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武汉地区历史最悠久

也是唯一现存的

国有纺织企业裕大华近况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底,

在长江新区

武汉裕大华纺织公司纺纱分厂,

厂长梅剑香带着长江日报记者

参观了

全国首条

10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

“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不见了,

纺织女工也不再只是

简单地重复劳动,

而是学习新技能,

使用高科技设备,

成了智能工厂里的半个专家。

梅剑香守了纱厂一辈子,

在经历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后,

也有了全新的领悟——

不改革,路只会越走越窄,

“老领导当年的振臂一呼,是对的!”

60后纺织女工

土办法,不用也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剑香。

梅剑香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早在纺织专业学习期间,她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17岁时,梅剑香中专毕业进入武汉二棉(江南集团),可没干多久,她就蒙了。

裕大华纺织公司始创于1919年,时任武昌总商会会长的徐荣廷与苏汰馀等民族实业家选址武昌下新河,集资建起武昌裕华纱厂

到20世纪80至90年代,纺织业最辉煌的时候已经过去,梅剑香感受到的是一股陈旧的气息。

耳边是让人头疼的“隆隆”声,四周是潮热的空气,车间里棉尘粉屑扑面,密密麻麻都是人,机器动不动出问题,生产也要用上一些笨得不能再笨的“土”办法。

1993年,武汉市国营第四棉纺织厂实施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裕大华”,2015年又与陷入困境的武汉一棉、江南集团、冰川集团整合。尽管有了新的变化,但企业仍整体亏损,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纱厂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转机出现在2018年。

裕大华集团决定主动谋变,割腕断臂。老领导振臂一呼:淘汰落后产能。

那年秋天,梅剑香接到了旧厂房内前纺车间纺纱机器全部淘汰的消息。旧厂房里的设备很快做了拍卖。由于生产不能停,先搬空一层,上了新设备,启动生产,再搬空另一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梅剑香忙生产。到了傍晚,她就挽起袖子和同事一起全力搬运。在一楼设备全部搬离的那一天,梅剑香心里隐隐有些痛快。

“土办法,不用也罢!”

70后纺织女工:

算得上智能工厂里的半个专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鄢芙蓉。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迎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纺织女工鄢芙蓉此时正当年,新设备上线没两天,她就感觉头要炸了。

明明是投资3.36亿元建成的全国第一条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可那些硬邦邦的“家伙”却不怎么听话。断了线,鄢芙蓉一下就乱了,断一处补一处,一下跑到这里一下又跑到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顺着生产线从头到尾找原因,发现原来是车头传动齿轮的“牙齿”咬合不紧,动力不足导致纱条断裂。

每周一次的设备使用进度会上,鄢芙蓉把情况反映了上去。很快,设备厂带来了全新的“牙齿”。

新的锁紧装置改变了电子原件,加大了动力,看到白纱均匀且笔直地输出,鄢芙蓉松了一口气。

可与新设备的磨合不是一两天的事。半年后,大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以前用十年都不会侧弯的抓包机轴,现在新设备才用半年,轴就弯了。鄢芙蓉心里烦躁:“这个智能化搞死人!”

问题出在哪里?鄢芙蓉和同事又蹲守在车间里,反复观察,最后发现是平衡铁设计小了,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位于青岛的生产厂家,设计方很快带着新配件来到武汉。

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联系厂家解决问题,鄢芙蓉在与新生产线的磨合中,逐渐掌握操作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如今,抓棉、开松、除杂、梳理、混棉、牵伸、加捻、输送、卷绕,鄢芙蓉可以熟练地说出这条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全部80套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式。

每当有国内同行来厂里参观,鄢芙蓉就会收到“你真专业”的评价,这深深触动了她,

“以前我们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现在也算得上智能工厂里的半个专家了”。

80后纺织女工:

我们还在折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娟娟。

裕大华纺织公司纺纱分厂共有392人,其中女员工281人,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年轻一辈的女纺织工里,吴娟娟是优秀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厂里最早接触计算机的80后,吴娟娟很适应工厂智能化的变化,她手握轻小的平板电脑,头戴白色帽子,精神饱满地穿梭在纱厂车间里。

2018年,裕大华整体从亏损转为盈利,营收25亿元、利润4000万元。

告别过去“大路货”产品同质化竞争,纱厂的商品也在2019年顺利打入中高端市场。

订单量不断增加,吴娟娟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和她一起增收的还有以前的搬纱工。原来粗纱落纱后,工人们会将一个个粗纱利用背纱工具扛在肩上,再搬到细纱机台使用,120斤一次,一天要来来回回搬送多次。每个背纱工的肩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现在,他们拿上平板,动动手指,就有机器人过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算是过上舒坦的日子了,可吴娟娟摆摆手,指了指机器上柔软的莱赛尔纤维制成的纱线笑着说:

“我们还在折腾!”

原来,厂里正在开发新的绿色面料。

时至今日,裕大华依然敏锐把握市场一线,产品研发推陈出新。此前,纱厂敏锐瞄准莱赛尔市场前景,开发国产天丝(莱赛尔)紧赛纺新品种,利用国产原料取代进口原料,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从车间走出来,吴娟娟打开了一把明黄色的遮阳伞,看上去既清爽又时尚。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姑妈来看她,差点没认出她。尘满面、花满头的她在姑妈走后,失落了好一阵子。

现在不一样了,车间里,大包大包都是新疆来的棉花,天然环保,无毒无害。棉花随着机械的加工,变成一根又一根的纱,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粉尘、棉籽、杂质也都有专门的机器来收集。

“现在我们是绿色工厂,不仅空中没有棉絮,这些在过去直接扔掉的废弃物还能再利用”。吴娟娟说生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人也变得“灵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纱厂成功开发出用国产优质细绒棉生产80支高端纱,

实现了对进口美棉、澳棉的国产化替代。

今年,厂里又在谋划开发玄武岩阻燃纱和新的阻燃面料产品。仍在一线盯生产的吴娟娟很有干劲。

“以前我们的确面临着许多偏见和压力,但现在不一样了。”梅剑香特别笃定,“只要不断创造新供给,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我们纺织女工就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黄师师 汪文汉 通讯员黄鑫

摄影:刘斌

编辑:曹欣怡 朱晨颖

校对:张莹莹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