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6月2日,浙江台州石人峡,两名驴友在横渡峡谷溪流时意外落水被冲走失联。目前失联的两人尚未找到,搜救行动集中在下游展开。

一则时长3分22秒的视频记录下两名游客被水冲走的过程。视频显示,在峡谷湍急的溪流中,一根黄色绳索一头绑在插在溪流中间的楼梯上,一个戴帽子的男子坐在楼梯上抽烟看守。

一男一女借助绳索横渡,男子身穿红衣并无安全措施,女子身上系有安全扣。在激流中,女子突然失去重心,红衣男子见状上前营救,落入水中的两人均依靠绳索以防被水冲走,两岸人员见状在两头拉绳索,试图将两人从水流中救起来,但绳索崩断,两人均被急流冲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起事故中,给人们的警醒的是,存在令人痛心的9大错误。

首先是这起事故刚发生时在场的人都“大意”了,对水流危险性预判出了问题——因为从视频来看,当时水流很急,而且下有溪流深谷,涉事的峡谷原先有一块板桥,因为水流太大被冲走了。

这种情况下,本身已经在预示危险,这意味着组织者此前就没有对路线的情况做过评估,出事地点平时水流并不急,但前两天受冷空气和南海热带低压共同影响有过降雨,所以水流强度明显增强,溪水也很浑浊。

6月1日14时7分当地气象部门曾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直到6月2日10时20分才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这个季节和这个地势,在大雨天后,洪水可能使得山谷的水流情况变得很复杂,危险性变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危险性变大的第二个因素是因为从视频来看,涉水深度已经超过膝盖——一般来说,超过这个深度人力已经无法抵抗水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本着户外运动本着欺山不欺水的原则,选择终止横渡,原路返回或者从山上绕行,不可冒险涉水。

其三,如果要过河,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应该搭建离水横渡系统,例如用树木搭桥或者把辅助过河的绳子拉直固定在两侧,绳子绷紧的时候水里两个人才好借力。从视频看,绳子貌似有弹性,非常软,弹性的软连接并不能帮助人在摔倒的情况下重新站立,抵抗洪水的冲击力,应使用固定在两岸紧绷、承受力大的绳索,在离水状态将两头拴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四,通常情况下,过河时应设置两条绳索,一条保护绳,一条牵引绳,视频中只有保护绳,没有设置牵引绳,而且绳子没拉直处于紧绷状态,所以人掉下去形成了危险的V字型,通常情况下,渡河遇到危险时,岸上的人可以用牵引绳将河里的人移动拉到某个位置,视频中也是因为缺乏牵引绳,即便人被拉得站立起来,也还在原地。

其五,在水流湍急的河流过河时,女士过河准备与动作姿势错误。首先在水已经过膝的情况下,人与背包等重物应该分开,然后要手持登山杖,或坚固树枝以支撑身体的平衡渡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确保不会被水的冲击导致重心不稳而滑倒。从视频来看,横渡女子在过河的时候背着包滑倒,站立困难,而背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女子的累赘。

如果没有登山杖的情况下,应面对上游,让水流冲击膝盖面,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平衡,依靠绳索支撑,横向小步挪动渡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起事故来看,女子在这种陡峭的溪流滑到,有背包成为累赘,也没有登山杖或者支撑物来支撑身体的平衡,同时没有面向上游,让水流冲击膝盖面保持身体平衡。渡河几乎所有的错误都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六,抽烟男子在渡河女子站立不稳的情况下拉绳子的操作存在失误之处,这个头戴宽檐帽,靠在梯子上悠闲地抽烟的男子一直处于较为松懈的状态,对两人渡河的情况缺乏感知。

原本女子在渡河过程中跨出一步后没有站稳,身体失去了平衡,几乎要倒下,她这个时候紧紧拉住长绳,勉强保持身体平衡,前方的红衣男站得还比较稳,这种情况下,抽烟的男子可能是看到后方女子站立不稳,想要帮忙,于是伸手就拉了一下绳子想把他们拉过来。这一拉之下,就导致两个人失去平衡,重心不稳,双双滑入了水中,被水流冲到了瀑布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七,在滑入瀑布中的时候,红衣男子本来可以脱险,但是他却选择了冒死相救,坚持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松手,这种救人的精神令人感佩,这可能也是一种救人的本能,本能的伸手去拉。但是理性来看,这也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两人都没有登山杖等支撑物,没有着力点,双双滑倒的情况下,导致绳子要承受的重量变大,岸边的人等于要救两人。

理性的做法是,男子先过去,到了没有过水的岩石上再施救,这样只拉一个人,绳子的承受力是足够的,因为男子在水里硬拉着女子,使不上力还增加了重量,这绳子不扎实,有弹性,加上水流的冲击力,两边岸上拉绳子的人与中间的两人把绳子拉成了一个紧绷的V字型,最终导致了绳子的断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八,两边拉绳子,在水流的冲击下,与中间水中两人形成一个紧绷的V字型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解开一侧扁带绳子,单侧往上拉或许还有最后的机会,这时候就可以利用钟摆的原理靠岸,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但是岸边两侧都是死死拉着绳子,在水流的冲击力下,同行人员想徒手对两名成年人进行V型提吊是很困难的,当时在场的人渡溪采用的绳子,不是户外专业的承重上限达吨位的救援绳,这导致了绳子断裂,最后的机会丧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九,说到这次V字型的形成,与两边安全绳摆放位置不对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视频来看,两边保护绳几乎与水面形成平行的关系,但事实上,横渡湍急之溪流之时,为了确保能顺利渡河与有效拦截溺水者,两固定点必须与河面间有足够的角度,才不会形成要命的V字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视频中来看,两个固定点与河面平行,导致人在中间滑到,形成了要命的V字型,如果是向下游斜向绳索辅助渡河,利用斜渡系统,中间渡河的人滑到,只要手抓住绳子,还是有机会会顺着绳子这个斜向的角度利用水流滑向对面,脱离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事故中,从组织者到失联者,再到施救者,再到安全绳的角度布局,都缺乏基本的户外自救常识,这可能值得所有渡江过河的后来者警醒,俗话说:欺山莫欺水。户外运动面对的风险很多,预防比应对重要,应对比救援更重要,这9大错误值得所有人的警醒,同样的错误或许不应该再发生。