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还有3天,2024年全国高考就将拉开帷幕。每年高考,报考哪个专业都是考生和家长重点关注的话题。大学是不是一笔长期且高回报的投资?专业选择对毕业生收入有多大影响?

纽约大学教授在对近600万人的收入进行调研后发现,不同专业的回报率差距将持续扩大,选对专业,“投资”大学教育的回报率会比股市更高。不过,在当前就业市场萎缩的状况下,即便是高回报率的专业,招聘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作者:Chelsea;本文来源:公众号“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每年都会公布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和就业市场预估,今年也不例外。根据NACE预测,今年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2024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预期都比去年更高

坏消息是,今年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预期比去年略低。

尽管上大学仍然是获得高薪工作的最佳途径之一,但考虑到昂贵的学费和不确定的未来收入前景,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NACE明确指出,专业是决定职业收入的关键因素。通常,专业越具有技术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收入潜力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往往比人文艺术类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薪的原因。

今年3月,《美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来自纽约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3位学者,通过深入研究近600万美国人的收入数据,对大学教育和10大专业回报率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发现有三大专业,教育回报率并未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提升,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Sage Journals

下文未标注来源的图表均来自此论文

而原本被视为高回报率的专业,在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下,求职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研究发现“投资”大学

比投资股市回报率更高

近年来,美国本科生入学人数一直在下降,从2011年的2480万下降到2019年的2180万,再到2022年的203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Statista

大学入学率的下降趋势虽然因为新冠疫情大流行而加剧,但是也反映出更多年轻人倾向于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对大学文凭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可能是主要驱动因素。

2023 年,《华尔街日报》NORC 民意调查显示,56% 的美国人认为四年制大学学位不值得花费。18 至 34 岁的受访者(最有可能上大学)对其价值最为怀疑,其中 61% 的人持负面看法。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上大学太贵了

过去10多年来,美国大学是越来越贵了。私立非营利性大学的平均学费从2013/14学年的40,955美元上涨至2023/24学年的56,190美元,涨幅约为37%。而知名的私立大学,学费更是远远不止。

图片来源:Statist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Statista

根据CNN报道,从今年秋季开始,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些大学本科生学费及开支将要突破9万美元大关。

其中,耶鲁大学(9.1万美元)、波士顿大学(9万美元)、塔夫茨大学(9.6万美元)、卫斯理学院(9.2万美元)等知名私立院校,成本上涨幅度均接近5%,甚至跑赢了美国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平均通胀率。相比之下,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通胀常用指标)在过去的14个月中才上涨了3.2%。

除了私立大学,公立大学也同样面临学费上涨的问题。从2011/12年到2023/24年,就读公立4年制大学的州外学费上涨了32%,州内学费上涨31%。

无力支撑学费的家庭只能让孩子退而求其次,进入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学习,等待2年学满后,毕业生可选择直接毕业谋生,也可以曲线救国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攻读大三和大四。

然而,即使是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的经济窘迫,不得不中途放弃。

开支变大不说,职场收入还在变少。

根据CNBC统计,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比2010届毕业生低了近9,000美元。虽然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预计2024届毕业生薪资有望上涨,但是相比去年,开放给应届本科生的就业市场将萎缩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CNBC

事实上,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认为,现在上大学更像是一场可能不会得到回报的赌博。

这么说来,是不是不上大学直接去工作就划算了呢?

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来自纽约大学和罗格斯大学教育学院的3位学者,搜集了2009年至2021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社区调查数据,对580万美国人(290万拥有本科文凭,290万拥有高中文凭)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他们不仅考虑了收入,还权衡了获得学位的相关成本,包括学费、因未能更早进入职场而可能损失的收入,以及可能抵消部分费用的经济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显而易见,尽管学费不断上涨,但是大学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收入优势。

在过去的40年间,拥有本科学位的学生年收入中位数增加了15.2%,而高中文凭的学生年收入中位数减少了11.1%。

拥有本科学位的学生中位数收入平均投资回报率在9%-10%之间,女性和少数族裔毕业生的回报率略高于男性和白人毕业生。

相比之下,过去50年,标普500指数的股市平均回报率为7.58%。“平均而言,大学学位的回报率高于股市。”该研究合著者、纽约大学高等教育学Zhang Liang教授表示。

