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似乎都忽略了。

那就是今天距离高考只有短短3天了,但网上丝毫没有任何动静,一丝讨论高考的欲望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讨论“读书无用论”“学历高于一切”“985凭什么高贵”等等话题的高峰时期,大家为了争辩读书有没有用争得面红耳赤,但凡有不同的观点就要说到对方服气为止。

但今年这些话题都消失了,冷冷清清,连讨论高考的欲望都没有了。

我觉得一切的根源在于“读书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已经隐隐有了最终答案。

当寒窗苦读12年,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身穿博士服手捧熠熠发光的本科毕业证,这些磨炼与荣耀都发生之后。每年还有几百万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还只能被迫去打螺丝、送外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再去问这些人读书有没有用,你猜他们会怎么回答你。

从小到大,我们这一代人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父母掏空家底也要供你读书,等熬过高考,拿到本科毕业证,去到社会就能大展宏图,就是粮食收获的时刻了。

结果如今本科毕业生出了校门就屁都不是,可怜老一辈父母还幻想着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别走自己的老路,自己已经吃了一辈子没文化的苦了,孩子不能再这样。

结果呢。

那些苦读十几年,被社会狠狠打压的大学毕业生却依然要从事着和父母一样辛苦、收入微薄的工作,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了父母的老路上。

当大家对学历,对读书产生质疑的时候,高考这件事也自然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其实大家多上上网就知道,这几年关于学历的风向早就变了。

央视等一些官方媒体也早就不再宣扬什么“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老土的口号,现在宣扬的是“别让学历成为就业枷锁”“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宣扬的是大学生毕业去捡垃圾,月入十万。去摆地摊月入十万,去送外卖月入十万......

现在有没有明白点什么东西。

当所有人都劝你脱下长衫时,这件长衫,就不值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螺丝丢不丢人呢,在我看来是不丢人的,凭劳动吃饭,谁也说不了什么。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搞九年义务,一直以来宣扬的是读书高于一切,大家拼了命的读书,拼了命的补课,拼了命的卷起来,从小到大分数高于一切,就为了能够考个好大学。

结果现在大学出来还要去打螺丝,那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

大家捐了这么多年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为了能够快乐地打螺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都是自找的,大学混了4年,找不到工作不是应该的吗,他们应该为自己的不努力而负责。

但讽刺的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命运从报考专业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定格了,你以为看着不错的专业,实际上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不管你大学四年学得如何,你就是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

因为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的家长认知和眼界有限,没有人替你们指明道路,你以为的光明大道,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找不到工作的专业。

所以我的问题又来了,这些大学设置专业时是不做市场调研的吗,是不知道自己所教的专业根本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吗?既然社会不需要这么多该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招那么多人学习这个专业。

就因为中国大学生多,不值钱吗?100个人学出来,挑选那两三个顶尖的就好。

至于其余90多人,仍其自生自灭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这些官媒一直都在劝大学生要“脱下长衫”,深入到社会深层当中,打螺丝、送外卖、送快递,先养活自己最重要。

我认可大学生要“脱下长衫”,但你要让那些“脱下长衫”的大学生有机会再穿上长衫才行,让他们能看到希望才行。

脱下长衫的大学生可能会成为骆驼祥子,可能会成为田地里的闰土。

他们努力了一辈子,摆脱困境了吗?

就怕这长衫一脱,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