成县级经济的最高峰,最终靠的是他们自己。

首先,靠的是当地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勇于担责。

不说七八十年代,哪怕是现在,在农田里建工厂,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批的。

在当时,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说小点是私自变更土地性质,说大点就是乱搞资本主义。

至于引进外资,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可是,1984年元旦,昆山县乡村三级干部1000多人,召开了10天的集中会议之后,最终决定筑巢引凤,为留住这些“财神爷”倾尽所有。

几个月后,原打算去上海投资的日本商人三好锐郎,被“骗”到昆山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泥泞的土路,三好锐郎皱起了眉头,表示昆山不在考虑范围。

不知哪来的勇气,吴克铨竟拍着胸脯保证,3个月内一定把路修好。

三好锐郎仿佛赌气似的,做出了承诺:只要在3个月内把路修好,就在这里投资办厂。

于是,3个月后,第一家外资企业苏旺在昆山成功落户。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项目的审批过程极其复杂,需要盖700多个各级部门的公章,往返北京、南京120多次,昆山愣是没让企业跑一次,全是由干部代劳的。

其次,昆山40年的变迁,离不开昆山人民的大力支持。

当年自费筹建开发区时,由于缺乏资金,最初的预算是一亩地2万元,但到最后执行的时候是9500元一亩。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标准并没什么概念,但是跟其他地区一比较,立马就会明白,这个价格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当时南通、闵行等开发区的执行标准,最低都是10万元一亩。

怎么办呢?只能从自己身上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着“富规划、穷开发”原则,开发区新建厂房,对本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仅3390元/亩,住房更紧张,只能保证“异性异室”而已。

即便如此,昆山人民还是积极配合,全力支持政府搞开发。

在建造朝阳北到太仓一段的公路时,工程量非常大,预计需要2个多月的工期。

可是,沿路三个村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抢着挑土方,不到20天就完成了作业,创下又一个昆山速度。

可以说,昆山能有今天,离不开老大哥上海的帮助,更离不开昆山人民的艰苦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发展有起落,行业发展有周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台资企业的聚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昆山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攀上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高峰,但是也暴露出一些致命的弊端。

首当其冲的,便是环境污染与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

2014年8月2日,一家台资工厂车间发生了铝粉尘爆炸事件,导致146人死亡,91人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对整个昆山的影响非常大,也让昆山从盲目自信中清醒过来,忍痛将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逐步迁出。

而昆山,则通过一场变革,实现了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完美转变。

这场变革,就是产业升级。淘汰那些低端的制造业,引进那些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新技术产业。

如今的昆山,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以6000多亿元的产值和全球笔记本电脑1/3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产业升级外,昆山还非常注重全产业链的发展。

据说,不管什么领域的企业,只要入驻昆山,就能在60公里的范围内,找到所有的零配件和买家。

比如,昆山遍布着1000多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相关企业,任何品牌任何型号的汽车,都能在昆山找到相关的零配件。

这种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便利,让很多企业选择拥抱昆山。

昆山发展的另外一个短板,是对台资企业的依赖性强。

据公开数据显示,昆山30%的GDP、40%的工业产值和60%的进出口额是由台资企业提供的。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及其他一些原因,部分台资企业撤离昆山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90年代的下岗潮一样。

那么,昆山是如何应对时代的阵痛的呢?

首先当然是“筑巢引凤”,用优质的服务留下财大气粗的“财神爷”们。

据报道,为了更好地为台资企业提供服务,昆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包括“促发展10条”“服务27条”“724 cheers”等对标台企的服务措施,让台资企业扎根昆山的信心更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昆山,能办成事,办好事。”

“我走了很多地方,没有哪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比昆山更好。”这是昆山六丰坚持留在昆山的原因。

据悉,由于转型升级,六丰计划将厂房迁出或搬至昆山开发区牡丹路一带,相关部门迅速组成专班,事无巨细,精准解决了六丰厂房搬迁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点堵点问题,六丰也就顺势留在了昆山。

当然,一个地区的发展,仅靠筑巢引凤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发展本地企业。

在这一点上,昆山近年来也做得很好。

截至2023年底,昆山市共有高新技术民营企业2700多家,占总量的88%之多,从数量上,早已打破了台资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

沉沉浮浮人生路,市场风云变化莫测,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只要不断提高服务竞争力,只要昆山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只要保持着创新和改革,昆山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不会走下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至尽头天是岸,山到高处人为峰。

回顾40多年的发展历程,昆山的蜕变可以说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充满着艰辛与荆棘,充分体现了昆山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山有路,事在人为。”总而言之,昆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下一个10年,昆山是否能继续保持百强县老大的地位,未来还有多少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堪称中国第一县,昆山究竟有多牛? 哔哩哔哩

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有多富?对外称富可敌国,对内领跑全国 哔哩哔哩

30年知名老企撤离昆山,这座“世界工厂”还是剩下什么? 创客公社news

昆山之路:从苏州末位到全国首强 文汇报

19连冠,昆山是这样炼成的 昆山市人民政府

昆山改革开放口述史 昆山政协

作者:天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