几位研究者们也指出,因为大学教育成本的上升速度超过了毕业生的收入增长速度,所以大学教育总体回报率略有下滑(-0.5%)也确实不假。

不过,比起上不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似乎是个更吸引人的议题。

不同专业回报率差距将持续扩大

热门专业的回报率依旧强劲

深入分析10类不同专业,同一百分比位置的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番景象。

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位在回报率方面处于顶尖地位,中位数超过13%;

其次是商业、健康、科学和数学专业,回报率在10-13%之间;

生物学、农业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回报率为8%至9%;

而教育、人文和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回报率低于8%。

毫无悬念的,排在回报率前列的依旧是几个热门专业。

不过有趣的是,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随着男性和女性收入分布的向上移动,回报率会增加。然而,有三个专业与这一趋势不符:教育、工程和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专业的男性来说,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回报率要么保持不变(健康专业),要么下降(教育和工程专业);

对于这些专业的女性来说,回报率在收入分布的中段之前有所上升,但在接近收入分布的上端时又会下降。

这就意味着,与其他专业相比,教育、工程和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收入,但随着时间流逝,很难达到收入分布的顶端。

换句话说,随着回报率下降,这些专业的高收入者并没有看到,他们的收入增速与高中同等学历者的收入增速一样快。

与之相对的是,专注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商科领域,并从中取得稀缺技能的学生,毕业后收入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且此类高薪专业在经济衰退期间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韧性,这也将进一步加剧不同专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如此看来,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技能需求的形成,现在的年轻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截然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会加速常规和重复性工作的替代,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工作难找的困境。

从供需角度来看,近年来很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扩招,人文社科专业入学率的下降,都是为了适应不同职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虽然很难精准预测到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演变,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将大幅度提高对定量能力和高级技术的需求,从而继续加剧不同专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学科就要迎来“末日”。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岗位都在纳入AI的技能,与之结合的跨专业能力,赋能的效果正在显现。

就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说,算法无疑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背后也离不开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的加持,毕竟人才最懂人。而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不断涌现的交叉学科,也是文理结合的范例。

这些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未来的学生应该要仔细考虑他们的专业选择,在个人兴趣和经济实用主义之间找到平衡。”Zhang教授补充说道,“选择回报率高的专业是一个明智的财务决策,但同时,如果学生决定攻读回报率较低的专业,可以考虑接受额外的培训或继续深造,以改善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前景。”

顶尖高校仍有市场吸引力

但未必是雇主的第一选择

虽然为了“钱途”着想,选择回报率高的专业是稳妥的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躺平就能找到高薪工作。

事实上,过去10年备受欢迎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如今的毕业生开始感受到市场的寒冷,许多人发现找到工作比他们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一方面因为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美国不少大学在近几年大量扩招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根据美国教育部数据,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在5年内增加了40%,到2023年已经超过了6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Forbes

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大三学生Pierce Avner透露,去年他在线申请了数百个实习岗位,大多数没有任何回应。剩余有回应的,很多在15秒到1分钟之内,就收到了拒信。

今年,他再度递交20多份实习申请,依然杳无音信。最后,他只能通过兄弟会校友会,找到了一份航空航天公司的实习。

另一方面,几年前还在积极扩张的科技巨头们对初级员工的需求正在减少。

根据招聘网站Indeed数据显示,软件开放岗位招聘广告数量,相比疫情前下降了30%;

学生求职平台Handshake的数据也显示,最近为科技公司发布的全职岗位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裁员潮,让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才涌入求职市场,找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卷。

贸易集团CompTIA首席研究官Tim Herbert表示,尽管大科技公司仍然需要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但是他们目前的需求正在往人工智能靠拢,而其中很多岗位所需的经验,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往不具备。

“新毕业生可能需要调整他们的期望,包括愿意工作的地点、能够接受的薪水、福利或签约奖金,以及他们愿意为哪种公司工作。”

