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多年前,我家楼上……

半夜三更,我正睡得迷迷糊糊,忽听“咣啷”一声,紧接着听见楼上老李力竭声嘶的喊:“你不是我儿子,你是我爹!”

我家住一楼,楼上住的是老两口和他们上初中的孙子。老头姓李,退休前在县城公安局上班,据说是河北省小有名气的笔迹鉴定专家。

他老伴没有工作,家庭妇女。

老李两子一女,大儿子在银行,还是个中层领·导。小儿子在电厂上班。女儿是农民,留在了老家。

老李退休后,回到乡下老家颐养天年。农村生活平静安逸,院里有自己种的青菜,养的鸡鸭,空气都是新鲜的,小日子自由自在。

这样逍遥的日子没几年,电厂上班的儿子小李急招老两口来城里帮忙。小李夫妻俩单位离市里有几十公里,他们在那边也有房子,平时就住在那边。

小李的儿子,也就是老李的孙子上小学,为孩子上学的房子早就买好了,就是我家楼上。可光有房子不行,还需要有人给孩子做一日三餐,照顾孩子日常生活。

小李夫妻俩单位离得远,孩子交给谁呢?他想起在农村退休的老爸老妈。

老李两口就这样离开自己农村的老家,来到市里,住到儿子家伺候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些活儿老伴自己就做了,老李有时在大街溜达,有时去老年大学学习书法。

他身体不好,走路弯腰驼背,拄着拐杖,不知是不是眼睛有问题,常年戴着一副墨镜,耳朵听力也不行,说话声音很大。

儿子媳妇一个星期来一次。小李身高体胖,脾气暴躁,秃顶,摇摇晃晃拽的和二五八万似的。

说他脾气爆,是因为只要他回来,楼上就经常叮咣乱响。尤其再喝点酒,更是闹腾起来没完。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他闹啥。老爹老妈在城里给他尽心尽力的管着孩子,他六七天回来一次,还找茬闹事。

有一次,半夜居然把警察都招来了,不知他发什么疯,大吵大嚷,只听老李颤颤巍巍的说:“你行,你不是我儿子,你是我爹。”

身体不好、小儿子犯浑、大儿子几乎不来,老李很落寞。有时他在小区外面的台阶上,一坐就是半天。

墨镜颜色很深,挡住了眼睛,不知他在想什么。

有一次,我路过,听他自说自话~“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他自己在背《千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李老伴和他是截然不同的人,他老伴矮胖,红光满面,身体好,人热情。曾经为了帮对门炸五花肉,热油把她的脸烫的都是大水泡,她毫不在乎,居然说起来还哈哈笑。

她话比较稠密,和谁都能说的热火朝天。她说,老头子不愿意在城里待着,闲这里憋屈,愿意回乡下老家。可老家房子两个儿子做主卖了,他们老两口以后就在儿子家养老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满面笑容,很自信,脸上的皱纹堆到一起,真像一朵菊花。

孙子上初中后,老李的身体越发不行。

他得的是肝硬化,慢慢越来越瘦,拄着拐杖都不能下楼了,全程老伴伺候。

我看见过他农村的姑娘扛着一袋子菜来看他。两个儿子很少露面。

老李糊涂了,扯着脖子给老伴叫妈。小区里人都说这老头够呛了。

一天深夜,楼上想起急促的脚步声,而且持续了一宿。我心里打鼓,别是老头不行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一大早,花圈摆出来了,左邻右舍虽然惊讶,但知道他病的很重,即使走的突然,也在意料之中。

可接下来的事才叫震惊了大家的三观。

本来老太太伺候老李这么长时间,老李走了,她也能歇歇,喘口气。没想到,刚办完老李的身后事,他儿子就把老太太送回了农村的姐姐家。

全小区的人无不纳罕,真有这样的儿子?这不是把老妈赶走了吗?真是一天都不让多待啊。

想起老太太曾那么自信将来能在儿子家养老,真是悲哀。

我们楼上的房子,空了不到一个月,收拾收拾就被小李租出去了。那叫一个干脆,丝毫不考虑老妈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半年后吧,老太太回来一次,在小区院里待了一会儿,和我们说说话。

原来儿子把她送回农村姑娘家,在姑娘家住了一阵,孙子去天津念书,又让她去天津给孙子陪读。

七十多岁的老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孩子指到哪儿,她就打到哪儿,自己没有一点选择权力。

遇到这样的儿子,糟心、遭罪啊。

如果当初老两口自己拿主意,留着老家的房子,儿子不孝顺可以回自己家。可房子没有了,老人连个退路都没有,这又是谁的责任呢?

邻居老两口的遭遇,让我明白,人老了,要有自己的老屋,有自己的老本,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