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中国最网红的城市,天水自然要占上一席。

当你循着麻辣烫的香味来到这座城市,便会发现这座城市真正恒久流传的魅力,在于她浩荡苍茫的人文底色。这里蕴藏了八千年前大地湾文化里回响的“华夏童年”,伏羲“一画开天”的悠远传说、西汉水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秦风、“风起陇西”的三国大戏……就连其得名渊源,也是浪漫无比的“天河注水”四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石窟全景。 摄影/周彦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石窟全景。 摄影/周彦宇

天水陇上小江南,西北第一站,她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肇始、奠基与兴发,在网红美食之外,其位列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以及淳朴淡然的小城生活,更值得每一位来客去细细品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麦积山里的天水

坐望中原,面向世界

若你乘坐高铁从长安重走“丝绸之路”,翻越秦岭来到甘肃的第一站,就是天水。由天水一路向西而去,途径黄土深厚的“甘肃之心”定西,黄河流淌出的金城兰州,直至河西走廊,大西北的壮阔便也徐徐开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积山,天水的名片。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积山,天水的名片。 图/视觉中国

天水,正是大西北最为重要的一扇门。

回到天水本身,她既位于中国的地理几何中心区域,也位于中原、西北、西南等文化带的交汇之所,向西北,可走上万里丝绸之路;往东翻越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向南沿蜀道穿越秦巴山地,又能联通“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仿佛是几大文化交融在甘肃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区位及地形示意图。 制图/刘耘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区位及地形示意图。 制图/刘耘硕

来到天水的第一站——麦积山石窟,正是其文化融合的见证。天水市区东南45公里,在西秦岭层层绵绵的绿野里,有一座山如同农家麦垛拔然而起,西魏时这里即称“麦积崖”,如今则称“麦积山”。

以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三佛窟与北周李允信开凿的七佛阁领衔,200多个窟龛,7200多身泥塑,近1300平方米壁画,让麦积山石窟成为一座“东方雕塑陈列馆”,在中国四大石窟里,它闻名先于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相比于云冈石窟的大气雄浑与龙门石窟的殿阁华丽,依托山势的麦积山石窟,更以其精妙绝伦的建筑技艺与泥塑技术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巧的栈道勾勒出麦积山石窟。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巧的栈道勾勒出麦积山石窟。 图/视觉中国

在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上,当年的巧匠修建出整整14层栈道,上下连接了密如蜂房的洞窟。行走于其中,仿佛是在探索一座“超级玛丽”的跳板迷宫,这实在是超前于时代的建筑技术奇迹。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散花楼”(七佛阁),正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式传统建筑的洞窟,南北朝文学大家庾信在此窟完工时作序赞曰——

“载辇疏山,穿龛架岭。纠纷星汉,迴旋光景”

麦积山石窟里层层叠叠的造像。 摄影/周彦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积山石窟里层层叠叠的造像。 摄影/周彦宇

从第133窟的“东方微笑”小沙弥,到第121窟的菩萨与弟子“窃窃私语”,亦或是第4窟龛帐上世界独有的“薄肉塑”飞天……一座座闻名遐迩的塑像,则见证了千年以降,天水所承载的中外文化流转。

1600多年前的后秦时期,人们开始在麦积山上开凿石窟,彼时造像还是高鼻宽肩,身躯健壮,满满“西域风格”;西魏、北魏时期,造像开始变成和蔼可亲的“秀骨清像”;此后的数百年间直到宋代,造像则愈发面貌庄重,已明显趋于中原文化。

北魏·菩萨第121窟, 菩萨与弟子“窃窃私语”塑像。 摄影/柳叶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菩萨第121窟, 菩萨与弟子“窃窃私语”塑像。 摄影/柳叶氘

走出麦积山石窟,从武山县到麦积区,天水的母亲河渭河两岸,则形成了绵延100多公里的“石窟走廊”——麦积山石窟、大像山石窟、水帘洞石窟……在丝绸之路这条绵亘万里、联通中西的锦带上繁星点点,成为千年人事物象来往的见证。

麦积山石窟里的力士造像。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积山石窟里的力士造像。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

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童年”

如果说以麦积山领衔的“石窟天团”铭刻着天水坐望中原,联通西北的空间维度,那么有8000余年历史的大地湾遗址,则从时间维度上记载了华夏文明的肇兴。

1973年,一个秦安陇城镇邵店村的农民在干农活,一锄头下去,却从田里挖出个“齐刘海儿娃娃”,这也就是后来的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摄影/柳叶氘 制图/九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摄影/柳叶氘 制图/九阳

这件彩陶国宝短发齐额,挺鼻小嘴,可可爱爱的背后,却是彼时华夏文化圈,从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圈出发,向西与古羌人的文化融合的最初见证。

五年之后,不远处的大地湾遗址被系统发掘,这座位列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遗址,则从文化、农业、建筑“黑科技”等诸多角度,领军了八千年前的时代潮流。

大地湾遗址的文化意义。 制图/九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地湾遗址的文化意义。 制图/九阳

大地湾遗址,可以说开启了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8000年故事。作为一座陆权时代位列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重镇,我们会发现,天水这座城市,从先古直至唐宋,一直处于历史风潮涌动的中心——

齐家文化·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 图/视觉中国制图/九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家文化·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 图/视觉中国制图/九阳