刚读完大三的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Alex Giang目前正在一家数字广告公司做软件工程实习。此前,他曾向Uber、Airbnb、Tesla、Meta、Apple和Amazon等知名科技企业投递实习申请,均以失败告终。

Alex同专业同学Jarin Rahman目前正在一家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实习,她透露去年很多在大科技公司实习的学长学姐大都没有收到回聘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在供过于求的职场上,雇主们的喜好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今年4月,《福布斯》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企业招聘负责人中:

只有7%表示自己比五年前更愿意聘用藤校毕业生;

高达33%的人表示跟五年前相比,录用藤校毕业生的可能降低了;

42%的人表示自己更青睐公立大学毕业生;

还有5%表示藤校和公立大学对自己的吸引力都不大。

学校的声誉仍然很重要,但并非一成不变。费城智库 Burning Glass Institute的总裁 Matt Sigelman表示:“当招聘经理看到精英大学时,他们会觉得这所大学的学术水平、选拔标准等都很高。尽管他们知道这些并非衡量一个人工作表现的良好指标,但在没有太多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招聘经理们只能凭学校筛选求职者。”

而疫情期间兴起的线上面试,改变了这一格局。

过去,很多公司开展线下招聘,涉及的范围不过自己周边。但线上面试史无前例地扩大了他们的招聘范围,大家开始不断刷新一些以前从未在意过的大学的毕业生。

就像Matt Sigelman说的,哈佛毕业生数量有限,所有毕业生都被认为具有学术天赋,而大型州立大学只有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才被认为具有同样的学术天赋。但现在大家开始真正改变这个看法了。

加州一家企业的创始人就说道,自己不太愿意录用没什么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哪怕他们拿的是藤校文凭,相反,那些开设了很多职业体验相关项目的大学的毕业生,会更有吸引力。

还有公司表示,优秀员工往往会改变自己对名气较小的学校对认知,更愿意录取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为员工。新的校友网络正在悄然建立。

而普华永道这样的大公司也有多元化劳动力的需求,这也客观促进了他们多元的员工来源。

2023年,普华永道全球员工人数达 36.4 万,收入达 530 亿美元。目前,他们正利用校园和虚拟活动,每年吸引20万名入职申请者,他们来自约700所大学。

而富有远见的毕业生们,也把目光扩展到了Meta或Google这样的科技公司巨头之外。

北卡罗来纳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职业发展主管Stephanie Johnson表示:“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专注于将科技作为服务而不是产品的公司,如果把视野脱离科技公司,选择还是挺多的。”

弗吉尼亚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科技行业校园招聘会,吸引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前来选拔人才。今年,学校更是将这一活动的覆盖范围拓宽,不仅限于科技领域,还涵盖了医疗、能源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因为这些领域的企业也在招聘技术岗位。

根据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的预估数据,今年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生的薪酬约为75,000美元,位于所有行业之首,但却是增幅(+2.7%)最小的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NACE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测试学博士王鹤群也曾为中国学生提出过几点建议,不过始终离不开一个中心思想:性价比,并不是看毕业工资和留学费用之间的比率,而是看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安排。

特别是技术性强、回报率高的行业,往往都需要深造到硕博阶段,丰富的科研和高科技产业资源,才会显露出明显的优势。

在当前行业招聘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下,即便是那些高回报率的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似乎指向了继续深造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Degrees of Return: Estimating Internal Rates of Return for College Majors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

2. Forbes College Offers Better Returns Than The Stock Market, Study finds

3. Wall Street Journal Computer-Science Majors Graduate into a World of Fewer Opportunities

4. NACE Average College Graduate Salaries: 2024 projections

5. Forbes Emloyers Are Souring On Ivy League Grads, While These 20 "New Ivies" Ascend

6. Forbes Why Hiring Managers Are Widening Their Gaze Away From The Ivies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聚焦中国K12国际化教育。我们致力于专业、前沿、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帮助学校和家长实现融合、创新、有效、以人为本的教育。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 guanjia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