当年从齐鲁大地远途而来的秦人,从天水、礼县一线的西汉水河谷里发迹,跨越秦岭,经略关中平原,一统六国,奠定了华夏最基础的政治、文化、经济框架。中国古代最早的两个“试点县”——秦所设的邽(guī)、冀两县(今清水、甘谷县境内),就在天水。

有汉一朝,天水因众多英雄人物的事迹而闻名,纪信为救刘邦而死,后来成为“城隍庙专业户”,“龙城飞将”李广难封,不知为多少失意之人而共鸣。坚持北伐的姜维,更是成为两汉三国大戏里最后的绝响。

汉·掐丝焊珠七龙纹金带扣。 摄影/柳叶氘 制图/九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掐丝焊珠七龙纹金带扣。 摄影/柳叶氘 制图/九阳

时至唐宋,天水,更是为世人所热捧。唐朝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皇室也要攀一攀陇右李氏的亲戚,而天水,正是陇右的重要一部分;《宋史》则记载“天水,国之姓望也”,以至于后来宋朝直接被陈寅恪、王国维等大家称为“天水一朝”……

隋·青釉双龙柄尊。 图/视觉中国制图/九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青釉双龙柄尊。 图/视觉中国制图/九阳

如此8000年人文的交汇、沉积,让天水处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伏羲庙拜一拜,爬山去玉泉观“修个行”,逛一逛 “陇上第一民居”胡氏民居南宅子,不过是天水人平平无奇的日常。

天水处处都是人文古迹。 制图/刘耘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处处都是人文古迹。 制图/刘耘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江南”的西北城市

左手金城,右手长安

一般当我们想到大西北,第一反应是黄沙万里,山川纵横。但天水这座西北城市,却向来有“陇上江南”一称。

1935年,中国新闻业的先驱之一范长江考察西北,此后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提到:“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苏杭一样”。在甘肃,更是有一句俗语流传:“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武山县的多彩梯田。 摄影/周亚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武山县的多彩梯田。 摄影/周亚峰

毕竟,在天水,你能见到一片富有层次的大地,长江流域的西汉水,黄河流域的渭河,在天水打了个照会,让这里身兼南北之胜。

天水北部是由黄土沉积而成的山川梁峁,中部则是渭河水系流淌出的河谷,等到了东南部的秦岭、关山山区,你更可以看到山地森林流淌出连绵草原。地貌有层次、气候又多元,于是天水下属各县,皆有别具一格的人文、风物。

甘谷辣椒、天水桃子。 左图摄影/严肃 右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谷辣椒、天水桃子。 左图摄影/严肃 右图/视觉中国

以辣椒、花椒而驰名西北的天水粮仓甘谷;蜜桃、苹果个个比脸大的果篮子秦安;因核桃等山地物产而闻名的清水;民族风情浓厚的张家川;动以武术闻名,静可以慢慢泡温泉的武山……正因处处好风土,天水姑娘往往出落得秀美动人,又有“天水白(pei,当地读音)娃娃”之称,也仿佛呼应了两千年前在西汉水一带流传的歌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天水美食因麻辣烫而爆火,而这碗麻辣烫(当地人多称为“麻辣粉”),正是天水作为西北、中原、西南交融之地的见证。毕竟,它源于川渝麻辣烫的煮捞方式,调味灵魂是秦岭隔壁“老陕”们的看家名片油泼辣子,又荟萃了甘肃各地的风物——陇中定西的洋芋粉、天水甘谷的辣子,乃至陇南武都的花椒.......

口感爽滑的天水捞捞。 摄影/严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感爽滑的天水捞捞。 摄影/严肃

但当地美食之复杂与交融,却远不止于这一碗小小的麻辣粉。

一面,是碳水的狂欢。一碗粉粉弹弹、香辣可人的荞麦“呱呱”,可以开启天水人“呱呱叫”的一天。紧随而来的,还有 “燃燃” “捞捞” “削削”等数十种滋味各异、口感百态的碳水美食。毕竟,天水位处甘肃、陕西两个碳水大省之间,可谓是身兼两者之长。

另一面,却藏着精调细做的生活态度。每个天水人家里的那口浆水缸,百样蔬菜腌浆水,如同调制香水,清香风味皆不同;一份油泼辣子须得用胡麻油、还需要十几种香料细细调制。

燃燃夹馍,燃燃可以为荞麦淀粉或者土豆淀粉所制。 摄影/严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燃夹馍,燃燃可以为荞麦淀粉或者土豆淀粉所制。 摄影/严肃

更不用说天水人逢年过节的大菜“老三片”(清炖、里脊、杂烩),牛肉要清炖,小块里脊或糖醋、或酸辣,还要有拿薄蛋饼制成夹板肉,再配以响皮条,肉丸,浇上鸡汤的一碗正宗杂烩。制作虽不易,却是一份天水人的淳朴匠心。

如是吃罢一种种交融了南北的美食,你大可以跟着老天水们,走一走西关东关,探访下随处可见的人文胜迹。天水的天生丽质,上善若水,也许就藏在这座古城不徐不疾、波澜不惊的悠然生活里。

天水打铁花。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打铁花。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后果

图编 | YIRAN

设计|九阳 鱼一条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头图|周彦宇

封图|周彦宇

参考资料

《天水市志》方志出版社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四川民族出版社 主编 郑茜

《麦积山石窟考古断代研究:后秦开窟新证》

甘肃人民出版社 夏朗云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